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鄂西土家族建筑艺术,以吊脚楼最具民族特色,它如一刻璀璨的明珠分布在鄂西山塬坪坝,在中国建筑史上独具异彩。西土家吊脚楼民族特色浓郁, 建筑风格独特。
本文从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出发, 意欲发掘更为深层的内涵, 为现代居室的装饰艺术增砖添瓦。
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吊脚楼 装饰
鄂西土家族地区是西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里溶汇了中原文化、川滇文化, 吴越文化的若干特色, 是封存了大量历史信息的文化宝库。 它基于纯朴开放、瑰丽多彩的南国文化及狂放不羁、娇首八荒的巴楚文化, 既着重人与自然的统一, 又充分表达个性的自由。 民族文化上的独特个性滋养了这里的建筑装饰艺术, 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吊脚楼作为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 结构紧密、布局规整、对称和谐、造型美观, 其装饰形式多样、纹饰丰富、技艺精湛、寓意深刻, 是南国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
一、吊脚楼建筑形态结构
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尾闾, 山多平地少, 地形地貌复杂。 民居择地, 为了适应山坡地形, 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 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用支柱撑在水面上或坡下, 后半部将房屋安在土坪上, 是接地的平房。 与其他完全悬空的杆阑式建筑有所不同, 这种称作半杆阑式建筑, 它是西南与中原建筑的完美结合。 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变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开掘, 不须破坏地貌, 同时隔绝潮湿, 促进通风, 具有省地、灵活、舒适、美观的优点。
吊脚楼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 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一, 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 并与之相互村托。 它的楼阁相当开敞, 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 追求与自然的亲近。 对应的门窗给室内带来通风的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 可以欣赏到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它还建有“ 走栏” 和“ 丝檐” , (“ 丝檐” 就是覆盖走栏的雨搭), 它们是吊脚楼室内空间的外延, 直接沟通吸纳着室外自然景观, 从而在屋宇构造上尽量保持着与自然共存的有机空间形态。
吊脚楼的内部结构一般分上下三层, 下层为牲畜杂物, 人居住在第二层, 第三层用于储存谷物农具等, 各层之间以木梯相连结。 吊脚楼的整个构架, 均以榫穿卯相衔, 不用一钉一铆, 结构非常严密, 浑然一体, 十分牢固。 所有构件目的明确, 各有各的用处, 可谓各守一方、壁垒森严。 不管是外形和內部结构, 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吊脚楼房顶、屋身、楼基各部分之间气韵和谐, 建造严密, 理路清晰。
二、吊脚楼装饰艺术特点
1.装饰的形式内容
吊脚楼的功能和风格决定了其装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吊脚楼的台阶、梁枋、屋顶等往往表现为一种较固定的形式。 因此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特质,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构件的装饰来加以表述的, 它的装饰吸附多种艺术, 表现鲜明的艺术个性, 具有强烈的地方艺术特色。 檐口、门窗、柱头是重点装饰所在。
由于吊脚楼的全木质结构, 木雕是它最主要的的装饰手法。 吊脚楼的雕饰艺术充分运用了传统的隐雕、浮雕、通雕、嵌雕、贴雕等工艺手 法, 以梁、栏杆、门窗及床为主, 利用不同的雕琢技法, 结合、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 在不同的部位雕琢形成了不同质感、纹理、韵味的丰富变化的图案。雕饰手法朴素简洁、不尚繁缛, 刀法简练明快, 风格严谨而又含蓄。 线条秀美、粗细、疏密、曲直变化, 充满流动感。 造型生动、简洁、抽象、图案化而又活泼大方。 布局构思巧妙, 疏密、大小、聚散、空白讲究, 层次丰富、清晰。 体现一种古朴灵秀之美。
在色彩装饰上没有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 而要不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与纹理, 小面积采用钴蓝、天蓝、土红和土黄相间的色彩进行点缀, 清艳脱俗。
