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折叠结扎法在输卵管结扎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输卵管结扎的妇女作为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抽芯近端包埋法,研究组采用折叠结扎法,观察两组术后情况。结果:两组6个月后的妊娠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折叠结扎法具有手术简单,手术用时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女性结扎手术。
【关键词】 折叠结扎法;输卵管结扎术;抽芯近端包埋法
【中图分类号】R713.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46-01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永久性避孕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绝育效果好等优点。输卵管结扎术在人口控制上發挥重要作用[1]。临床上输卵管结扎术术式较多,如药物粘堵法、银夹法、折叠结扎法、抽芯近端包埋法等。选择手术方式应具有避孕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鉴于此,笔者选取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分别采用折叠结扎法、抽芯近端包埋法进行结扎,观察两组术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行输卵管结扎的8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将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7± 5.2)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63 ±0.42)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2.4 ±4.8)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59±0.56)。两组患者在产次、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抽芯近端包埋法,研究组采取折叠结扎法。抽芯包埋法:于耻骨联合2cm处作横形切口,长度为2~3cm,逐层将腹壁切开,分离脂肪组织显露腹腔,绕开肠管、血管及膀胱,查看盆腔,游离输卵管,以蚊式血管钳夹住两端,将长度为2cm左右的中间输卵管切除,分别结扎两断端,并远端结扎浆膜层,于浆膜层内用0号丝线包埋近端,手术结束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输卵管折叠结扎法(麦氏改良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好切口,逐层切开腹壁,绕开肠管、血管及膀胱,轻轻提起输卵管,并将输卵管用无齿镊夹夹住,看清伞端,提起峡部并将其折叠成双折,在距顶端1.5cm处压挫输卵管,将丝线穿过系膜,于两侧压挫处进行分别结扎,之后在结扎处下方加固1周,不切除输卵管,检查无误后将腹腔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A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妊娠情况 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两组6个月的妊娠率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手术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20min,平均为(14.2± 4.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38min,平均为(26.5 ±6.3)min,两组就手术时间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结论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切口小、安全有效的节育手术。临床上常见的输卵管结扎手术有输卵管折叠方法、抽芯近端包埋法等。在选择结扎术式时需考虑以下因素:安全有效、手术容易掌握、术后妊娠率低、并发症少等。抽芯近端包埋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其结扎成功率较高,但其手术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切除部分输卵管,手术时间长,且容易损伤神经与血管,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2]。麦氏改良法在术中仅损伤输卵管峡部,不切除输卵管,损伤范围小,术后不易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月经改变,手术简单、快速,使手术时间缩短。输卵管峡部管腔较窄,在此处结扎易于阻断,术后再通率较低,因此输卵管峡部常被视为最适宜结扎的部位。麦氏改良法在输卵管峡部进行结扎,术后妊娠率低,手术成功率较高。在行输卵管结扎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症,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了解输卵管周围器官,术中注意操作规范,对异常及正常子宫具有识别能力等。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折叠结扎法,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折叠结扎法具有手术简单,手术用时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女性结扎手术。
参考文献
[1]陆海音,陈云雁,张明秋,等. 输卵管绝育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01:10-13.
[2]欧思娴,陈燕. 输卵管结扎术抽芯近端包埋法与普氏改良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07:71-72.
(收稿日期:2015.02.06)
【关键词】 折叠结扎法;输卵管结扎术;抽芯近端包埋法
【中图分类号】R713.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46-01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永久性避孕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绝育效果好等优点。输卵管结扎术在人口控制上發挥重要作用[1]。临床上输卵管结扎术术式较多,如药物粘堵法、银夹法、折叠结扎法、抽芯近端包埋法等。选择手术方式应具有避孕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鉴于此,笔者选取8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分别采用折叠结扎法、抽芯近端包埋法进行结扎,观察两组术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行输卵管结扎的8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律失常、血液系统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将80例患者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1.7± 5.2)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63 ±0.42)次;对照组患者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2.4 ±4.8)岁,产次1~4次,平均产次(1.59±0.56)。两组患者在产次、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抽芯近端包埋法,研究组采取折叠结扎法。抽芯包埋法:于耻骨联合2cm处作横形切口,长度为2~3cm,逐层将腹壁切开,分离脂肪组织显露腹腔,绕开肠管、血管及膀胱,查看盆腔,游离输卵管,以蚊式血管钳夹住两端,将长度为2cm左右的中间输卵管切除,分别结扎两断端,并远端结扎浆膜层,于浆膜层内用0号丝线包埋近端,手术结束后逐层缝合腹壁,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输卵管折叠结扎法(麦氏改良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好切口,逐层切开腹壁,绕开肠管、血管及膀胱,轻轻提起输卵管,并将输卵管用无齿镊夹夹住,看清伞端,提起峡部并将其折叠成双折,在距顶端1.5cm处压挫输卵管,将丝线穿过系膜,于两侧压挫处进行分别结扎,之后在结扎处下方加固1周,不切除输卵管,检查无误后将腹腔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ASS15.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妊娠情况 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两组6个月的妊娠率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手术情况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8~20min,平均为(14.2± 4.3)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5~38min,平均为(26.5 ±6.3)min,两组就手术时间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结论
输卵管结扎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切口小、安全有效的节育手术。临床上常见的输卵管结扎手术有输卵管折叠方法、抽芯近端包埋法等。在选择结扎术式时需考虑以下因素:安全有效、手术容易掌握、术后妊娠率低、并发症少等。抽芯近端包埋法在临床应用较广泛,其结扎成功率较高,但其手术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切除部分输卵管,手术时间长,且容易损伤神经与血管,进而导致术后并发症较多[2]。麦氏改良法在术中仅损伤输卵管峡部,不切除输卵管,损伤范围小,术后不易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月经改变,手术简单、快速,使手术时间缩短。输卵管峡部管腔较窄,在此处结扎易于阻断,术后再通率较低,因此输卵管峡部常被视为最适宜结扎的部位。麦氏改良法在输卵管峡部进行结扎,术后妊娠率低,手术成功率较高。在行输卵管结扎术前,应掌握手术适应症,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技巧,并了解输卵管周围器官,术中注意操作规范,对异常及正常子宫具有识别能力等。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折叠结扎法,患者并发症及手术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折叠结扎法具有手术简单,手术用时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较为理想的女性结扎手术。
参考文献
[1]陆海音,陈云雁,张明秋,等. 输卵管绝育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01:10-13.
[2]欧思娴,陈燕. 输卵管结扎术抽芯近端包埋法与普氏改良法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3,07:71-72.
(收稿日期: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