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海底声像图的形成机制和方法,分析了ISODATA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实际数据的试验实现了海底底质分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海底声像图的形成机制和方法,分析了ISODATA算法的基本原理,以实际数据的试验实现了海底底质分类。
其他文献
利用变形监测中变形量在一定范围内、主要变形方向已知等变形特征,结合双频之间模糊度约束关系,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动态变形监测的双频单历元GPS整周模糊度搜索的算法。新算法还采用DOP值与信噪比相结合,进行卫星分组,进一步缩小了模糊度搜索空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模糊度搜索的成功率和速度。通过振动监测实验表明:对变形量在1m范围内的变形监测,该算法的效果显著,成功率高达99%以上。
目前GPS基线解算通常采用简化的等权随机模型,在复杂观测环境下采用该模型将影响定位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结合方差-协方差分量估计理论,论述了利用最优不变二次无偏估计(BIQUE)方法建立GPS精密随机模型的迭代算法,并进行了相应的软件模块设计。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GPS随机模型精化是可行的,与等权随机模型比较,所建立的GPS双差观测值方差-协方差阵更符合实际,能有效地提高整周模糊度的可靠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动态解算单频GPS接收机整周模糊度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对系数阵进行QR分解,通过矩阵变换使模糊度参数和位置参数分离,降低矩阵维数,并采用了一种残差二次型的快速算法。针对单频GPS接收机数据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两种实验,本文算法达到静态误差小于1cm、动态误差小于5cm的精度,表明对于动态用户,该方法是快速和有效的,可应用于高精度导航和动态定位。
分块式生成Delaunay三角网是加快构网速度的一个基本思路。已有的分治算法和其他分块合并算法能使平均时间复杂度接近线性,但算法复杂,编程难度大,且容易产生计算误差导致的错误。本文作者曾提出过一种基于三角网扩张法的逐块归并算法,它也是一种快速算法,但在算法中需要增加避免错误的判断规则,使程序变得较复杂。本文中的逐块生成法是对逐块归并法的改进,它继承了逐块归并法高效的优势,而且减少了判断规则,步骤更
连续运行参考系统(CORS)的核心技术——GPS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已经成为GPS高精度定位中一种重要技术,其定位精度与站间距离密切相关。在构建了站间距离和网络分布适中的Delaunay三角网后,探讨了基准站点删除与插入等网络局部更新以及参考站最优选择问题,提出了构网和确定流动站所在三角形的优化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高效快捷、简便可靠。
GAMIT是国内外高精度GPS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的软件之一,其传统处理方法是首先分步求单天解,然后使用GLOBK进行网平差,这种做法对少量数据尚可,但对数据量较大的GPS网来说就非常繁琐。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bash语言编程,提出了一种自动批处理的算法。实践证明,该算法可以自动识别处理各个文件,并分别归档,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卫星星座方案的选择对导航定位精度具有很大影响。本文根据GALILEO系统的设计轨道参数模拟得到的GALILEO系统的卫星位置,分别计算了GPS系统、GALILEO系统和GPS/GALILEO组合系统在不同卫星截止高度角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可见卫星和GDOP值的分布情况,并选择了北京、武汉和乌鲁木齐三个城市,连续观测24小时,分析了各城市的可见卫星和GDOP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研究了电离层对Galileo观测信号的主要影响及电离层折射误差模型。针对Galileo中的四个频率,系统推导了四个频率的电离层改正模型及相位观测值无电离层组合(LC组合)模型。该模型将电离层折射误差模型改正至三阶项,可进一步提高Galileo定位精度,同时,为Galileo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对四川区域网多年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欧亚框架下的测站运动速度,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川青、扬子地块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7.6±1.0)mm/a、(11.4±0.7)mm/a、(9.6±1.1)mm/a,地块运动方向逐渐由SE向SEE变化;作为川滇地块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运动速度远大于龙门山断裂,显示了其较强的活动性。
由于地球是弹滞体,根据牛顿理论,由于地球的自转作用,地球应该呈扁椭球状。18世纪,法国科学院派遣了两支测量队分赴拉普兰和秘鲁对地球的子午线弧长进行了实测,最终证实了地球是扁椭球。本文分别讨论了子午弧长随地心、大地、归化纬度的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以大地纬度和归化纬度而论.1°子午线弧长随着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变长;但以地心纬度而论,1°子午线弧长随着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