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近年来,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兼并收购或是设立分支机构中资商业银行不断在海外进行扩张。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步骤的分析,透析当前中资银行境外拓展所呈现出的特征及原因。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 国际化 并购 海外分支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1-038-04
从2006年至今,在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金融领域,中资商业银行海外扩张举措不断涌现,兼并收购设立分支机构此起彼伏,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焦点。前有建行兼并美银亚洲,后有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更有交行布点欧洲和民生、招行突破美国,这些资本运作扩张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步骤的研习和分析,透析当前中资银行并购外资银行或是设立分支机构等境外扩张举动呈现出的特征及背后的原因,希望能对中资银行继续推进海外发展战略有所裨益。
一、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特征分析
从并购的资金规模、股份比例、以及收购目标来看,中资商业银行的战略可谓各不相同,从既有案例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
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是一桩典型的以业务多元化为导向的控股权收购,是该行开拓非银行金融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的重要举措。中行对飞机租赁公司的收购灵感可以说是来自于战略合作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后者在飞机租赁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为中国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担保。

而建行收购美银亚洲、工行收购印尼哈林姆银行及收购澳门诚兴银行等控股型收购案例,目的是获得被收购方的经营牌照及机构网络。建行在收购美银亚洲之后,即着手开始香港地区机构的业务整合,整合之后建行在香港地区形成了以香港分行主营批发银行业务、以建行亚洲主营零售及中小企业业务的地区经营格局。通过此次整合,建行在港零售业务网络得到统一管理和进一步加强,建行亚洲在港分行数增加到18家,此外,在澳门地区还设有三家分行。
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以及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均以不高的股份比例获取被收购方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一方面快速突破南非、美国市场的准入障碍,在业务发展及经营网络上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增资扩股并进一步取得彻底的控制地位埋下伏笔。工行通过此项收购不仅获得了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还将触角延展至非洲完善了其全球化的布局,除此之外工行与标准银行还计划成立一个数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专门用于对矿业、天然气等资源行业的投资。而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则让久久徘徊在美国市场之外不得而入的中资银行找到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捷径。通过此项并购,民生银行有望共享联合银行在美国的66处分支机构。
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中银香港收购东亚银行,则属于以参股国际金融机构实现财务投资的模式。2007年8月巴克莱银行为收购荷兰银行而引入国开行进行股权投资,双方签署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国开行先期认购约3%的股权并派出董事,如果收购荷兰银行成功,国开行则能增持巴克莱至5%以上。虽然之后巴克莱兵败荷银收购战,但双方仍继续推进全面合作,巴克莱向国开行转让管理经验和技术,提供人员培训,国开行则支持巴克莱的全球发展战略,支持其打造成多样化、全方位的全球领先银行。此后不久,国开行还与巴克莱在大宗商品领域结盟,共同向中国企业提供能源、贱金属和排放领域的风险管理服务。在此之后,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银香港发布公告称为合理分散集团的投资组合,将以39.5亿港元的代价,购入东亚银行约4.94%的股权。中银香港同时还表示该项收购纯属投资决定,无意委派人士出任东亚银行董事会或参与其管理或运作,亦无就此订定任何协议。
2.发展海外业务的路径无非两条,不是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就是海外自设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络。在自设分支机构的扩张路径上,各家中资商业银行正迈出积极的步伐,先后有交银部署欧洲、工行立足俄罗斯、招商破冰美国、建行准入澳洲等重大事项。
2007年10月交通银行首家欧洲分行在法兰克福开业,在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法兰克福部点,其作用不仅在于填补交行在欧洲经营网点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法兰克福分行将与上海、纽约分行一起,构建起交行24小时外汇运营系统。法兰克福分行将是交行未来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的欧盟平台、欧元的清算中心、银行业务创新的欧洲基地。

此后不久,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这既是融入当地监管文化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行在欧洲区域战略布局的需要。鉴于欧盟成员国在银行领域推行的“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英国子行的建立意味着中行拿到了欧盟的通行证,今后若在欧盟境内建立新的分支机构则无需再投入资本金,为今后在英国和欧洲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紧接着,11月初工商银行莫斯科子银行正式开业,作为在俄罗斯注册的当地法人银行,工银莫斯科以立足俄罗斯,辐射东欧和中亚市场为目标,服务于中国、俄罗斯以及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客户、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客户。
与此同时,美联储正式批复了招商银行纽约分行的开业申请。这是继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获准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的中资银行。招行纽约分行业务定位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同时以资金交易、清算为重要补充。

建行在澳大利亚悉尼设立代表处的申请已于2007年获澳大利亚监管当局批准,并在11月末正式开业。建行悉尼代表处的最终目标是在条件允许时尽快升格为分行,从而实现建行在全球五大洲的经营网络布局。
