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与下

来源 :前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周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封周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陈平调职为左丞相,位次第二。过了一段时间,孝文皇帝在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问他们就知道了。”孝文帝听了点点头,十分满意。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如陈平,于是辞去了右丞相之职。
  有功劳,升了职,但工作却不能胜任,大庭广众之下出了丑,周勃不是赖着不走,而是自请免相,其自知之明和博大胸怀,令人赞赏。当下,干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有了规定,上了日程,即成常态。每个干部都面临着上和下的问题,直面以对,须得端正心态。
  干坏事要下台,不干事要下台,干不好事也要下台,当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多年的“官本位”陈旧观念作祟,好多人存有“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思想障碍。有人会想不通: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朝下来,岂不丢人?有人会气不忿:板子单打到自己头上,是不是捏软柿子?诸如此类,说白了,是站在什么立场、什么角度的问题。站在个人得失的立场和角度,便有无限的纠结和苦恼,甚至做出有悖常理的举动,可怜亦可悲。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和角度,大道释然,不坠报国为民之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们当有这样的品格。
  领导干部能否正确认识个人的升迁去留,检验的是其权力观与群众观,考验的是其思想境界与心胸情怀,透视的是领导干部究竟是以工作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得失为重。在这个问题上,党员干部切莫失了“主心骨”、丢了“定盘星”。
  大浪淘沙,不可逆转。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既非与人过不去,也非给人小鞋穿,而是人才流动的正常规律,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干部只有“能下”了,才能腾出更多位置,让更优秀的干部有施展平台,实现真正的“能上”;干部只有“能下”了,才能让在位的干部有危机意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让向上的干部有奔头、有干劲。在1962年1月举行的扩大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曾讲道:“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的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研究许多新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不论什么情况的“下”,不是事业的终结而是岗位的转换,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更需努力,更需奋起。如此想、如此做,才不失一个党员干部的称谓。
  进亦忧,退亦忧,皆是忧国忧民。一名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面对上下进退,关键是要懂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把这个弄明白了,有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素质,有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劲头,上则堂堂正正、下则心悦诚服,总是一心为党为民,总是塌心干事,也就总是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魏晔玲
其他文献
题目重复叠置,没有玄虚,旨在引起注意和思索。掂量人人会,把意思说白了,就是你该怎么掂量。  “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面对固化的利益藩篱,面对党内盘根错节的问题,铁腕反腐,习近平总书记曾有如上表态。因而就有了自我批判、自我开刀、自我革命,顶住了一切压力、风险和挑战,拍蝇打虎,赢得了举国赞誉。  掂量,托在手里上下动动以试重量,有再三考虑、斟酌的意思。俗话说:“
为了开发云南省滇池地区的磷资源,对云南滇池湖畔的中尺度环流状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式比较详细地考虑了各种物理过程,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较吻合;滇池区域湖面白天为冷中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