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是商业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实施的组织方式,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上仍然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机构庞大、管理层次多、效率低下的机关化管理模式,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进程显得越发不相适应。如何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的组织管理结构,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富于活力和经济效率,又能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与挑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显得非常的迫切而又重要。
一、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分析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打破公司垂直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直接面对客户并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组织。扁平化运作显现的是横向轨迹,其架构的设计是在以迅速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整体运营快速的目的而把着眼点放在工作组合的完整性及相互沟通上。它以团队作为企业的基本单元,下放权力和责任,最大限度削减层次,减少浪费。中层管理职务由团队成员担任,各团队负责每项任务中不同环节的工作,依靠成员间的合作与创造去处理、解决问题。
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源于信息经济学和代理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认为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现象,要获得完整市场信息,各个市场主体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在信息获取手段不是十分畅通的条件下,取得外部市场的生产和交易信息所要花费的成本十分高昂,要了解本企业内部的情况也非常困难。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金字塔式”层级管理组织机构是有效率的。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分散化组织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原因在于改变了信息交流渠道。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更加对称,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较少等级的企业组织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分散化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分散化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散化组织可以将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换成众多的、弹性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为纵向交流渠道和横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扩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组织内部信息流动时发生损耗和扭曲的概率降低,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而且也使组织内部信息分布更加均衡,降低了信息成本。信息成本的下降必将引发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本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有了通过变革组织结构,降低信息成本的内在要求,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应运而生。
二、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成功的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
1、美国花旗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其构成如下:总裁直接向董事会负责,总裁之下是执行副总裁及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审查部、市场部、营销部、计划部、人才资源开发部、风险管理部等。总裁和执行副总裁下设区域高级副总裁,分别负责某一区域分支机构的业务营销与管理。区域副总裁之下按照产品线设若干部门。银行董事由社会知名人士和各个产业的专家组成,无任何股东进入董事会。管理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全行业评价与考核系统,实行目标管理。在业务组织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内容,一是全球散户业务板块,二是全球资产管理业务板块,三是公司业务板块。
2、英国标准渣打银行
英国标准渣打银行是一个典型的矩阵型结构。总行设在伦敦,业务部门划分为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和资金业务三大块,三大业务都设在管理总部。其中,资金业务总部设在伦敦,零售业务总部设在香港,对公业务设在新加坡。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主要通过三大业务总部对分行实行分权型管理,分行基本上实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发展上接受三大业务总部指导。也就是说,全行三大业务的开展,既受辖区内行长的领导,同时还接受本专业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分行为主。专业线的管理主要通过财务计划和考核展开,是直线式管理,即最高一级管理部门可以管到最基层的专业销售小组。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也是这样,既有分行的损益表,也有三大专业的汇总损益表。
3、德国商业银行
德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由总行、大区分行和支行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是一个矩阵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即业务的开展既有纵向的专业线管理,也有横向的分行长的管理。其主要业务部门划分为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领域,总行设有三大业务的营运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经营职能,还负责对分行相应业务的归口管理。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集权程度较高,各项管理以总行为主,对各分行三大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分行实质上是总行各项业务的营销部门,各分行长只负责分管业务的开展,并直接对总行归口部门负责,分行行长主要负责协调工作。
4、法国兴业银行
法国兴业银行在组织管理结构上由总裁直接对执行总裁、企业客户部、宣传高级执行副总裁、董事长顾问、融资与发展高级执行副总裁实行直接领导。然后通过执行总裁对零售银行总裁、人力与服务总裁、国际与融资总裁等发挥领导作用。从整个组织结构的构建上,属于典型的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
(二)几点启示
1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实行,有助于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四家银行都采用了扁平化矩阵型管理结构,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这种组织结构的实行,发挥了分支机构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信息传送过程中的节点损失,提高银行运行效率。
