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瑕疵(外一章)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zs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子,是巧夺天工之物。它被上帝施以魔法,由诗人所赞颂,由女士们珍藏,由人们频频注视却视而不见。
  它隐身在各种事物之中,不是象征性的,而是真正地隐身。它只向探询的目光显现,可以与人们的面影做丰富的互文性研究。
  它见识过真正的裸体,见识过哀伤、绝望和狂喜,生活中乏味无趣的时刻也为它所记录。它在某处照看着这个世界,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时刻加速世界的疯狂,它在幽暗处和最耀眼的地方。犹如卑微的神灵,向晨曦、夜色、烛光、出生、病容……做出纯正的承诺。在它面前徘徊是危险的,比不在它面前徘徊更加危险。
  有准曾经在幻想中隐身于一面镜子?这种心理倾向意味着什么?写作也许是一种同等性质的代偿行为,类似于揽镜自顾。向一个光滑的表面逃遁,凝视自己,然后使自己在此处藏匿不见。类似的事物还有许多,航行者享有广阔的水面,乡间狩猎者寻觅一注清泉,旧时一面带手柄的镜子,随出嫁的新娘移向别处。在平凡的时光里,面对镜子类似于吸烟,这一行为暗含着对另一双眼睛的期待。
  你在无数面镜子前凝视过自己,而无数的面容早已随着映照你的那个时刻而不见。
  人们在镜子里更多的是面对自己,间或偷窥别人。而很少端详镜子本身——如果那不是一面魔镜的话。
  在某种意义上,每一面镜子都具有魔力。而镜子正是这样一种“事物”,它令你借助它反观自身。同时,我猜测,它使自己在每一位对镜梳妆的人的姿容中,在它唤起的喜悦和沮丧中,显示魔法。
  在人们不自知的顾盼中,世界获得了另一双眼睛,另一种观点和方法。
  
  那些工匠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书架视为图书馆的昵称。我在某处写道:它是无数时代人们艰苦或随意写作的缩影,同时,它是伴随着一切写作的绵长沉寂的一种写照。它使古往今来形形色色的论争和个人陈述在静默中簇拥在一起……它是一处心智的迷宫,一个在满标记而又无路可寻的迷惘的乐园,一条曲折的情感泄洪道,一个规则繁复的语言跳棋棋盘,一个令人生畏的灵魂寄宿处,一个小件知识饰品加工场……一个纸张、油墨、文字构成的生命的墓园。
  我怀念写下这些文字的年代,一如怀念那些散失的书籍和曾经安置它们的书架。那些无名的灰尘、拙劣的书签、语焉不详的眉批以及涂鸦,暗示着人生,的迁徒和对旧居的永别。
  我记得,那些工匠,在午后的庇荫处,在纸烟和茶水的间隙,背景是墙上的水渍,挥动着双臂,在木料的香味里,微微翻动着时间。
  那技艺,总是使我迷惘,每当我凝望着那些书籍,将头伏向那芬芳的书页间,我想,我爱那油墨,就像我爱那刨花的芬芳。
  在无知的少年时代,工匠的技艺使我信奉宇宙的秩序,它使粗糙的材料获得光华无比的表面和完美的结构,那肌理和纹路,似有文字之美。
  那有力的双手,召唤着我的热情,那些工具,令丑陋的世界获得形态,使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令不可能的事情发生。最终,使我走上求知之路。
  在书架形成的回廊间行走,迷失或者永无尽头。
其他文献
“不能把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的职位当作提拔干部的岗位。”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王树国指出,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之所以被安置在院级领导的位置上,完全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无论是法院还是检察院,院长和检察长都“相当于”某个级别。他们说:“不要‘相当于’。大法官就是大法官,大检察官就是大检察官,怎么能‘相当’呢?”  法官与检察官都是特殊的技术性职业群体,跟其他领域的行政事务官身份不同、职责不同,工作内容
写作教学作为国语课程的重要教学模块,值得研究者投入更多精力。国语写作课堂中同伴所作写作评价的个体差异和语境作用尤其值得关注。以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大学生国语写作课堂
资本认缴制改革给市场经济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股东表决权行使标准的争议。对于在认缴期限内未缴纳全部出资的股东,应以其认缴的资本比例为限行使表决权;对于超出认缴期限
看过多部比较文学著作,都以“海洋性”和“大陆性”分别概括西中文化,前者外向、尚冒险,后者内敛、好守成。然而,当“引资”成为中国官员政绩考核硬指标后,被“赶鸭子下海”的“内敛守成者们”的“外向”潜能得到了无限开发:非外不引,非私不化。于是乎,中石油、中石化、中电信、中移动等巨型国有垄断企业纷纷甩开“包袱”、携优质资产抢滩境外融资市场,将垄断利润漂洋过海送到洋大人的手上;历经多次“换血”的四大国有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