二、中资银行海外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动因
首先海外扩张是中资银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然举措,近年来,随着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国有商业银行彻底改变过往坏账累累、资本薄弱、管理落后的旧貌,在综合实力、公司治理、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等各方面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从各家银行已披露的2007年三季度经营情况来看,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854.52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利润的123.3%,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88%,资本充足率都保持在10%以上。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等重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阔步迈向实力雄厚、符合国际监管标准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从曾经被说成是“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发展到勇于海外扩张,积极迈向国际化。这种转变不仅意义重大,更用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决策是高瞻远瞩和完全正确的。中资银行走向国际化的底气,来自于通过改革后实力的壮大、业务发展的迅速和经营业绩的突飞猛进。
其次,海外拓展又是中资银行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跨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加速融入全球化,对外投资的广度、深度及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在银行客户不断具备全球化视野定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中资银行金融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跟进服务客户,满足客户对境外业务的要求,客户的发展方向就是银行拓展的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大多都完成了境外上市,实现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国际化,由此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一个突出影响就是要接受国际投资者按照国际资本市场规则进行的价值衡量。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评估,是从成长性到发展方式、发展战略乃至经营管理团队的素质、风格、执业水平的综合考量,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改进经营管理,以全球化的视野推动经营发展。
再者国有银行坚定的走国际化道路也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密不可分。近几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等各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和健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这就为国有银行的大规模的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行先H股后A股、工行A+H同步、交行建行从H股回归A股,国有商业银行从香港和内地两个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这些资金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三、收购兼并还是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银行的扩张战术选择
发展海外业务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海外自设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络,二是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征程的具体策略上各有侧重。
作为近段时间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主角的工商银行,近期明显加快跨国经营步伐,其国际化发展战略将由新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变为兼并收购和新设机构并举,重点关注新兴市场发展,并建立与战略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境外管理机制,搭建基于全球统一的技术平台,组建一支国际化所需要的人才队伍。目前工行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00多个境外分支机构,可谓规模不大,对于拥有8万多亿总资产工行而言,400多亿美元的境外资产,确实比重较低,在工行总的资产和盈利中,境外业务所占比重还只是3%至4%,工行计划在未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0%左右。
对于中资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并在五大洲已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中国银行而言,则会采取一种内生性的海外发展战略。中行会根据海外机构所在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增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资本回报率等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增加注资。自2006年以来,中行已累计对海外分支机构增资10亿美元,由于这些海外机构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这些投入就能发挥杠杆作用。当然在有合适收购时机和对象时,在能与总体战略相一致形成优势互补的情况下,中行也会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
建行国际化战略是立足自身发展适时并购其他。与中行相比,建行的海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因此在现阶段,建行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海外机构网络建设仍以自建机构为主。建行会尽快将只具有行政性意义的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子银行等类型的营业性机构。未来建行会选择业务发展前景较好或有一定业务潜力的地区为目标市场,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优势、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在管理能力许可、时机与目标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并购。“做强亚洲、巩固欧非、突破美澳”,这句话就非常鲜明的概括了建行在海外地区选择方面的指导方针。
