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如东县“小黄海潮”优秀课选拔活动,执教了《光的折射》一课。拿到课题后,我就开始研读课本、教参、课标,上网查阅资料,寻找教学思路,感悟物理教学的先进理念。本堂课以“学”为中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构建有价值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知识经验,从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现将当时课堂的情景再现。
【案例展示】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学生活动:把一支笔斜插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水面上看,观察笔有什么变化?
2. 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会进水中;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
二、 探究交流 形成规律
(一) 光的折射现象
1. 实验探究1: 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空水槽的底部某点,做个标记;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再向水槽内注水。随着水面的升高,注意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2.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光的折射?
3. 阅读课文P85知道光的折射的有关名词。
(二) 光的折射规律
1. 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规律
(1) 对照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在折射时会遵循哪些规律?
(2) 想一想:怎样显示出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 实验探究2:塑料白屏上有一条黑色水平线、一条红色斜线、一条绿色竖直线,三线交于一点。把白屏竖直放入水槽中,把水加到和黑色水平线齐平。让激光灯紧贴着卡片上的红色斜线发出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观察水中的光路;然后逐渐减小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直到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观察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如何变化?
(4) 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了哪些规律呢?
2. 探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规律
(1) 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射到空气里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呢?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 实验探究3:学生仿照实验探究2进行探究活动。
(3) 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又有哪些规律呢?
3. 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做演示实验,结合课件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4. 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个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折?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 教师演示:用实物展台演示,学生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三) 光的折射应用
现象:插入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弯折?
三、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四、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略)
【案例反思】
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第1节,它既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后续,又为下面理解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验证猜想,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具体做法如下:
1. 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景
教师从“筷子偏折”这一现象中引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了解物理源于生活。在光反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并启发学生在导学案上将自己的猜想画出来。从生活走进物理,很快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将猜想形象地画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 巧妙设计,奠定探究条件
以前,这节课都是教师利用光具盘做演示实验,然后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这堂课我想尝试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只有几个光具盘,我就想到了利用白纸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路,但白纸插入水中很快就湿了没法长时间使用,后来在“凸透镜成像”的器材中发现了塑料白色光屏。我在白屏上画了一条红色的斜线,让激光灯沿着红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现光路会偏折到红线以下,但是在试上时发现然学生在比较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很难操作,于是我又在光屏上画出了一条黑色水平线和一条绿色竖直线。玻璃砖实验室也无法找到那么多,但是演示实验又不是很清晰,于是我就想到了实物展台,结果效果非常好,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间。
3. 明确目标,提高探究效果
本课难在“探究”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阶段,思维方式简单,探究的基本过程不熟悉,实验探究能力弱,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一是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需要观察哪些现象?二是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合理分配实验时间;三是活动前讲清实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活动的注意事项;四是活动后提问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对观察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养成勤奋观察的习惯。否则探究活动的开展将流于形式。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差异,特别是实验探究1中许多学生的手会抖动,所以我在导学案上加粗显示“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对于折射规律的探究写出详细的步骤,这样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又节约了时间,为后面光的折射的应用和课堂练习留出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没有让课堂更加开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后还要继续改进。
4. 鼓励猜想,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探究规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让他们结合生活体验和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虽然这种使学生认识问题的过程比以往的直接讲授要多花一些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是猜想的基础,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猜想,也不是凭空的瞎想。比如在本课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光的反射定律,进而猜想光在折射时会遵循哪些规律。在导入时让学生根据筷子弯折现象,猜想并画出光进入水中的传播路径,有的认为偏向法线、有的认为偏离法线、有的认为直线传播;后来通过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这样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比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直接画出折射光路更能加深记忆和理解。
【案例展示】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 学生活动:把一支笔斜插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水面上看,观察笔有什么变化?
2. 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还有一部分会进水中;请你画出反射光线并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
二、 探究交流 形成规律
(一) 光的折射现象
1. 实验探究1: 让一束激光斜射至空水槽的底部某点,做个标记;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再向水槽内注水。随着水面的升高,注意观察光斑的位置是否改变?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2.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什么是光的折射?
3. 阅读课文P85知道光的折射的有关名词。
(二) 光的折射规律
1. 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规律
(1) 对照光的反射规律,猜想光在折射时会遵循哪些规律?
(2) 想一想:怎样显示出光在水中和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3) 实验探究2:塑料白屏上有一条黑色水平线、一条红色斜线、一条绿色竖直线,三线交于一点。把白屏竖直放入水槽中,把水加到和黑色水平线齐平。让激光灯紧贴着卡片上的红色斜线发出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观察水中的光路;然后逐渐减小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直到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观察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如何变化?
(4) 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了哪些规律呢?
2. 探究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规律
(1) 如果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射到空气里的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呢?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 实验探究3:学生仿照实验探究2进行探究活动。
(3) 提问:大家通过实验发现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又有哪些规律呢?
3. 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做演示实验,结合课件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4. 探究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规律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后,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线从玻璃砖的另一个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折?在导学案上画出你的猜想。
(2) 教师演示:用实物展台演示,学生根据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
(三) 光的折射应用
现象:插入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弯折?
三、 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吧。
四、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略)
【案例反思】
光的折射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第1节,它既是光的反射规律的后续,又为下面理解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验证猜想,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具体做法如下:
1. 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景
教师从“筷子偏折”这一现象中引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了解物理源于生活。在光反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传播呢?并启发学生在导学案上将自己的猜想画出来。从生活走进物理,很快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将猜想形象地画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步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 巧妙设计,奠定探究条件
以前,这节课都是教师利用光具盘做演示实验,然后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这堂课我想尝试开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校只有几个光具盘,我就想到了利用白纸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路,但白纸插入水中很快就湿了没法长时间使用,后来在“凸透镜成像”的器材中发现了塑料白色光屏。我在白屏上画了一条红色的斜线,让激光灯沿着红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现光路会偏折到红线以下,但是在试上时发现然学生在比较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很难操作,于是我又在光屏上画出了一条黑色水平线和一条绿色竖直线。玻璃砖实验室也无法找到那么多,但是演示实验又不是很清晰,于是我就想到了实物展台,结果效果非常好,而且节约了很多时间。
3. 明确目标,提高探究效果
本课难在“探究”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阶段,思维方式简单,探究的基本过程不熟悉,实验探究能力弱,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一是在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此次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需要观察哪些现象?二是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合理分配实验时间;三是活动前讲清实验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活动的注意事项;四是活动后提问检查学生的观察结果,对观察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使学生养成勤奋观察的习惯。否则探究活动的开展将流于形式。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差异,特别是实验探究1中许多学生的手会抖动,所以我在导学案上加粗显示“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对于折射规律的探究写出详细的步骤,这样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又节约了时间,为后面光的折射的应用和课堂练习留出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没有让课堂更加开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以后还要继续改进。
4. 鼓励猜想,发挥主体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探究规律之前,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让他们结合生活体验和经验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验证假设的方法,虽然这种使学生认识问题的过程比以往的直接讲授要多花一些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是猜想的基础,而不是漫无边际的猜想,也不是凭空的瞎想。比如在本课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光的反射定律,进而猜想光在折射时会遵循哪些规律。在导入时让学生根据筷子弯折现象,猜想并画出光进入水中的传播路径,有的认为偏向法线、有的认为偏离法线、有的认为直线传播;后来通过实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修正自己的猜想,这样经过激烈的思维碰撞比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直接画出折射光路更能加深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