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学插图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ei52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插图在教学中的作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教材插图的使用认识不足,忽略它的存在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教材插图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色彩鲜明的插图“个头小”、“偏安一隅”,从而忽略它的存在,小看它的作用。这既是对新课改教材特色的认识不清,也没有发挥出教材插图应有的作用。这种使教育良机稍纵即逝的对插图的忽略,不只是显现了教师思想上重视程度,还反映在对插图运用方法的把握及引导上。
  2.缺少系统训练,导致学生看着图而说不出话
  由于长期以来教师缺少给学生对于教材插图的看图培训学生对插图不能做到会看,会说。学生不敢大胆讲出自己对图与知识的理解。他们的实际注意水平较差,语言表达上的结结巴巴也令老师着急。老师一着急,学生就看图不说话了,影响了对插图及知识的学习。
  3.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插图效果低吟
  新课改后,课件盛行,为课堂添光添彩不少,插图的作用也相应地降低许多。然而,不论是幻灯片课件,还是CAI课件,都会因其庞大和奢华难入日常教学,不能因一年一次的公开课才动用一次大型设施设备,却让可以天天进课堂的插图蒙上灰尘。
  二、重视教材插图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的结果
  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约占83%,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来自嗅觉和触觉的只占5%。教材插图的使用能同时调动视觉、听觉等功能,这比单一地听讲有效得多。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的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听说到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能把教材的插图利用的到位,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则知识保持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2.新课标指出的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文本不仅仅是教材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明确要求学生:“描述、解释图片和图画呈现的主要信息”;等等。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资料,文中有画,画中有文,显示出教科书的美感。在现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附有一张图片。教材编写者力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些教学主题单靠教材中的插图是无法说明问题的,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完全可以找到比教材更好的图片,不必拘泥于教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和补充图片。
  三、活用教材插图的操作策略
  1.以图置境,深化主题,激活问题思维
  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许多杰出的社会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图置境要取得效果,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教师要努力创造有利情境,以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以图置境要注意几点要求:一要贴近学生生活;二要形象逼人;三要以情感人;四要以理论为中心;五要以“思”为核心。
  2.以图增知,拓展信息,感知插图真谛
  在教学实践中,把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图片带入课堂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图片具有传达历史信息的功能,而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接受要比对文字信息的接受更直接,对图片信息接受的时间也要比对文字信息接受的时间快,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大量的图片不仅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多的历史信息。
  3.以图释文,强化说明,化抽象为具体
  以图释文,图文并举,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学习的过程很大程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直接影响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初中生在理解抽象的概念,分析问题的实质,记忆繁多的名词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学生可以从看图、读图中获得大量的教材信息,教材中大量的图像、图表成为学生获得生动形象感性知识的源泉,是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桥梁。运用图片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效率,使某些抽象的文字通过图像得到形象的表达。
  4.以图育德,培养情感,升华爱国情思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到某一内容时,如果适时对该部分的彩图、插图加以讲解和指点则必然会有“推波助澜”之效果,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达到高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是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例如8年级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中国航海活动比欧洲时间上要早得多,规模要大得多,这让学生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但庞大的帝国和庞大的船队背后潜藏着严重的忧患和巨大的危机;而西方则是后来者居上。这就达到了对学生进行世界竞争意识的教育目的。放眼今天,海洋是人类共有的资源,其开发和利用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国,中外航海家都为此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引导,就有利于增进学生的世界合作意识。
  5.以图回味,挖掘内涵,巩固理解印象
  根据教材内容,有些图片在一堂课的结尾时再加以展示和运用,效果则更好。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时,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定会深化学生对本堂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教学中,把握图片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图片帮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综合运用图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挖掘图片的信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正是图片教学的优势。
  五、活用教学插图应掌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历史与社会教材图片多,其所代表的内容也很丰富,但一些图片反映的是教学重点,而一些图片是对教材内容的表达和说明。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图片所反映内容在教学中的重要程度来选择运用,否则就会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周密细致的准备,对照教材反复地研究,要有取舍,从中选出最能促进教学的图片资料。
  教师在讲授课本中的插图时,都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将失去应有的作用。如果教材中的图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可以从课外寻找更适合的图片加以补充。如在上述活动设计中大部分图片都是教师从课外寻找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学情。不是所有的图片学生都爱看,都有兴趣。材料的选择要看对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探究性原则
  一般有以下几个程序:发现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归纳提升。只有事先完成好了这项工作,把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各种可能性的情况都考虑到以后,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思路进行自主学习。而问题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决定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利用图片等图像材料在中学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为学生提供与教材相关的直观感受这个层面,还要按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利用图片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实效性原则
  图片的类型有很多,对于选择的图像,要重视读图方法的指导。不同类型的图采用的阅读和技巧不同,应该因图施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侧重的是地理图像,读地图类图像要注重空间性,读统计图表类图像要注重定量性与规律性,读照片和景观图要注重地理事物突出特征,读示意图要注重概念、原理与规律等等。八年级侧重的是文史类图像,如政治人物图,民族交往情景图,战争场面图,劳动工具图,货币图,书法,绘画,文化名人图,文化成就遗址图等许多方面。读图步骤一般采用由表及里。所谓“表”,是指图的外露信息,所谓“里”,是指图的内在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图像中的信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去读图分析掌握图中所包含的知识要领,要有实效性。
  4.静动整合原则
  所谓“静”,是指插图的静态构形;所谓“动”,是让图上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把有关联的图片整理成一组,配上相应的声音或动画,以“激活”图上的人物、景观和物态,让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皆“含情脉脉”,仿佛要跃出画面,向人们诉说心中的衷曲。通过图片的活用,让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结合起来,激起学生情趣,使教学产生耐人寻味的魅力。
  5.学生绘说图片的“三动”原则
  大量的图片将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形象化,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了方便;图片的内容又多是学生理解的事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图片教学中,引导学生绘说图片,进行“看说写”、“画说评”等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一是学生先看图,然后把图上看到现象说出来,最后再把说出来的话整理成顺畅的书面语写下来。写得时候最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用上专业词汇。二是学生可以先自己画一画简单的示意图,例如中国古代政权的更替过程,可以要求学生先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然后根据示意图把大概发展的过程,涉及到的人物和时间说出来。这一系列活动的中心是“三动”:动脑、动嘴、动手,起到巩固图片教学的作用。
  六、思考
  图片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庞大的课程资源。把图片应用于教学之中,是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图片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问题的设置,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改变了过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实现。教学实际中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如:课堂能力目标与教学时间、教学任务的矛盾,往往会有顾此失彼的感觉;又如:探究学习形似而实不是。读图过程中的问题往往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角还是教师;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有所提高,但与新课标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还有很大的差距。
  “活而不空,实而不死”应该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只要教师坚持对图片的重视、发掘、应用,就会进一步推进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