交行正在考虑通过增设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海外并购,加大与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的合作等方式,积极地探索符合交行实际情况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交行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具有清晰的定位,即坚持“亚洲为主、兼顾欧美”的原则,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今后交行将在亚太地区采取进取型市场渗透策略,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亚洲以外地区,交行也制定了明确的经营发展思路,美洲欧洲地区将以发展批发业务为主,同时积极探索在美国扩张机构及扩大业务范围的可行性,以保持交行在美国的先发优势。按照规划,争取到2010年实现海外一级机构数量达到15个以上,人均利润、资产质量、资产收益率、经济资本收益率等超过全行平均水平的业务发展目标。
四、中资银行境外发展值得借鉴的方式和经验
相比设立分支机构,并购方式能让中资银行更容易进入到壁垒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但是通过收购兼并实现海外发展扩张的挑战和难度也更大,因为兼并收购不是资产的简单拼凑,而是要考验中资银行对并购对象的有效整合能力,不仅要有良好整合实施方案设计,更需要积累深厚的整合经验,既要保持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和业务优势,又要与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形成合力,能够又好又快的达到并购预期目标。所以说希望通过并购方式实现海外扩张战略的中资银行确实需要苦练内功并做好长期的准备。
在过去若干年里,很多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通过并购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大银行,关键也在于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整合及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国际营运人才。汇丰银行的经验颇值得借鉴,汇丰集团内有一支被称为“特种部队”的国际事务官团队。由数百人组成的这个国际事务官团队,是汇丰高级管理人员的摇篮,庞约翰当年即是国际事务官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熟悉全面的经验业务知识、工作流程,成为金融通才,而且喜欢接受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作的挑战,愿意学习当地文化、语言及风俗习惯,因而使以并购为利器在全球扩张的汇丰,较少给人以“入侵者”的形象。在一项收购完成后,由他们组成的空降特种部队立即进驻被收购的对象进行改造,使汇丰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收购变为盈利。
另外,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发展要充分研究境外国家地区的监管政策。以欧盟为例,根据现行监管政策在银行领域推行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即一个成员国银行监管当局向本国金融机构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其他成员国也有效,一个成员国银行到其他成员国银行开立分支机构,只凭本国监管当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即可,无须在东道国重新申请执照,其业务也主要由母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欧盟同时规定,非欧盟银行在欧盟设立的分行不具备法人资格,不作为欧盟成员国银行对待,非欧盟银行在欧盟成员国设立的子银行则被视作欧盟成员国银行,可享受上述优惠原则。该子银行可以在欧盟其他国家设立分行,无须再次申请执照,该分行接受子银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监管,即子银行持有“欧盟通行证”。因此,在欧盟一国设立子银行,然后在欧盟区内其他国家建立子银行分行的模式发展业务是中资银行较理想的选择。
结束语
在临近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一周年之际,在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银行业体制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战略步伐颇为引人注目,不可否认海外发展是一盘极具挑战的棋局,以何种方式落子布局,如何整合提升海外生产力及有效延伸风险管控与监管能力,一系列的考验都在等待着中资银行。
作者简介:
丁承交通银行总行
关键词:中资商业银行 国际化 并购 海外分支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1-038-04
从2006年至今,在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金融领域,中资商业银行海外扩张举措不断涌现,兼并收购设立分支机构此起彼伏,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新焦点。前有建行兼并美银亚洲,后有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更有交行布点欧洲和民生、招行突破美国,这些资本运作扩张行为深刻地影响着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步骤的研习和分析,透析当前中资银行并购外资银行或是设立分支机构等境外扩张举动呈现出的特征及背后的原因,希望能对中资银行继续推进海外发展战略有所裨益。
一、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特征分析
从并购的资金规模、股份比例、以及收购目标来看,中资商业银行的战略可谓各不相同,从既有案例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
中国银行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是一桩典型的以业务多元化为导向的控股权收购,是该行开拓非银行金融业务、扩大非利息收入的重要举措。中行对飞机租赁公司的收购灵感可以说是来自于战略合作伙伴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后者在飞机租赁行业有着丰富的经验,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为中国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担保。

而建行收购美银亚洲、工行收购印尼哈林姆银行及收购澳门诚兴银行等控股型收购案例,目的是获得被收购方的经营牌照及机构网络。建行在收购美银亚洲之后,即着手开始香港地区机构的业务整合,整合之后建行在香港地区形成了以香港分行主营批发银行业务、以建行亚洲主营零售及中小企业业务的地区经营格局。通过此次整合,建行在港零售业务网络得到统一管理和进一步加强,建行亚洲在港分行数增加到18家,此外,在澳门地区还设有三家分行。
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以及民生银行收购美国联合银行,均以不高的股份比例获取被收购方的第一大股东地位,一方面快速突破南非、美国市场的准入障碍,在业务发展及经营网络上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也为未来增资扩股并进一步取得彻底的控制地位埋下伏笔。工行通过此项收购不仅获得了为中非贸易投资提供金融服务的机会,还将触角延展至非洲完善了其全球化的布局,除此之外工行与标准银行还计划成立一个数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资源基金,专门用于对矿业、天然气等资源行业的投资。而民生银行入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则让久久徘徊在美国市场之外不得而入的中资银行找到了进入这个市场的捷径。通过此项并购,民生银行有望共享联合银行在美国的66处分支机构。