2管理层次“扁平化”,提高了决策和监管效率。四家银行都实行总行为统一法人的组织方式,从而确保资源在总行的统一协调下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四家银行基本上都采取总行直接管理经营性机构的管理体系,分行既是经营中心,行使授权范围内基本的经营管理权,分行以下机构则不具有管理职能,只是面向市场的营销小组和利润中心。因此,其机构体系是一个一级管理、多级经营的扁平式体系,有利于总行的监管,也有利于分行经营效率的提高。
3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充分重视和发挥计算机手段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时报表系统,实现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监控。各家银行都购买了ERP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计划),这些软件特别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其中,通过报表管理系统每个月都能自动向总行传送各级机构的财务报表,总行则通过分析财务资料,同时与过去资料进行比较,以便客观合理地评价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通过自动化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总行实现了对所有分支机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实时监控,并为业绩评价提供了资料基础。
三、扁平化组织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现实选择
面对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革,对于正在寻找改革思路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的改革,不但可以直接减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同时,直接面向客户的营销和管理模式,使每一个运行“单元”的经营活动更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
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在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个别分行已经有所尝试。1997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在建设银行系统内第一个进行了组织结构改革,组织结构由“市分行——支行——网点”的金字塔型的三级管理向市分行直管网点的二级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使厦门建行的经营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2000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围绕以市场、客户为中心,以更贴近客户、市场为主线,推行扁平化管理,大面积进行组织结构再造,使深圳建行变成了一个“大支行”。我国的农业银行系统也有这方面的运作,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运作效果。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下发了旨在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促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管理成本,提高市场反映能力和风险监控水平的扁平化管理改革指导意见。
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首先,取消现有省级分行建制,由总行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直接设立分行,减少一个管理层次和信息传输节点。其次,二级行(地区级)的组织结构由现在的“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三级管理改为“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二级管理,在纵向上减少一个管理层次,横向上扩大分行管理和服务范围。改革后,分行集中业务管理、后台操作、技术支持和后勤服务等功能,支行、分理处、储蓄所成为功能相对单一的经营单位,各营业机构(包括支行本部、分理处、储蓄所等)接受分行直接管理。分行与下属营业机构既是上下级管理关系,也是前后台关系。扁平化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应建立以客户经理为主体,以科技、产品和服务为支持,各部门相互配合、系统联动,全员参与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要建立以有效防范风险为核心目标的风险控制平台,逐步完善以防范风险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对平台考核评价体系;要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布局营业机构、分销渠道;依据扁平化管理模式来再造每一项业务流程,借助流程的重组来进一步完善扁平化管理模式。
一、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分析
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打破公司垂直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组织直接面对客户并向公司总体目标负责,从而以群体和协作的优势赢得市场主导地位的组织。扁平化运作显现的是横向轨迹,其架构的设计是在以迅速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整体运营快速的目的而把着眼点放在工作组合的完整性及相互沟通上。它以团队作为企业的基本单元,下放权力和责任,最大限度削减层次,减少浪费。中层管理职务由团队成员担任,各团队负责每项任务中不同环节的工作,依靠成员间的合作与创造去处理、解决问题。
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源于信息经济学和代理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认为所有的市场都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现象,要获得完整市场信息,各个市场主体必须支付一定的信息成本。在信息获取手段不是十分畅通的条件下,取得外部市场的生产和交易信息所要花费的成本十分高昂,要了解本企业内部的情况也非常困难。为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金字塔式”层级管理组织机构是有效率的。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信息成本上,分散化组织形式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原因在于改变了信息交流渠道。信息技术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使信息在市场中的分布更加对称,由此降低了信息成本,使具有较少等级的企业组织更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搜寻成本的降低,促进了分散化组织的发展,这种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分散化组织的分配效率高于等级组织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散化组织可以将有限的、固定的信息交流渠道替换成众多的、弹性的信息交流渠道。这些交流渠道可以分为纵向交流渠道和横向交流渠道。交流渠道的扩大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使组织内部信息流动时发生损耗和扭曲的概率降低,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而且也使组织内部信息分布更加均衡,降低了信息成本。信息成本的下降必将引发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成本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有了通过变革组织结构,降低信息成本的内在要求,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应运而生。
二、西方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主流模式:借鉴与启示
