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花鸟画的“传统派”与“融合派”

来源 :艺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画坛,随着中国绘画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输入,出现了“传统派”和“融合派”两大类型.“传统派”的画家主张在发扬古典的中国绘画、保存国粹的基础上创新与完善中国画;“融合派”的画家则主张“中西融合”,以“折衷”的方式创造“新国画”.本文主要通过时代背景、两种类型的花鸟画家代表观点及外来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浅析“传统派”和“融合派”在中国美术史发展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探究装饰绘画特征与表达方法,在对装饰绘画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平面性特征的形成原因和表现途径进行探索;从造型、布局和色彩三方面对装饰绘画平面性展开分析;对装饰绘画的布局、造型、色彩等构成因素展开分析,把握该种艺术形式独特审美和艺术魅力,探究装饰绘画发展方向,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在数字媒体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如何把握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装饰性数码插画在市场中的兴起,它不仅仅是创作者单方面的自我表达,而且是创作者与普罗大众的一场隔空情感共鸣,从而使装饰性插画的价值得以体现.
城市细胞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最基本生活单元,社区景观环境建设应该能够带给社区居民更多体验自然、尊重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等重要功能.社区文化景观空间是现代城市中最为富有生命活力的一种存量文化空间,应努力营造更舒适、更便捷、更富有智慧、更具代入性、更富有城市温情的健康城市生活空间,实现城市人们对于健康和谐生活的美好理想.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契合了高校思政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和要求,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意义出发,从提升公共艺术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公共艺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实施公共艺术课程思政的策略等方面探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思政改革的途径,希望借此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方面提供学理性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