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虚实交织的梦

来源 :第二课堂(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en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随时关注影视圈潮流动向的影迷们,可能对这几句有象征意义的歌词或文段都有所了解。不错,它们都出自同一部新上映的电影《小时代3之刺金时代》。提到这部片子,便永远不能避开身兼导演和编剧两职的郭敬明郭小四,他本身就是所有人物的缔造者,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到这剧本的灵魂和精髓,不但在拍摄方面更加细致,而且在语言的改编方面更可以做到逐字逐句推敲,令其他导演叹为观止。
  随着宣传词、主题曲以及种种对白的横空出世,“小时代热”如飓风一般再次席卷而来,郭敬明放出豪言,票房最低也应有5亿元,要力压《小时代1之折纸时代》和《小时代2之青木时代》的绝佳成绩,更要在与同时期的几部好莱坞国际大片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如今看来,似乎并不是说大话,首映当天,我家乡的小影院的票竟然前所未有地紧张起来。听工作人员说,这是第一次在电影的首映日几场全部满座,盛况空前。
  在小四已大肆操办庆功宴的时刻,外界的议论却始终没有停过,应该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小时代》,使得各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认同满意,竟成了一件古今难度无双的事情。与明星界的权志龙、EXO、TFBOYS等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小时代》在电影界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存在,而且人们对它的评价多数很极端。它既拥有着大批量的“脑残粉”,他们对于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视之为亮点,不仅自己无数次地反复观看电影,买遍关于《小时代》的书籍、书签,印有《小时代》图案的装饰品,而且号召身边的亲戚朋友,全家总动员,一起来支持此片,还不惜吐槽别的电影以哄抬它的身价。这种人虽然能为电影的宣传起到一定的作用,却也有一半是负面影响,令中立党为之不齿。
  正如蛇吃老鼠,猫头鹰吃蛇,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影视业亦是如此。既然有“脑残粉”,那么一个专治此类人的种群就立刻应运而生了——“黑……专家”。在他们的眼里,似乎没有可以看上眼的作品,尤其是看到“脑残粉”的踪迹便免不了要张开血盆大口里里外外黑上一番。针对这部影片,值得一喷的地方便在于,电影在服装造型方面的精益求精、华丽升级。连导演郭敬明自己都慨叹:“前两部的时候,3000件衣服来来回回出入剧组,已经吓傻。这次服装的量已经超过7000件!”而且这几千件衣服,没有一件不是国际奢华的名牌,有的甚至全世界仅此一件。这对于崇尚节约简朴的“70后”“80后”来说,确实有些挑战他们的极限。
  若要论及我对这部电影的态度,不算是不顾一切地盲目追星,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乱黑一气的黑客,我认为,这部电影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可也不是粉丝心目中的完美无瑕。先来说说优点吧,演员们的敬业奉献,无疑为它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杨幂拍摄这部电影时已身怀五个月的身孕,她告诉小四,她十分担心影响到林萧这个角色。但是小四认为四姐妹是《小时代》的灵魂,没有谁能代替她饰演林萧,而且真诚地感谢杨幂对演艺事业的奉献。而杨幂却这样回应道:“谢谢大家陪我一起把《小时代》这个梦做完做好。也希望我们做的这个梦,是你们想象中《小时代》的样子。”另外,这个团结的剧组就好比是一个小家庭,因为杨幂的特殊情况,很多人甚至跳掉自己的戏让她先拍,自己则暗自等候到深夜。
  除去杨幂之外,陳学冬在戏里更是承担了这部电影里最辛苦最艰难的一个工作,他需要在剧中分饰两角,从邻家暖男变成金发碧眼的时尚名模。在混血面容的神奇之下,是韩国特效化妆团队每天4个小时的化妆时间。脸上特殊材质塑模的面具让陈学冬改头换面。密不透气的塑胶加上特殊瞳孔片对哭戏的干扰,如何表演成为他最大的挑战。依我在电影上看到的他的表现,他已经彻底克服了这个不容小觑的困难。为陈学冬喝彩!
