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甪直,古称甫里,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得名。古镇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独角怪兽“甪端”的雕塑。传说中,此兽可辟邪镇风,甪一方百姓。明代聚村为镇时,遂取其祥瑞,更镇名为甪直。甪直镇为多水之乡,北有阳澄湖,南有淀山湖、澄湖,西有金鸡湖、独墅湖,因而又有“五湖之汀”的美名。
甪直“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街坊临河而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居民依水而居,前街后河,出入全凭水路。“上”字形河道如玉带环绕全镇,河旁为条石垒成的驳岸。驳岸上雕凿着许多精雅别致、形态生动的揽船石,图案有蝙蝠、立鹤、卧鹿、狮子滚球等,还有一些与古镇历史人物、名人诗文相关,布局形式丰富,雕刻手法多样,既古朴庄重、典雅美观,又饶有趣味、耐人寻思,让人感受到风物之美,获得精神愉悦。宁静的河水,洁净的石桥,身着蓝花布衣的船娘摇起一叶叶扁舟,唱起悠扬绵细的渔歌,悠然而下。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秀丽的景色,古雅的情调,令人心醉。
一
入镇不远,我便来到江南名寺保圣寺。此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1500年。创建之初,有僧众上千名、屋宇5000间,占地上百亩,香火极一时之盛。元代书法大师赵孟俯曾为寺柱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后经世事变迁,寺院荒芜,殿宇倾圮。现存主要建筑为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址上重建的天王殿。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泥塑罗汉像,就保存在寺内一幢歇山单檐式的古物馆内。泥塑罗汉像传为唐开元年间雕塑巨匠杨惠之所作。塑壁山岩起伏,九尊罗汉塑像或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或盘坐于山水云烟之间,犹如一幅古雅而精致的山水人物画卷,实为稀世珍品。当时就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说法。
出保圣寺前行十多米,便可见到一条古朴的商业街。条石铺就的街道绵延狭长,林立的店铺叫卖着风味小吃,两旁狭窄的骑楼上人们伸手可握。顺着小街往里行,透过高墙重门,依然可以闻见从纵深逶迤处飘来的幽幽书香。那虚掩的门扉,蔓延的藤条,撩起人们无尽的思绪。
有桥,有水,自然有了灵气,也就滋润着一方文化,陶冶了一方民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户大宅门上的这副对联,或许道出了甪直人的价值取向。千余年来,受悠久灿烂的文化滋润,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礼贤下士,温良恭俭,造就了许多文坛巨匠和名人雅士。从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到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小镇世代有才人出,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当我沿着弯曲、斑驳的墙垣深入巷陌时,我被她的雍容和睿智所陶醉。在甪直古镇,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交相辉映,这里有吴王阖闾、夫差的离宫;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曾隐居于此的白莲寺及他的衣冠冢,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宝圣寺题抱的柱联及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墓地、王韬纪念馆等等。
二
小桥流水、桨声矣欠乃、白墙黛瓦,是江南古镇再寻常不过的景致。所以,到甪直,最吸引人的不是这些,而且那些流动着的身穿特色水乡服饰的女人们。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汉民族服饰的杰出代表,是吴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劳动人民服饰,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该服饰主要分布在以甪直为中心的360平方公里的水乡地区,其中以甪直镇的水乡妇女服饰款式最美,堪称代表。研究表明,这种服饰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稻作农业经济初期。妇女在农田里劳作时,经常受到水生动植物的侵害,于是将衣袖口和裤脚口制作得很小,只能勉强穿进去;在插秧、耘稻、收割的时候,妇女常常被风吹日晒,手脚沾泥,肩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最易破损,于是包头、裙、束腰、拼接衫等应运而生。
