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数学的作用日渐凸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的气味,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得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中用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由教学型转向学者型;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听课型转向学习型,学习方式由接受型转向为合作型与研究型;教学评价由单一评价转向多项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如何使课堂内的高中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
有效地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
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达到了解,才能将课备得充分,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参与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师耍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一)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是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前提,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了解学生对己学数学知识、数学解题方法、数学解题思想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及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己学知识的层次和过程,才能设计一条适合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的通道,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参与意识。例如:学习"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因式分解、配方法、式的变形整理、等式的恒等变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四)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破学生对教师的猜测,尽快地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在第一节课前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兴趣和特长、对学生的要求等介绍于学生,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尽快达到默契与和谐。
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热情、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情境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思想,他们有需要证实自己的欲望。那么如何把握她们的这种优势呢?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问题环境的设计不只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而且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等。好的问题环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一张扑克牌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一个长方体,截取一个三棱锥,还剩几个面?几条棱?几个三面角?
(二)跳出数学教数学,让数学回归自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一个浩瀚的数学海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从小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和勇气。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充满期待、格外关注、热情鼓励,相信他们是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够学好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有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即使如此,我也是要问问他为什么这么想,尽量在他的话语中挖掘出与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沾得上边的东西,加以充分肯定。而学生们的言语中确实总是有合理或合情的值得肯定的部分,从未让我的期待落空过。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说"不会"或"还没想好",我总会说"没关系,不一定要一下子说出圆满的解答,你觉得这个问题可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或是"你猜猜看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跟数学知识有关的话语,与本题沾边的话,我就说出肯定他的话。
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体贴与善意,也常常可以使羞怯的孩子较好地缓解提问时的紧张情绪。这样会使学生回答问题逐步由不敢回答问题到敢回答问题,由敢回答问题到会回答问题。
(四)唤起学生的童心。高中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在小学与初中就已有接触,不同之处在于那时没有提出其名称,学生会用即可,在教学中若能将这些方法与数学思想让学生回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与提升,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关注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是课堂教学的弱势群体,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他们的关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平等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而面对学困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平等对待。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及一句话"学习基础薄弱不 可怕,最怕的是不努力学习。"还有一句话"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我有意见,因为我偏向那些弱势群体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二)教给他们活动的方式。在目前的中学生中,提及电脑不感兴趣的没有几个,特别是网上冲浪更是眉飞色舞,而家长们也为此感到头痛,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我要求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利用星期日上网查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要求制成电子表格的形式或演示文稿的形式,期末复习是由自己演示并讲解,寒假作业也是如此要求。
在上交的作业中,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制作的演示文稿很漂亮,版面设计很有艺术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但给他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创造了活动的空间,用他喜欢玩的东西完成他不爱完成的学习任务。
四、在平时教学及考试前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学习与每次的考试成绩紧密相关,对学生来说,成绩是命根子,对家长来说,学生的成绩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因此要将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考试成绩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成绩中看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于是在平时教学及考试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一)平时做题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
(二)错题要逐条纠错,不能就题而论题,要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三)平时要学会及时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间达到融合,使基本解题方法能够共存。
(四)解题时要稳,对会做的题及能做的题落笔就对,把握住准确率,不要拖泥带水。
(五)解前三道选择题时要细上加细,尽快进入解数学题的状态,及时平稳解题情绪。
(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解题过程,注意时间的整体分配,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将会做的及能做的题以最高的准确率做完。
(七)从心理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细致的指导,克服解题的心理障碍,争取达到解题过程中心理平衡,发挥最佳解题状态。
如何使课堂内的高中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呢?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让学生了解自己
有效地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学习价值的认可。
教师在备课前要了解学生,只有对学生达到了解,才能将课备得充分,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过程,学生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参与教学活动中,那么教师耍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一)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习惯。良好的数学行为习惯是有效地学习数学的前提,科学的数学学习态度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二)了解学生对己学数学知识、数学解题方法、数学解题思想的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
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及学生接受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学生己学知识的层次和过程,才能设计一条适合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的通道,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参与意识。例如:学习"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时,教师应先了解学生因式分解、配方法、式的变形整理、等式的恒等变形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的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多种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所在,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的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智能的开发,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
(四)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打破学生对教师的猜测,尽快地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在第一节课前将自己的教学方式、兴趣和特长、对学生的要求等介绍于学生,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尽快达到默契与和谐。
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热情、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问题情境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的思想,他们有需要证实自己的欲望。那么如何把握她们的这种优势呢?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问题环境的设计不只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而且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预计解决方式、连锁引发新问题的方式等等。好的问题环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一张扑克牌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一个长方体,截取一个三棱锥,还剩几个面?几条棱?几个三面角?
(二)跳出数学教数学,让数学回归自然。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一个浩瀚的数学海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从小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和勇气。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充满期待、格外关注、热情鼓励,相信他们是聪明的孩子,一定能够学好数学,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会收到出人意料的结果。
在课堂提问中,有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即使如此,我也是要问问他为什么这么想,尽量在他的话语中挖掘出与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沾得上边的东西,加以充分肯定。而学生们的言语中确实总是有合理或合情的值得肯定的部分,从未让我的期待落空过。有的学生干脆回答说"不会"或"还没想好",我总会说"没关系,不一定要一下子说出圆满的解答,你觉得这个问题可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或是"你猜猜看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跟数学知识有关的话语,与本题沾边的话,我就说出肯定他的话。
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体贴与善意,也常常可以使羞怯的孩子较好地缓解提问时的紧张情绪。这样会使学生回答问题逐步由不敢回答问题到敢回答问题,由敢回答问题到会回答问题。
(四)唤起学生的童心。高中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在小学与初中就已有接触,不同之处在于那时没有提出其名称,学生会用即可,在教学中若能将这些方法与数学思想让学生回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化与提升,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与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关注学习数学困难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是课堂教学的弱势群体,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他们的关注,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给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平等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而面对学困生更需要学习上的平等对待。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及一句话"学习基础薄弱不 可怕,最怕的是不努力学习。"还有一句话"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我有意见,因为我偏向那些弱势群体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二)教给他们活动的方式。在目前的中学生中,提及电脑不感兴趣的没有几个,特别是网上冲浪更是眉飞色舞,而家长们也为此感到头痛,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我要求家中有电脑的同学利用星期日上网查相关的学习资料,并要求制成电子表格的形式或演示文稿的形式,期末复习是由自己演示并讲解,寒假作业也是如此要求。
在上交的作业中,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制作的演示文稿很漂亮,版面设计很有艺术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但给他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创造了活动的空间,用他喜欢玩的东西完成他不爱完成的学习任务。
四、在平时教学及考试前要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学习与每次的考试成绩紧密相关,对学生来说,成绩是命根子,对家长来说,学生的成绩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因此要将平时的教学与学生的考试成绩联系起来,使学生从成绩中看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于是在平时教学及考试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一)平时做题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
(二)错题要逐条纠错,不能就题而论题,要找到错误的真正原因,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三)平时要学会及时总结,归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间达到融合,使基本解题方法能够共存。
(四)解题时要稳,对会做的题及能做的题落笔就对,把握住准确率,不要拖泥带水。
(五)解前三道选择题时要细上加细,尽快进入解数学题的状态,及时平稳解题情绪。
(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解题过程,注意时间的整体分配,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将会做的及能做的题以最高的准确率做完。
(七)从心理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细致的指导,克服解题的心理障碍,争取达到解题过程中心理平衡,发挥最佳解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