装饰的题材内容, 主要取自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图腾。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种类:1 、字类, 各中艺术笔体的汉字, 如福字、万字、寿字等。 随处可见木栏上雕“ 回” 字格“ 喜” 字格“ 亚” 字格等吉祥图案。 2 、锦类, 即锦纹, 指由二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图案构成的花纹, 以回纹锦, 拐子锦的使用为最多。 3 、祥禽瑞兽类:如龙凤呈祥、凤栖牡丹、喜鹊登梅、等图案。 4 、寓意类:运用事物名称的汉字谐音, 组成祥瑞词语, 以表达吉祥意愿, 如采用蝠、磬、谐“福庆” 之音[ 以瓶、鹌谐“ 平安” 之音, 以柿、如意组成“ 事事如意” 等。各种图案都不是孤立的, 在更多场合下结合在一起, 体现出其特有的形式美。 内容不受程式约束, 形式自由活泼。 总的来说, 就是追求平安吉祥、祈望富贵如意。 这些花纹图案形态各异, 不拘一格, 既遵循美的法则又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 充分反映了土家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2.装饰的风格
吊脚楼的装饰格调清淡素雅, 精巧自由, 追求中和、平易、质朴、含蓄而深沉的美。 吊脚楼是全木质结构, 屋面盖小青瓦或杉皮, 这些天然材料“ 熟软” 的质感使它富于巴楚特有的“ 土气” 美。 屋面屋脊, 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 优美的镶嵌在大自然中。 她的装饰简朴、自然, 延续了建筑外观的风格。 此种相得益彰, 使房屋的整体和局部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和完整, 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功能、气氛、格调、美感的统一。
吊脚楼的体量、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方面都与环境高度协调, 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美和清醇的朴素美。 这是一个“ 天人合一” 的“大结构” 。 整个建筑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亲切近人, 亲盈平易, 洋溢着诗意。 与土家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 充分体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是在自然浸染中的人工再创造, 其中有物质因素, 更有人文因素。 它所传载的人文思想, 从根本上赋予了它独特的民族神韵, 体现出了土家人的生活意蕴、风土人情、审美情趣, 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 向世人昭示着土家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土家族勤劳的生产作风, 淳朴的生活习惯, 执着的信仰追求, 独特的风土人情, 使民间建筑的优秀手法能够在今天的建筑中有所延伸。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2 .
[2] 侯幼宾.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3] 刘致和.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
作者简介:
刘岩(1992.09~),性别:女,籍贯(湖北省襄阳市),单位(湖北美术学院),职称,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本文从建筑装饰艺术特色出发, 意欲发掘更为深层的内涵, 为现代居室的装饰艺术增砖添瓦。
关键词: 鄂西土家族 吊脚楼 装饰
鄂西土家族地区是西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里溶汇了中原文化、川滇文化, 吴越文化的若干特色, 是封存了大量历史信息的文化宝库。 它基于纯朴开放、瑰丽多彩的南国文化及狂放不羁、娇首八荒的巴楚文化, 既着重人与自然的统一, 又充分表达个性的自由。 民族文化上的独特个性滋养了这里的建筑装饰艺术, 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吊脚楼作为鄂西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代表, 结构紧密、布局规整、对称和谐、造型美观, 其装饰形式多样、纹饰丰富、技艺精湛、寓意深刻, 是南国建筑领域的一朵奇葩。
一、吊脚楼建筑形态结构
鄂西山区是云贵高原尾闾, 山多平地少, 地形地貌复杂。 民居择地, 为了适应山坡地形, 将楼房与平房结为一体, 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用支柱撑在水面上或坡下, 后半部将房屋安在土坪上, 是接地的平房。 与其他完全悬空的杆阑式建筑有所不同, 这种称作半杆阑式建筑, 它是西南与中原建筑的完美结合。 以吊脚之高低来适应地形变化,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土方开掘, 不须破坏地貌, 同时隔绝潮湿, 促进通风, 具有省地、灵活、舒适、美观的优点。
吊脚楼讲究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交融, 追求人工与天然的统一, 强调将建筑融入环境, 并与之相互村托。 它的楼阁相当开敞, 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 追求与自然的亲近。 对应的门窗给室内带来通风的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自然采光, 可以欣赏到室外优美的自然景观。它还建有“ 走栏” 和“ 丝檐” , (“ 丝檐” 就是覆盖走栏的雨搭), 它们是吊脚楼室内空间的外延, 直接沟通吸纳着室外自然景观, 从而在屋宇构造上尽量保持着与自然共存的有机空间形态。