千百年来,当地一代又一代农村妇女就是在从事稻作农业过程中,创造、发展了包头、大襟拼接衫、襡裙、襡腰、肚兜、衩裆裤、卷膀、绣花鞋等独特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又称“青莲衫子藕荷裳”,也是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的传统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 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而中年老年妇女则清雅一些,以深色调为主,服饰重稳定,穿着要求的舒展宽大,头上梳扎着彩绳的发髻,发髻上竖插银荷花板,横插银簪,故而给人古朴持重之感。年轻的姑娘则喜欢色彩呈红的毛巾包头,露出乌黑发亮的辫子,身穿小花头的大襟短袄,花布滚边,小琵琶扣,腰间一抹士林蓝布百褶小围裙,腰兜绣有各种图案,蓝色的彩带头缀有红绿流苏,裙下一条藏青布裤,脚踏绣花滚边圆口布鞋。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都用深色。头发上罩着黑色的网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穿着要求舒展宽大,给人古朴、庄重之美。
过去摇船的旧毡帽已变作风情万种的船娘。她们立在船头,发梳髻髻头,扎包方巾,身穿拼接衫、拼裆裤,束着裾裙,哼着江南小调;“甪直呀古镇,真呀真正美,小桥流水真正好,哎呀乘一只小船河里摇,哎呀甪直小桥知多少……”吴侬软语,唱腔甜糯,完全不同于旧时的风景。
三
走在以卵石及花岗岩铺成的小镇,古街、古房和深巷,弯弯曲曲的小河道,处处体现着甪直古镇不一样的风味。穿过一条条窄小的街道,看着那破旧的黛瓦粉墙,仿佛在读着一本本古老的书。甪直沿河的街道,大多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游客购买较多的特产,便是当地的南瓜糕和甫里蹄。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去买一种 “甪直萝卜”,传说当年曾齐名于金华火腿。现场制作芡实糕的店铺最是火爆,他们娴熟的制作工艺,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为甪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靓丽。
站在萧宅、沈宅等老宅的楼上高处,作一个俯视,整个院落都是青砖绿瓦、飞檐重重的老屋,真是别具一种美。错落有致的布局,小巧玲珑的房屋顶部造型,再加上那一道道的门,一排排的窗,这正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甪直古镇到目前为止是所有水乡、古镇中保留较完好的古镇之一,古镇上的古桥、古街、古寺、古树、古民居及古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当我进入古镇的那一刻,就被它淳朴的气质和原汁原味的风貌所吸引。与其它水乡、古镇相比较而言,她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一浪高过一浪人为的嘈杂声,她寂静地矗立在苏州一个东南的角落里。她是一座活着的千年水乡古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以来甪直古镇淳厚的文风,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不忘先辈的重托,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为自己、为家族也为古镇赢得声誉。如果你在水乡古镇游历,请你一定要放慢速度,因为每个角落里都有故事、每一步都是风景。
(编辑 朱晓婷)
甪直“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街坊临河而筑,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居民依水而居,前街后河,出入全凭水路。“上”字形河道如玉带环绕全镇,河旁为条石垒成的驳岸。驳岸上雕凿着许多精雅别致、形态生动的揽船石,图案有蝙蝠、立鹤、卧鹿、狮子滚球等,还有一些与古镇历史人物、名人诗文相关,布局形式丰富,雕刻手法多样,既古朴庄重、典雅美观,又饶有趣味、耐人寻思,让人感受到风物之美,获得精神愉悦。宁静的河水,洁净的石桥,身着蓝花布衣的船娘摇起一叶叶扁舟,唱起悠扬绵细的渔歌,悠然而下。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中行,秀丽的景色,古雅的情调,令人心醉。
一
入镇不远,我便来到江南名寺保圣寺。此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1500年。创建之初,有僧众上千名、屋宇5000间,占地上百亩,香火极一时之盛。元代书法大师赵孟俯曾为寺柱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后经世事变迁,寺院荒芜,殿宇倾圮。现存主要建筑为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址上重建的天王殿。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泥塑罗汉像,就保存在寺内一幢歇山单檐式的古物馆内。泥塑罗汉像传为唐开元年间雕塑巨匠杨惠之所作。塑壁山岩起伏,九尊罗汉塑像或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或盘坐于山水云烟之间,犹如一幅古雅而精致的山水人物画卷,实为稀世珍品。当时就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说法。
出保圣寺前行十多米,便可见到一条古朴的商业街。条石铺就的街道绵延狭长,林立的店铺叫卖着风味小吃,两旁狭窄的骑楼上人们伸手可握。顺着小街往里行,透过高墙重门,依然可以闻见从纵深逶迤处飘来的幽幽书香。那虚掩的门扉,蔓延的藤条,撩起人们无尽的思绪。
