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城市初中学校还是农村初中学校,古诗文教学的有效与否,主要体现在是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在特定的教学时间内,达到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由于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农村初中学校的古诗文教学,必然要走一条与城市初中学校古诗文教学有所区别的道路。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实施起来比较有效:
一、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既要读本专业书籍,又要读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中国古典名著,又要读外国优秀经典著作。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发现这汇集了民族精华的古诗文,今天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升学压力不大,认为学不学没关系,因而读来索然无味、了无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古诗文。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信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信心是获得阅读成功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西索洛维契克搞“满怀信心去学习”的实验,试验获得成功,我也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比较短的古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资源短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只能在“串讲课文”这一模式上徘徊不前,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往往是一句空话。记得课改刚开始时,课本薄了,内容少了,却让教师做得更多了。农村的语文老师可犯难了,他们感到一片慌乱,无从下手。比如很多课文后面给出与课文相关的很多的网址,可农村教师压根都没有上过网,还能谈什么呢?现在多媒体教学功能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许多的外延资源都得以走进了课堂。短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了,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记得以前上《口技》这篇课文时,笔者光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就用了一个课时,而讲解只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而已。课堂容量少,却耗时多。可以说我们往往教得很辛苦,而学生也学得特痛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把很多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给简化了。这不仅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优化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应结合所学的古诗文的内容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于课余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教材上的古诗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消闲”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古诗文,又可以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人格。(2)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班级内可以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申请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3)出版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重视古诗文教学的民俗化、生活化
许多的古诗文中常常会有民俗文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就穿插讲了重阳节的习俗和由来,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重阳节来临时,学生会找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查找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时下不少流行歌曲或融化古典诗歌的意境,或假借古典诗词的手法,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适当引进流行歌曲。在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歌曲,学生们边学边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把这首词全背了出来。此外,我在教学中还通过给学生们听名家范读,然后跟读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仅读出了诗文的意韵,读出了诗文的抑扬顿挫,而且在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总之,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发掘,踏实地带领学生去训练,肯定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实施起来比较有效:
一、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既要读本专业书籍,又要读其他优秀的文学作品;既要读中国古典名著,又要读外国优秀经典著作。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只有具备了较为深厚的古文学功底,才能在教学中挥洒自如,才能像“吸铁石”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入选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发现这汇集了民族精华的古诗文,今天的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升学压力不大,认为学不学没关系,因而读来索然无味、了无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古诗文。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自信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信心是获得阅读成功的首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西索洛维契克搞“满怀信心去学习”的实验,试验获得成功,我也用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学习比较短的古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优化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困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是资源短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农村初中古诗文教学只能在“串讲课文”这一模式上徘徊不前,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同往往是一句空话。记得课改刚开始时,课本薄了,内容少了,却让教师做得更多了。农村的语文老师可犯难了,他们感到一片慌乱,无从下手。比如很多课文后面给出与课文相关的很多的网址,可农村教师压根都没有上过网,还能谈什么呢?现在多媒体教学功能大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使许多的外延资源都得以走进了课堂。短时间里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了,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记得以前上《口技》这篇课文时,笔者光花在板书上的时间就用了一个课时,而讲解只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而已。课堂容量少,却耗时多。可以说我们往往教得很辛苦,而学生也学得特痛苦,“高耗低效”现象严重。多媒体教学则打破了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把很多耗时费力的教学环节给简化了。这不仅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而且也优化了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模式。
四、方法多样、形式灵活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为了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我们应结合所学的古诗文的内容展开各种有趣的活动。(1)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于课余时间播放经典古诗文。利用课余时间播放教材上的古诗文,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消闲”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古诗文,又可以营造学习古诗文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灵魂,健全学生的人格。(2)组织古诗文朗诵比赛。班级内可以经常开展此类活动,语文教师还可以申请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古诗文朗诵比赛。(3)出版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班刊以及个人小诗集,开展古诗文知识竞赛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重视古诗文教学的民俗化、生活化
许多的古诗文中常常会有民俗文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因而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就穿插讲了重阳节的习俗和由来,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当重阳节来临时,学生会找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会查找重阳节的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时下不少流行歌曲或融化古典诗歌的意境,或假借古典诗词的手法,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适当引进流行歌曲。在讲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我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歌曲,学生们边学边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他们就把这首词全背了出来。此外,我在教学中还通过给学生们听名家范读,然后跟读的方式,让学生们不仅读出了诗文的意韵,读出了诗文的抑扬顿挫,而且在无形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总之,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发掘,踏实地带领学生去训练,肯定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