吊脚楼的内部结构一般分上下三层, 下层为牲畜杂物, 人居住在第二层, 第三层用于储存谷物农具等, 各层之间以木梯相连结。 吊脚楼的整个构架, 均以榫穿卯相衔, 不用一钉一铆, 结构非常严密, 浑然一体, 十分牢固。 所有构件目的明确, 各有各的用处, 可谓各守一方、壁垒森严。 不管是外形和內部结构, 都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比例关系。吊脚楼房顶、屋身、楼基各部分之间气韵和谐, 建造严密, 理路清晰。
二、吊脚楼装饰艺术特点
1.装饰的形式内容
吊脚楼的功能和风格决定了其装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 吊脚楼的台阶、梁枋、屋顶等往往表现为一种较固定的形式。 因此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特质,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构件的装饰来加以表述的, 它的装饰吸附多种艺术, 表现鲜明的艺术个性, 具有强烈的地方艺术特色。 檐口、门窗、柱头是重点装饰所在。
由于吊脚楼的全木质结构, 木雕是它最主要的的装饰手法。 吊脚楼的雕饰艺术充分运用了传统的隐雕、浮雕、通雕、嵌雕、贴雕等工艺手 法, 以梁、栏杆、门窗及床为主, 利用不同的雕琢技法, 结合、利用当地材料、工艺和技术的特长, 在不同的部位雕琢形成了不同质感、纹理、韵味的丰富变化的图案。雕饰手法朴素简洁、不尚繁缛, 刀法简练明快, 风格严谨而又含蓄。 线条秀美、粗细、疏密、曲直变化, 充满流动感。 造型生动、简洁、抽象、图案化而又活泼大方。 布局构思巧妙, 疏密、大小、聚散、空白讲究, 层次丰富、清晰。 体现一种古朴灵秀之美。
在色彩装饰上没有大面积使用鲜艳的色彩, 而要不是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与纹理, 小面积采用钴蓝、天蓝、土红和土黄相间的色彩进行点缀, 清艳脱俗。
装饰的题材内容, 主要取自本民族的神话传说以及图腾。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种类:1 、字类, 各中艺术笔体的汉字, 如福字、万字、寿字等。 随处可见木栏上雕“ 回” 字格“ 喜” 字格“ 亚” 字格等吉祥图案。 2 、锦类, 即锦纹, 指由二方连续或多方连续图案构成的花纹, 以回纹锦, 拐子锦的使用为最多。 3 、祥禽瑞兽类:如龙凤呈祥、凤栖牡丹、喜鹊登梅、等图案。 4 、寓意类:运用事物名称的汉字谐音, 组成祥瑞词语, 以表达吉祥意愿, 如采用蝠、磬、谐“福庆” 之音[ 以瓶、鹌谐“ 平安” 之音, 以柿、如意组成“ 事事如意” 等。各种图案都不是孤立的, 在更多场合下结合在一起, 体现出其特有的形式美。 内容不受程式约束, 形式自由活泼。 总的来说, 就是追求平安吉祥、祈望富贵如意。 这些花纹图案形态各异, 不拘一格, 既遵循美的法则又符合本民族的审美情趣, 充分反映了土家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2.装饰的风格
吊脚楼的装饰格调清淡素雅, 精巧自由, 追求中和、平易、质朴、含蓄而深沉的美。 吊脚楼是全木质结构, 屋面盖小青瓦或杉皮, 这些天然材料“ 熟软” 的质感使它富于巴楚特有的“ 土气” 美。 屋面屋脊, 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 优美的镶嵌在大自然中。 她的装饰简朴、自然, 延续了建筑外观的风格。 此种相得益彰, 使房屋的整体和局部保持着高度的统一和完整, 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功能、气氛、格调、美感的统一。
吊脚楼的体量、材料、造型、色彩、装饰方面都与环境高度协调, 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美和清醇的朴素美。 这是一个“ 天人合一” 的“大结构” 。 整个建筑的天然色彩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亲切近人, 亲盈平易, 洋溢着诗意。 与土家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 充分体现了土家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鄂西土家吊脚楼的装饰是在自然浸染中的人工再创造, 其中有物质因素, 更有人文因素。 它所传载的人文思想, 从根本上赋予了它独特的民族神韵, 体现出了土家人的生活意蕴、风土人情、审美情趣, 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建筑体系中独树一帜, 向世人昭示着土家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土家族勤劳的生产作风, 淳朴的生活习惯, 执着的信仰追求, 独特的风土人情, 使民间建筑的优秀手法能够在今天的建筑中有所延伸。
参考文献:
[1] 姜晓萍.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82 .
[2] 侯幼宾.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
[3] 刘致和.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
作者简介:
刘岩(1992.09~),性别:女,籍贯(湖北省襄阳市),单位(湖北美术学院),职称,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