有桥,有水,自然有了灵气,也就滋润着一方文化,陶冶了一方民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一户大宅门上的这副对联,或许道出了甪直人的价值取向。千余年来,受悠久灿烂的文化滋润,这里民风淳朴,人心向善,礼贤下士,温良恭俭,造就了许多文坛巨匠和名人雅士。从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到现代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小镇世代有才人出,沉淀下厚重的历史文化。当我沿着弯曲、斑驳的墙垣深入巷陌时,我被她的雍容和睿智所陶醉。在甪直古镇,人文景观和文化遗迹交相辉映,这里有吴王阖闾、夫差的离宫;唐代诗人、文学家陆龟蒙曾隐居于此的白莲寺及他的衣冠冢,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宝圣寺题抱的柱联及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墓地、王韬纪念馆等等。
二
小桥流水、桨声矣欠乃、白墙黛瓦,是江南古镇再寻常不过的景致。所以,到甪直,最吸引人的不是这些,而且那些流动着的身穿特色水乡服饰的女人们。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汉民族服饰的杰出代表,是吴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劳动人民服饰,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该服饰主要分布在以甪直为中心的360平方公里的水乡地区,其中以甪直镇的水乡妇女服饰款式最美,堪称代表。研究表明,这种服饰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稻作农业经济初期。妇女在农田里劳作时,经常受到水生动植物的侵害,于是将衣袖口和裤脚口制作得很小,只能勉强穿进去;在插秧、耘稻、收割的时候,妇女常常被风吹日晒,手脚沾泥,肩部、肘部和袖口等部位最易破损,于是包头、裙、束腰、拼接衫等应运而生。
千百年来,当地一代又一代农村妇女就是在从事稻作农业过程中,创造、发展了包头、大襟拼接衫、襡裙、襡腰、肚兜、衩裆裤、卷膀、绣花鞋等独特的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又称“青莲衫子藕荷裳”,也是苏州以东吴县甪直、胜浦、唯亭、陆墓一带的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的传统民俗服饰,她们历来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 穿拼接衫、拼挡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故有“苏州少数民族”美称。水乡妇女很重视愿摄头的梳理和装饰,她们以乌黑的头发、硕大的发留、众多的饰品,辅以精美的包头内和服饰,显示出自己的心灵手巧和端庄秀美。其服饰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传承性稳定,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年龄的差异和礼仪的需要,而有明显的差别。
水乡妇女服饰,随着年岁的大小,有着不同的要求,青年妇女以花俏为主。而中年老年妇女则清雅一些,以深色调为主,服饰重稳定,穿着要求的舒展宽大,头上梳扎着彩绳的发髻,发髻上竖插银荷花板,横插银簪,故而给人古朴持重之感。年轻的姑娘则喜欢色彩呈红的毛巾包头,露出乌黑发亮的辫子,身穿小花头的大襟短袄,花布滚边,小琵琶扣,腰间一抹士林蓝布百褶小围裙,腰兜绣有各种图案,蓝色的彩带头缀有红绿流苏,裙下一条藏青布裤,脚踏绣花滚边圆口布鞋。老年妇女的服饰一般都用深色。头发上罩着黑色的网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穿着要求舒展宽大,给人古朴、庄重之美。
过去摇船的旧毡帽已变作风情万种的船娘。她们立在船头,发梳髻髻头,扎包方巾,身穿拼接衫、拼裆裤,束着裾裙,哼着江南小调;“甪直呀古镇,真呀真正美,小桥流水真正好,哎呀乘一只小船河里摇,哎呀甪直小桥知多少……”吴侬软语,唱腔甜糯,完全不同于旧时的风景。
三
走在以卵石及花岗岩铺成的小镇,古街、古房和深巷,弯弯曲曲的小河道,处处体现着甪直古镇不一样的风味。穿过一条条窄小的街道,看着那破旧的黛瓦粉墙,仿佛在读着一本本古老的书。甪直沿河的街道,大多开着各式各样的店铺。游客购买较多的特产,便是当地的南瓜糕和甫里蹄。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去买一种 “甪直萝卜”,传说当年曾齐名于金华火腿。现场制作芡实糕的店铺最是火爆,他们娴熟的制作工艺,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为甪直的街道增添了几分靓丽。
站在萧宅、沈宅等老宅的楼上高处,作一个俯视,整个院落都是青砖绿瓦、飞檐重重的老屋,真是别具一种美。错落有致的布局,小巧玲珑的房屋顶部造型,再加上那一道道的门,一排排的窗,这正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甪直古镇到目前为止是所有水乡、古镇中保留较完好的古镇之一,古镇上的古桥、古街、古寺、古树、古民居及古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当我进入古镇的那一刻,就被它淳朴的气质和原汁原味的风貌所吸引。与其它水乡、古镇相比较而言,她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一浪高过一浪人为的嘈杂声,她寂静地矗立在苏州一个东南的角落里。她是一座活着的千年水乡古镇。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古以来甪直古镇淳厚的文风,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不忘先辈的重托,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为自己、为家族也为古镇赢得声誉。如果你在水乡古镇游历,请你一定要放慢速度,因为每个角落里都有故事、每一步都是风景。
(编辑 朱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