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中银香港收购东亚银行,则属于以参股国际金融机构实现财务投资的模式。2007年8月巴克莱银行为收购荷兰银行而引入国开行进行股权投资,双方签署股份认购及战略合作协议,国开行先期认购约3%的股权并派出董事,如果收购荷兰银行成功,国开行则能增持巴克莱至5%以上。虽然之后巴克莱兵败荷银收购战,但双方仍继续推进全面合作,巴克莱向国开行转让管理经验和技术,提供人员培训,国开行则支持巴克莱的全球发展战略,支持其打造成多样化、全方位的全球领先银行。此后不久,国开行还与巴克莱在大宗商品领域结盟,共同向中国企业提供能源、贱金属和排放领域的风险管理服务。在此之后,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银香港发布公告称为合理分散集团的投资组合,将以39.5亿港元的代价,购入东亚银行约4.94%的股权。中银香港同时还表示该项收购纯属投资决定,无意委派人士出任东亚银行董事会或参与其管理或运作,亦无就此订定任何协议。
2.发展海外业务的路径无非两条,不是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就是海外自设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络。在自设分支机构的扩张路径上,各家中资商业银行正迈出积极的步伐,先后有交银部署欧洲、工行立足俄罗斯、招商破冰美国、建行准入澳洲等重大事项。
2007年10月交通银行首家欧洲分行在法兰克福开业,在全球最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法兰克福部点,其作用不仅在于填补交行在欧洲经营网点上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法兰克福分行将与上海、纽约分行一起,构建起交行24小时外汇运营系统。法兰克福分行将是交行未来贸易结算和融资业务的欧盟平台、欧元的清算中心、银行业务创新的欧洲基地。

此后不久,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这既是融入当地监管文化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行在欧洲区域战略布局的需要。鉴于欧盟成员国在银行领域推行的“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英国子行的建立意味着中行拿到了欧盟的通行证,今后若在欧盟境内建立新的分支机构则无需再投入资本金,为今后在英国和欧洲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紧接着,11月初工商银行莫斯科子银行正式开业,作为在俄罗斯注册的当地法人银行,工银莫斯科以立足俄罗斯,辐射东欧和中亚市场为目标,服务于中国、俄罗斯以及周边国家地区的经贸往来客户、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客户。
与此同时,美联储正式批复了招商银行纽约分行的开业申请。这是继1991年美国《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颁布以来首家获准进入美国金融市场的中资银行。招行纽约分行业务定位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同时以资金交易、清算为重要补充。

建行在澳大利亚悉尼设立代表处的申请已于2007年获澳大利亚监管当局批准,并在11月末正式开业。建行悉尼代表处的最终目标是在条件允许时尽快升格为分行,从而实现建行在全球五大洲的经营网络布局。
二、中资银行海外大规模海外扩张的动因
首先海外扩张是中资银行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然举措,近年来,随着交行、建行、中行、工行先后完成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公开上市的改革“三部曲”,国有商业银行彻底改变过往坏账累累、资本薄弱、管理落后的旧貌,在综合实力、公司治理、资产质量、风险管控等各方面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从各家银行已披露的2007年三季度经营情况来看,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854.52亿元,相当于2006年全年利润的123.3%,平均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88%,资本充足率都保持在10%以上。可以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等重要经营指标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阔步迈向实力雄厚、符合国际监管标准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商业银行。

从曾经被说成是“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发展到勇于海外扩张,积极迈向国际化。这种转变不仅意义重大,更用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重要决策是高瞻远瞩和完全正确的。中资银行走向国际化的底气,来自于通过改革后实力的壮大、业务发展的迅速和经营业绩的突飞猛进。
其次,海外拓展又是中资银行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内在需要,跨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加速融入全球化,对外投资的广度、深度及其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在银行客户不断具备全球化视野定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中资银行金融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跟进服务客户,满足客户对境外业务的要求,客户的发展方向就是银行拓展的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大多都完成了境外上市,实现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国际化,由此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带来的一个突出影响就是要接受国际投资者按照国际资本市场规则进行的价值衡量。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评估,是从成长性到发展方式、发展战略乃至经营管理团队的素质、风格、执业水平的综合考量,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改进经营管理,以全球化的视野推动经营发展。
再者国有银行坚定的走国际化道路也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密不可分。近几年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等各项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和健全,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这就为国有银行的大规模的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中行先H股后A股、工行A+H同步、交行建行从H股回归A股,国有商业银行从香港和内地两个资本市场融资规模超过3000亿,这些资金为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三、收购兼并还是设立分支机构,中资银行的扩张战术选择
