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目标是指通过化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和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行为。化学教学是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观;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意识;实施对策
社会责任意识是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的体现,是公民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每一位新时代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包括“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包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等,高中生只有先做到对自己负责,才能去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也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掌握化学概念的能力,还包括建立“化学服务生活”意识的使命。而高中化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目标是指通过化学教学活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和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行为。新课程化学教材更加注重化学与生活、与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联系,教材中通过“联想与质疑”“活动与探究”等模块,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化学前沿”“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等栏目呈现了化学科学发展,以及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危机中化学知识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经过研究发现,目前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教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 施教者对化学教材中的社会责任目标不够重视、不够了解,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认知不足,常规教学缺失,不在意学科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学,活动开展较为随意。2. 对教材社会责任感方面知识掌握不全面,实施方法较为单一,多数以教授为主,师生交流互动较少,社会責任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未能有效融合,学生学科情感体验不足。3. 少有课外活动,由于教学进度的影响,未能很好地落实学生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教材后的学科社会实践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不到位,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锻炼效果不好。
针对以上因素,提出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目标实施的对策:1. 施教者需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化学学科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终身素养为目标,重视中学化学学科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社会责任目标,熟悉教材中有关社会责任教学的知识内容。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为例,拟出《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社会责任目标及实施建议》,如下:
2. 施教者需增加自身相关知识储备,并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尽量避免教授方式的单一性与枯燥性,提升教学趣味性和语言感召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接受学科社会责任教育,逐渐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结合事件、素材,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工具;通过结合情境创设、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等方法,开展化学学科社会责任知识的学习。如,在《钠及其化合物》章节教学中,结合本省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实例,在指导学生学习“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的同时,通过讲述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化学反应的利用》电化学章节的学习中,结合本地区民族企业代表——南孚电池进行教育,通过本地特色的加入,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学习兴趣。3. 完善学科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途径。除了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化学史、化工生产、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知识外,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社会责任教学的其他途径,通过利用研究性学习、“创意实验社”学生社团、科技文化艺术节趣味实验等方式,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操作,渗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1.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通过对环保案例及相关素材的学习,使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程度、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得到增强,例如,经过学习后,学生在生活中会对PM2.5、雾霾等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关注,会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分类。2. 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实验前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部分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和相关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3. 学生法制意识增强,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许多增强法制意识的相关内容。例如,在《煤、石油及重要的烃》章节的学习中,煤和石油等矿石燃料的燃烧产物随意排放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及水体污染,就涉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通过学习,当生活中遇到工业污染问题时,使学生具有规则与法制意识,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理性行使公民权利。4. 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新课程的教材大多数章节的学习要求在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分组实验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化学知识是培育化学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的基础,学校通过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真实情境的创设,为化学社会责任教育提供素材,激发学生正确的化学情感与责任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责任观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完成责任意识的渗透,定能全面提高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吴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5-6.
[3]苗艳秋.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沈旭东.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与启示[J].化学教育,2017(9):50.
作者简介:
李思江,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观;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意识;实施对策
社会责任意识是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的体现,是公民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每一位新时代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包括“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高中生的责任意识,包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等,高中生只有先做到对自己负责,才能去完成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意识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也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不仅承担着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掌握化学概念的能力,还包括建立“化学服务生活”意识的使命。而高中化学教学中社会责任目标是指通过化学教学活动,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和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行为。新课程化学教材更加注重化学与生活、与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联系,教材中通过“联想与质疑”“活动与探究”等模块,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化学前沿”“化学与技术”“资料在线”等栏目呈现了化学科学发展,以及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危机中化学知识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经过研究发现,目前高中化学社会责任教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 施教者对化学教材中的社会责任目标不够重视、不够了解,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认知不足,常规教学缺失,不在意学科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教学,活动开展较为随意。2. 对教材社会责任感方面知识掌握不全面,实施方法较为单一,多数以教授为主,师生交流互动较少,社会責任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未能有效融合,学生学科情感体验不足。3. 少有课外活动,由于教学进度的影响,未能很好地落实学生学科社会实践活动,教材后的学科社会实践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不到位,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锻炼效果不好。
针对以上因素,提出高中化学社会责任目标实施的对策:1. 施教者需认真研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透彻理解化学学科素养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终身素养为目标,重视中学化学学科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准确把握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社会责任目标,熟悉教材中有关社会责任教学的知识内容。以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为例,拟出《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中社会责任目标及实施建议》,如下:
2. 施教者需增加自身相关知识储备,并认真分析学生特点,把握学生心理发展和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尽量避免教授方式的单一性与枯燥性,提升教学趣味性和语言感召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接受学科社会责任教育,逐渐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结合事件、素材,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工具;通过结合情境创设、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等方法,开展化学学科社会责任知识的学习。如,在《钠及其化合物》章节教学中,结合本省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实例,在指导学生学习“侯氏制碱法”的化学原理的同时,通过讲述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意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化学反应的利用》电化学章节的学习中,结合本地区民族企业代表——南孚电池进行教育,通过本地特色的加入,唤醒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学习兴趣。3. 完善学科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途径。除了日常课堂教学中结合化学史、化工生产、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知识外,充分挖掘化学学科社会责任教学的其他途径,通过利用研究性学习、“创意实验社”学生社团、科技文化艺术节趣味实验等方式,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操作,渗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有着重要的实施意义:1. 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通过对环保案例及相关素材的学习,使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程度、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得到增强,例如,经过学习后,学生在生活中会对PM2.5、雾霾等空气质量状况进行关注,会有意识地对垃圾进行分类。2. 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通过实验前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部分化学试剂的危险性和相关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学生的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3. 学生法制意识增强,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许多增强法制意识的相关内容。例如,在《煤、石油及重要的烃》章节的学习中,煤和石油等矿石燃料的燃烧产物随意排放可能导致大气污染及水体污染,就涉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通过学习,当生活中遇到工业污染问题时,使学生具有规则与法制意识,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理性行使公民权利。4. 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新课程的教材大多数章节的学习要求在化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分组实验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化学知识是培育化学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的基础,学校通过富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真实情境的创设,为化学社会责任教育提供素材,激发学生正确的化学情感与责任观。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社会责任观下,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完成责任意识的渗透,定能全面提高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吴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2017(5):5-6.
[3]苗艳秋.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沈旭东.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感的调查与启示[J].化学教育,2017(9):50.
作者简介:
李思江,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