  至于缺点,我认为故事交代太过拖沓累赘,相似情节的一再重复,交代不清楚事情的始和终,是它无可争辩的一大弊病。电影只有两个小时,一两个主题讲得条理清晰,使每个观众都明确就可以了。一来小四野心如此之大,全部都不愿舍弃,所有可能的卖点都要兼顾,以致电影中的几个新鲜人物除了色相可看,场景精致,其他简直没有实在的内容,实在没有激发心灵的感动和认可。若说顾准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情节的作用,使盛古和ME的财政大案渐渐浮出水面,那么Neil的出现实在是无任何价值,从服装走秀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以及与顾准引起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同性恋情,难道仅仅是用演员的蹩脚中文博取大家的开心、新鲜之感吗?二来小四可能太想要彰显自己语言功底的卓越,在每个情节中都想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伏笔,可却不给观众一个反应的时间,所以常常让观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就比如,顾里在卫生间里与顾源甜蜜地通话,顾源说要给她一个惊喜,她开心地合上手机,低头时余光扫过便池,稍有停顿,便面色不改地走了出去。我看电影时也并未意识到什么,回家之后才看见贴吧里一位高人,解析说这是顾里发觉自己已经患上了子宫癌。我也完完整整地看过《小时代》小说的三部曲,可我却半分也没有将这两个情节联系到一起。我想看电影的人十有八九都发觉不了这层深意。诸如此类的被网友们谓之铺垫的情节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本文的最后,还是想化用一下杨幂的那句话,谢谢小四和这群演员陪我们一起把《小时代》这个梦做完做好。不管他们所表现的是否是我们心中最理想的样子,他们都已经付出了汗水。我们能做的,便是秉持观望的态度,等待明年春节档第四部《灵魂尽头》新鲜出炉,再做最终定论。
  (编辑 文 墨)
其他文献
星期二的早上,屁屁飞在黑板右边皱着眉,写下今日值日班长的名字。  星期三的早上,乐隽翘着兰花指写下今日值日班长的名字。  星期四的早上,“学霸”胡一手拿着包子,一手“唰唰唰”龙飞凤舞地写下今日值日班长的名字。  星期五的早上,我正在座位上嘶吼“快交语文作业”,突然看到易水寒慢慢地,以一贯的沉静姿态走到黑板右边,一身白衣,在晨光里映出浅浅的轮廓。他很认真地把黑板上的所有字擦掉——但前两天的同学为了少
喂!303寝室吗?请叫王小武接电话。小武吗?妈哩!下晚自习啦?你问妈?妈好着哩!转到新学校里还习惯吗?食堂的伙食好不好?在适应啊?行!在伙食上不要亏待了自己噢,听见没有?  咦?你们寝室里咋闹哄哄的?还没打就寝铃?嗯,你们莫不是又在“诈金花”“斗地主”?跟你讲了多少遍了,“金花”你诈得到吗?“地主”是你斗的吗?“金花”是毒花,“地主”害死人,它们会分散你的精力,会让你成绩下降、名次倒退……啊?没玩
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就是被称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人们了解事故的真相。实际上,黑匣子是飞机上的记录仪器,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它能将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爬升率、下降率、加速情况、耗油量、起落架放收、格林尼治时间,还有飞机系统工作状况和发动机工作参数等飞行参数都记录下来。  黑匣子具有极强的自
在上期的《喜羊羊的救赎》中,喜羊羊疑惑地离开了古银杏树,一路飞奔往羊村赶去。村子里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美羊羊和伙伴们正在草地上玩耍,看到喜羊羊突然冒了出来,几乎惊呆了。  喜羊羊主动向他们打招呼,沸羊羊最先反应过来,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是喜羊羊吗……” “是啊,我就是你们的好朋友喜羊羊!”喜羊羊说着就要过去拥抱他们,他们“啊”的一声尖叫着散开了,“你真是喜羊羊?”  “如假包换!”  “你没被
学生们上课时在想什么?“嘀……嗒……嘀……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学生上课狂想曲  第一分钟:上一节课俺没有认真听讲,这节课一定要努力补上来  第二分钟:老师在上面说什么呢?听不懂在讲什么东东  第三分钟:真没劲,讲来讲去不是中国话就是普通话  第四分钟:怎么这么无聊,找点东西来玩玩算了  第五分钟:今天中午会吃什么菜呢?怎么有点想睡觉!  第六分钟:眼皮好沉呀!那边的
历史老师深度近视。一天在课堂上,他让坐最后一排的大个子回答问题:“你说说看,秦始皇在历史上做过哪些贡献?”  “不知道。”  “嗯?不知道?秦朝哪一年灭亡的,什么原因?”  “不知道。”  “不知道?我不是让你们预习了吗?你星期天干什么了?”  “我去朋友家喝酒了。”  “啊,你竟敢这样回答!”历史老师大怒,“下次考试你怎么办?”  “我才不在乎呢!告诉你,我来这儿是修理教室里的日光灯的!”   
只有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考场作文才有可能获取高分甚至是满分。因此,了解评分过程及高分作文的捷径,是考前作文复习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揭开评卷现场的神秘面纱,本刊特意邀请各地中考评卷名师,结合各考区的特点,列出了最受评卷教师欢迎的高分作文的五条捷径。现整理成文,希望能够为同学们的考场作文助一臂之力。  审题篇:横看成岭侧成峰  【中考原题】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 命题作文
●安全门搭扣  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的合页铁片门搭扣在不少场合都被用到,但它们都有同一个缺点,那就是,如果门搭扣没有被好好固定在门后,而是伸出来,人在出入门口的时候,往往容易刮破衣服,甚至受伤。给门搭扣做了一个小小的改动,让门搭扣的合页呈45度角安放。如此一来,当门搭扣被打开之后,就会自然落下,“躲”到门后,而不是伸出来。一个小小的设计就能让生活中的小麻烦迎刃而解。  ●带密码锁的水龙头  在一些公
请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秃头的呀?  很……很早的时候……  那秃头有没有给您带来什么烦恼呢?比如理发店的人不太喜欢……  咳咳!同学们,你们要记住一个真理……  光滑的地面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你们还有脸说,我成这个样子还不都是被你们气的!  所以,你们一定要为我争气!争气?  老师,您都被我们气成这样了,还要我们为您争什么“气”呀?
现在,许多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可是同学们对手机了解多少呢?    手机的发明    1973年4月3日,星期二,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个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亚历山大·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