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协同发展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唯物辩证法,探讨了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发展是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协同统一体,旨在促进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全民健身 湖湘体育文化 协同发展
  1.引言
  湖湘体育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存在于整个湖湘文化环境中属于一种亚文化[1]。在汉唐以前,湖南地区就已经形成历史悠久的地域文化传统,由近及远地往前追溯,包括楚文化、南蛮文化、扬越文化、三苗文化、舜帝文化、炎帝文化、蚩尤文化等[2],凝聚着湖湘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为一体的区域性文化。全民健身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类群人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本文注重探寻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协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2.全民健身与湖湘体育文化协同发展
  2.1全民健身丰富了湖湘体育文化内涵。
  正如张岱年先生指出:“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的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每一代人都会在继承前人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知识内容,这是文化的积累性,同时,文化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发生变化和更新,这是它的变革性。”[3]在不同历史时期,湖湘体育文化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汉唐以后,“信鬼而好祠”的习俗盛行,成为湖湘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清末时期,西方列强借助先进火器肆无忌惮叩开中国的大门,老百姓处于生死火热之中,一些爱国人士纷纷涌现出爱国热潮,尚武、军国民的体育思潮在湖湘大地掀起。黄兴提出“强国必先强身”的观点,要求学生“炼成强健身体作道德学问的基础”,“为以后革命活动作准备”。他积极倡导尚武教育,他说:“现在以提倡尚武教育为最要。”他论及尚武教育目的时说:“是宜注尚武,一以对外,一以发育身体。”[4]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湖湘体育文化的内涵。
  2.2全民健身优化了湖湘体育文化发展环境。
  人体的身体运动可以满足自我需要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促进人体各个系统及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提高生命质量。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了生命与运动的关系。而人体的社会属性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的存在体或文化的存在体,又有其精神的、心理的和文化的需要。如恩格斯将人的需要归纳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人的需要内存于人体结构之中,通过思维活动转化为意识性的目的、目标、理想、动机体系,是支配人体运动的内驱动力。另外,人体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体,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过程中把自己的机体发展成一结构复杂功能完善的自我工具体系,既有自然体力的能源物质供应、化学能的产生和能量转换结构,又有运用能量作用于客体的运动技术结构,形成一套内在工具运动体系。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驱动、操纵自己的机体运动器官即自我工具体系,“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自我需要的满足及自我工具体系协调为湖湘体育文化发展环境提供了参与的主体——人,而人的质量或数量严重影响文化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湖湘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人不断继承与创新,全民健身活动却大大地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数量。同时,国家或政府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与推动湖湘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等为湖湘体育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3湖湘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提供了优秀的文化素材,促进全民健身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自古以来,湖湘之地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区域,除汉族外,湖湘之地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因而湖湘体育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民族文化。其先后经历着蚩尤文化、炎帝文化、舜帝文化、三苗文化、扬越文化、南蛮文化、楚文化及西方的外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6]。湖湘体育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健身娱乐价值、教育价值及审美价值满足自我需要与自我工具体系的协调发展,为全民健身提供优秀的体育素材。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八段锦、易筋经等项目,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阴阳五行学说,事物的生长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德养生思想。湘西苗族的“竹竿舞”、“摆手舞”、“苗鼓”的练习,土家族的“茅古斯”,动作幅度较大活动全身的各个关节,形式丰富多彩、运动强度适中,老少皆宜。与此同时,湖湘体育文化娱乐性也比较强,素有“娱乐鬼神”之称。尤其是在湘西、湘中等地所盛行的鬼神信仰、祭祀仪式、巫傩风习等,均是苗蛮文化、荆楚文化的传统。它的一些项目的来源远古蚩尤统领时期的军事、祭祀、狩猎、农耕等活动,为了表达人对神灵的尊敬,人们通过祭祀舞蹈与神共娱乐,以达驱邪避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苗族的“苗鼓”、“竹竿舞”、“八人秋”,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舞”。这些项目在很早时期是作为祭祀亡灵、驱邪避恶的手段娱乐各路神仙与鬼怪。改革开放以后,湖湘体育文化经过保护与整理,“取之精华、剔除糟粕”,现在成为群众的生活娱乐项目,它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场地不限易获取,人们可以在山地、田埂、河流处开展,就地取材,借助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如举石锁、板扁担、挑担、跳桌子、独竹漂等项目。湖湘体育文化的“敢为天下先、经世致用、不屈不挠”的文化思想,也塑造湖湘人“霸蛮”、敢担当的性格。对于年轻一代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如苗族“蚩尤拳”突出练拳的毅力与恒心,其表现出湖湘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
  2.4湖湘体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与发展。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劳动,否则人类没有食物将无法生存。由于早期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于树上的果实和动物的肉,这些食物的获得必须借助人的身体活动获得。因此,采集野果、捕获得动物就成为早期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劳动,当人类的使用工具的技巧和自身的本质与这些活动的成效及获取食物的多少密切相关时,采集、狩猎和捕鱼等就成人类为了谋求生存而必须从事,并且逐步纳入社会教育内容的活动。共产、公分的集体意识是早期先民为了摆脱饥饿与凶猛野兽侵袭的生产活动特征。湖南地处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出现许多民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湘地区群众体育思想工作成为国家时期受关注的焦点。如曾国藩曾作《保平安歌》:“读书子弟莫骄奢,学习武艺也保家。耕田子弟图安宁,学习武艺也不差。匠人若能学武艺,出门也有防身计。商贾若能学武艺,店中大胆做生意。雇工若能武艺全,既有声名又有钱。”黄兴提出“强国必先强身”的观点。在革命战争年代,贺龙同志就明确提出“体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的口号。湖湘体育文化深入人心,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得知,文化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体育文化意识强,另一方面湖湘体育文化价值高。湖湘体育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民健身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样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与普及。
  参考文献:
  [1]陈彦.体育与环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5):18-19.
  [2]朱汉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9.
  [3][5]韩丹.关于全民健身的哲学思考[J].体育学刊,1995,(2):11-14.
  [4]张海军,郭小涛.湖湘体育文化特色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7):206-208.
  [6]白晋湘,李洪雄,张小林.基于协同学理论背景下湖湘体育文化发展与体育湘军成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5):6-10.
其他文献
氧化石墨烯(GO)-纳米银(AgNPs)复合材料(GO-AgNPs)由于GO与AgNPs各自具有的优异性能,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使其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增强.近年来,GO-AgNPs复合材料在抗菌、光学、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电教教仪工作站)  摘 要:电化教育作为教师授课的一种辅助性手段,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由于本身的经济条件较差,硬件设备不完善,因此,电化教育的推广应用受到了制约,也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作用。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开展我国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研究,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