发展海外业务的路径有两条:一是海外自设分支机构和经营网络,二是通过并购快速取得海外金融机构资源。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征程的具体策略上各有侧重。
作为近段时间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主角的工商银行,近期明显加快跨国经营步伐,其国际化发展战略将由新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变为兼并收购和新设机构并举,重点关注新兴市场发展,并建立与战略相适应的高效科学的境外管理机制,搭建基于全球统一的技术平台,组建一支国际化所需要的人才队伍。目前工行在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00多个境外分支机构,可谓规模不大,对于拥有8万多亿总资产工行而言,400多亿美元的境外资产,确实比重较低,在工行总的资产和盈利中,境外业务所占比重还只是3%至4%,工行计划在未来将这一比例提高到10%左右。
对于中资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并在五大洲已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中国银行而言,则会采取一种内生性的海外发展战略。中行会根据海外机构所在当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增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资本回报率等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增加注资。自2006年以来,中行已累计对海外分支机构增资10亿美元,由于这些海外机构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这些投入就能发挥杠杆作用。当然在有合适收购时机和对象时,在能与总体战略相一致形成优势互补的情况下,中行也会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
建行国际化战略是立足自身发展适时并购其他。与中行相比,建行的海外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经验、人才储备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积累,因此在现阶段,建行进行大规模海外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海外机构网络建设仍以自建机构为主。建行会尽快将只具有行政性意义的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子银行等类型的营业性机构。未来建行会选择业务发展前景较好或有一定业务潜力的地区为目标市场,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自身战略定位和资源优势、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在管理能力许可、时机与目标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并购。“做强亚洲、巩固欧非、突破美澳”,这句话就非常鲜明的概括了建行在海外地区选择方面的指导方针。
交行正在考虑通过增设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海外并购,加大与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的合作等方式,积极地探索符合交行实际情况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交行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具有清晰的定位,即坚持“亚洲为主、兼顾欧美”的原则,亚洲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今后交行将在亚太地区采取进取型市场渗透策略,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加快规模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亚洲以外地区,交行也制定了明确的经营发展思路,美洲欧洲地区将以发展批发业务为主,同时积极探索在美国扩张机构及扩大业务范围的可行性,以保持交行在美国的先发优势。按照规划,争取到2010年实现海外一级机构数量达到15个以上,人均利润、资产质量、资产收益率、经济资本收益率等超过全行平均水平的业务发展目标。
四、中资银行境外发展值得借鉴的方式和经验
相比设立分支机构,并购方式能让中资银行更容易进入到壁垒较高的发达国家市场,但是通过收购兼并实现海外发展扩张的挑战和难度也更大,因为兼并收购不是资产的简单拼凑,而是要考验中资银行对并购对象的有效整合能力,不仅要有良好整合实施方案设计,更需要积累深厚的整合经验,既要保持被并购对象原有的市场和业务优势,又要与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形成合力,能够又好又快的达到并购预期目标。所以说希望通过并购方式实现海外扩张战略的中资银行确实需要苦练内功并做好长期的准备。
在过去若干年里,很多外资银行之所以能够通过并购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大银行,关键也在于其自身拥有较强的整合及管理跨国机构的能力,拥有一批业务能力强、善于跨文化管理的国际营运人才。汇丰银行的经验颇值得借鉴,汇丰集团内有一支被称为“特种部队”的国际事务官团队。由数百人组成的这个国际事务官团队,是汇丰高级管理人员的摇篮,庞约翰当年即是国际事务官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熟悉全面的经验业务知识、工作流程,成为金融通才,而且喜欢接受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工作的挑战,愿意学习当地文化、语言及风俗习惯,因而使以并购为利器在全球扩张的汇丰,较少给人以“入侵者”的形象。在一项收购完成后,由他们组成的空降特种部队立即进驻被收购的对象进行改造,使汇丰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收购变为盈利。
另外,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发展要充分研究境外国家地区的监管政策。以欧盟为例,根据现行监管政策在银行领域推行单一银行执照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即一个成员国银行监管当局向本国金融机构颁发的营业执照在其他成员国也有效,一个成员国银行到其他成员国银行开立分支机构,只凭本国监管当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即可,无须在东道国重新申请执照,其业务也主要由母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欧盟同时规定,非欧盟银行在欧盟设立的分行不具备法人资格,不作为欧盟成员国银行对待,非欧盟银行在欧盟成员国设立的子银行则被视作欧盟成员国银行,可享受上述优惠原则。该子银行可以在欧盟其他国家设立分行,无须再次申请执照,该分行接受子银行所在国监管当局的监管,即子银行持有“欧盟通行证”。因此,在欧盟一国设立子银行,然后在欧盟区内其他国家建立子银行分行的模式发展业务是中资银行较理想的选择。
结束语
在临近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一周年之际,在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银行业体制改革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战略步伐颇为引人注目,不可否认海外发展是一盘极具挑战的棋局,以何种方式落子布局,如何整合提升海外生产力及有效延伸风险管控与监管能力,一系列的考验都在等待着中资银行。
作者简介:
丁承交通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