(一)国外成功的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模式
1、美国花旗银行
美国花旗银行采取矩阵式组织结构,其构成如下:总裁直接向董事会负责,总裁之下是执行副总裁及决策支持系统,包括:审查部、市场部、营销部、计划部、人才资源开发部、风险管理部等。总裁和执行副总裁下设区域高级副总裁,分别负责某一区域分支机构的业务营销与管理。区域副总裁之下按照产品线设若干部门。银行董事由社会知名人士和各个产业的专家组成,无任何股东进入董事会。管理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全行业评价与考核系统,实行目标管理。在业务组织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内容,一是全球散户业务板块,二是全球资产管理业务板块,三是公司业务板块。
2、英国标准渣打银行
英国标准渣打银行是一个典型的矩阵型结构。总行设在伦敦,业务部门划分为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和资金业务三大块,三大业务都设在管理总部。其中,资金业务总部设在伦敦,零售业务总部设在香港,对公业务设在新加坡。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主要通过三大业务总部对分行实行分权型管理,分行基本上实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发展上接受三大业务总部指导。也就是说,全行三大业务的开展,既受辖区内行长的领导,同时还接受本专业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分行为主。专业线的管理主要通过财务计划和考核展开,是直线式管理,即最高一级管理部门可以管到最基层的专业销售小组。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也是这样,既有分行的损益表,也有三大专业的汇总损益表。
3、德国商业银行
德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由总行、大区分行和支行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是一个矩阵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即业务的开展既有纵向的专业线管理,也有横向的分行长的管理。其主要业务部门划分为零售业务、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领域,总行设有三大业务的营运管理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经营职能,还负责对分行相应业务的归口管理。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集权程度较高,各项管理以总行为主,对各分行三大业务实行垂直管理,分行实质上是总行各项业务的营销部门,各分行长只负责分管业务的开展,并直接对总行归口部门负责,分行行长主要负责协调工作。
4、法国兴业银行
法国兴业银行在组织管理结构上由总裁直接对执行总裁、企业客户部、宣传高级执行副总裁、董事长顾问、融资与发展高级执行副总裁实行直接领导。然后通过执行总裁对零售银行总裁、人力与服务总裁、国际与融资总裁等发挥领导作用。从整个组织结构的构建上,属于典型的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
(二)几点启示
1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实行,有助于银行运行效率的提高。四家银行都采用了扁平化矩阵型管理结构,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的有效结合。这种组织结构的实行,发挥了分支机构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信息传送过程中的节点损失,提高银行运行效率。
2管理层次“扁平化”,提高了决策和监管效率。四家银行都实行总行为统一法人的组织方式,从而确保资源在总行的统一协调下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整体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四家银行基本上都采取总行直接管理经营性机构的管理体系,分行既是经营中心,行使授权范围内基本的经营管理权,分行以下机构则不具有管理职能,只是面向市场的营销小组和利润中心。因此,其机构体系是一个一级管理、多级经营的扁平式体系,有利于总行的监管,也有利于分行经营效率的提高。
3注重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充分重视和发挥计算机手段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时报表系统,实现对分支机构的有效监控。各家银行都购买了ERP软件(企业资源管理计划),这些软件特别侧重于客户关系管理和财务报表的分析统计。其中,通过报表管理系统每个月都能自动向总行传送各级机构的财务报表,总行则通过分析财务资料,同时与过去资料进行比较,以便客观合理地评价分支机构的经营业绩。通过自动化的财务管理分析系统,总行实现了对所有分支机构经营和财务情况的实时监控,并为业绩评价提供了资料基础。
三、扁平化组织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现实选择
面对信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革,对于正在寻找改革思路的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的改革,不但可以直接减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同时,直接面向客户的营销和管理模式,使每一个运行“单元”的经营活动更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将会极大地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
商业银行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在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个别分行已经有所尝试。1997年底,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在建设银行系统内第一个进行了组织结构改革,组织结构由“市分行——支行——网点”的金字塔型的三级管理向市分行直管网点的二级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使厦门建行的经营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2000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围绕以市场、客户为中心,以更贴近客户、市场为主线,推行扁平化管理,大面积进行组织结构再造,使深圳建行变成了一个“大支行”。我国的农业银行系统也有这方面的运作,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运作效果。2002年底中国建设银行下发了旨在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促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精简管理人员,压缩管理成本,提高市场反映能力和风险监控水平的扁平化管理改革指导意见。
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上,首先,取消现有省级分行建制,由总行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直接设立分行,减少一个管理层次和信息传输节点。其次,二级行(地区级)的组织结构由现在的“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三级管理改为“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二级管理,在纵向上减少一个管理层次,横向上扩大分行管理和服务范围。改革后,分行集中业务管理、后台操作、技术支持和后勤服务等功能,支行、分理处、储蓄所成为功能相对单一的经营单位,各营业机构(包括支行本部、分理处、储蓄所等)接受分行直接管理。分行与下属营业机构既是上下级管理关系,也是前后台关系。扁平化组织结构运行过程中,应建立以客户经理为主体,以科技、产品和服务为支持,各部门相互配合、系统联动,全员参与的现代市场营销体系;要建立以有效防范风险为核心目标的风险控制平台,逐步完善以防范风险所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对平台考核评价体系;要以客户为中心重新布局营业机构、分销渠道;依据扁平化管理模式来再造每一项业务流程,借助流程的重组来进一步完善扁平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