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记录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应用比索洛尔和胺碘酮来治疗房颤;按其药物的使用情况分为比索洛尔组和胺碘酮组。观察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房颤转复的时间,并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转复时间和用药后心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应用比索洛尔还是胺碘酮治疗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成功率、能显著缩短转复时间以及有效的心室率控制,都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房颤的一线药物。
关键词 比索洛尔 胺碘酮 房颤 疗效
房颤是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现采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治疗心房颤动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11月间收治房颤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61.23±13.02岁。患者确诊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等。所有对象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房颤发作时有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急性心梗、肺心病、心衰及甲亢患者。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比索洛尔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60.53±12.01岁;胺碘酮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1.50±14.74岁。比索洛尔组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特发性房颤2例。胺碘酮组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特发性房颤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索洛尔组患者每天口服比索洛尔5~10mg,胺碘酮组每天服用胺碘酮200~400mg。服药第1周,比索洛尔每天5mg,胺碘酮每天200mg。从第2周起药物的服用量随血压变化而逐渐加量,直至达最大剂量。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所选对象伴随高血压时应在服药同时控制血压,伴有心衰者应同时给予利尿剂等来缓解症状。
观察项目:用药前后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从服药至房颤转复的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以静息时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为达到成功转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数据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的比较:胺碘酮组25例中20例患者达到成功转复,转复成功率高达80.0%,而比索洛尔组中25例患者19例患者成功转复,转复成功率为76.0%。比索洛尔组的转复成功率略低于胺碘酮组,但两组转复成功率均高达75%以上,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心室率变化情况的比较:比索洛尔组和胺碘酮组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31.5±13.2次/分与129.1±14.3次/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分别为66.3±11.2次/分与65.0±11.7次/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药物应用于房颤的治疗具有同样的效果。
讨 论
胺碘酮为多通道阻断剂,兼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它具有疗效好、安全快速、转复成功率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众多优点。房颤发作后引起过快的心室率,从而导致严重的血液流动障碍[1]。因胺碘酮延长心房不应期和非竞争性抗肾上腺素效应,从而具有转复和预防房颤作用,它的电生理作用包括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急性作用指静脉应用胺碘酮,主要表现在钠、钙通道阻滞,使Vmax下降,减少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抑制自律性,终止房和室的折返激动,而慢性作用主要是指口服胺碘酮,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向电流,包括Ikr、Iks、Ikl等。因此慢性作用影响主要表现在动作电位持续期间(APD)的延长[2],其慢性作用对L型钙流也有抑制,因此也能减慢窦性心律,减慢房室传导,但对心室肌细胞钙内流的抑制,也许能被APD间歇延长所纠正,因此不显负性肌力作用。另外胺碘酮还有扩张血管作用,它能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从而显著缓解心肌缺血状况。胺碘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它在体内的蓄积有关,长期大量使用需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的比索洛尔可以在胺碘酮的治疗基础上实现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治疗房颤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
比索洛尔是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它具有口服吸收快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和首过效应低的特点。房颤发作时多会出现交感神经张力变大的情况,而比索洛尔则对交感神经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比索洛尔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以起到改善心室率变化情况。比索洛尔具有高的心脏选择性,较小剂量就能达到强的治疗效果。同时,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较少,据文献报道仅出现微弱的负性肌力作用。该药更适合于合并心衰、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比索洛尔治疗房颤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也能达到理想的远期作用[4]。它主要通过抑制房颤患者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来实现好的近期疗效,而通过快速减慢心室率的药理作用则可以实现满意的远期效果。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肌代谢提高,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也使比索洛尔具有良好的治疗房颤效果。使用比索洛尔的同时要考虑个体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在使用比索洛尔的过程中要注意在血流动力学和体重稳定的情况再从小剂量开始加用比索洛尔。
参考文献
1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J].中国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1):167-168.
2 Kodana I,Kamiyak K,Toyama J.Callular electropharmacology of amiodarone[J].Carodiovas Res,1997,35:13-29.
3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4 劉兴鹏,马长生.心房颤动治疗的整体策略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地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554-556.
关键词 比索洛尔 胺碘酮 房颤 疗效
房颤是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现采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治疗心房颤动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11月间收治房颤患者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3~72岁,平均61.23±13.02岁。患者确诊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等。所有对象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房颤发作时有明显心悸、胸闷等症状。排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急性心梗、肺心病、心衰及甲亢患者。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比索洛尔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平均年龄60.53±12.01岁;胺碘酮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61.50±14.74岁。比索洛尔组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特发性房颤2例。胺碘酮组中冠心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特发性房颤1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索洛尔组患者每天口服比索洛尔5~10mg,胺碘酮组每天服用胺碘酮200~400mg。服药第1周,比索洛尔每天5mg,胺碘酮每天200mg。从第2周起药物的服用量随血压变化而逐渐加量,直至达最大剂量。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所选对象伴随高血压时应在服药同时控制血压,伴有心衰者应同时给予利尿剂等来缓解症状。
观察项目:用药前后持续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房颤转复前后心室率和血压的变化情况、从服药至房颤转复的时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疗效评定标准:以静息时心室率控制在60~80次/分为达到成功转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数据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情况的比较:胺碘酮组25例中20例患者达到成功转复,转复成功率高达80.0%,而比索洛尔组中25例患者19例患者成功转复,转复成功率为76.0%。比索洛尔组的转复成功率略低于胺碘酮组,但两组转复成功率均高达75%以上,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房颤转复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患者心室率变化情况的比较:比索洛尔组和胺碘酮组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心室率分别为131.5±13.2次/分与129.1±14.3次/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心室率分别为66.3±11.2次/分与65.0±11.7次/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药物应用于房颤的治疗具有同样的效果。
讨 论
胺碘酮为多通道阻断剂,兼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它具有疗效好、安全快速、转复成功率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众多优点。房颤发作后引起过快的心室率,从而导致严重的血液流动障碍[1]。因胺碘酮延长心房不应期和非竞争性抗肾上腺素效应,从而具有转复和预防房颤作用,它的电生理作用包括急性作用和慢性作用。急性作用指静脉应用胺碘酮,主要表现在钠、钙通道阻滞,使Vmax下降,减少窦房结、房室结的传导,抑制自律性,终止房和室的折返激动,而慢性作用主要是指口服胺碘酮,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外向电流,包括Ikr、Iks、Ikl等。因此慢性作用影响主要表现在动作电位持续期间(APD)的延长[2],其慢性作用对L型钙流也有抑制,因此也能减慢窦性心律,减慢房室传导,但对心室肌细胞钙内流的抑制,也许能被APD间歇延长所纠正,因此不显负性肌力作用。另外胺碘酮还有扩张血管作用,它能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从而显著缓解心肌缺血状况。胺碘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它在体内的蓄积有关,长期大量使用需注意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同时,加用小剂量的比索洛尔可以在胺碘酮的治疗基础上实现好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显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比索洛尔治疗房颤不良反应较小,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3]。
比索洛尔是高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它具有口服吸收快且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和首过效应低的特点。房颤发作时多会出现交感神经张力变大的情况,而比索洛尔则对交感神经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比索洛尔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作用可以起到改善心室率变化情况。比索洛尔具有高的心脏选择性,较小剂量就能达到强的治疗效果。同时,比索洛尔的不良反应较少,据文献报道仅出现微弱的负性肌力作用。该药更适合于合并心衰、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比索洛尔治疗房颤既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也能达到理想的远期作用[4]。它主要通过抑制房颤患者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来实现好的近期疗效,而通过快速减慢心室率的药理作用则可以实现满意的远期效果。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肌代谢提高,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也使比索洛尔具有良好的治疗房颤效果。使用比索洛尔的同时要考虑个体的敏感性和耐受性。在使用比索洛尔的过程中要注意在血流动力学和体重稳定的情况再从小剂量开始加用比索洛尔。
参考文献
1 黄从新,马长生,杨延宗,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J].中国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1):167-168.
2 Kodana I,Kamiyak K,Toyama J.Callular electropharmacology of amiodarone[J].Carodiovas Res,1997,35:13-29.
3 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4 劉兴鹏,马长生.心房颤动治疗的整体策略与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地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1):55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