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人才资源、科研实力和信息渠道的集中地,也是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新时代如何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形成优化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204-01
近几年,国务院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高度重视,连续在多个科技领域发文,提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进而加速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并接连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促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文件,其中都明确表示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力支持,力求通过加速科技创新转化为技术标准步伐,加强科技成果、科技标准、科技报告、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文献之间的信息化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1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1.1企业主体缺乏主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思想意识
企业科学技术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和竞争的关键点。但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多数企业都缺乏标准化意识,企业领导人并未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力度不足,区位优势、管理优势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无法实现研发优势与标准规则的深度融合,整体创新意愿不强。
1.2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钩,科技成果可转化度低
由于大部分科技成果在立项阶段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有的科研人员注意科技前沿多,考虑社会、企业的需求少,缺乏问题导向和市场意识,造成科技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当前需迫切解决的关键技术相脱节,以致很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市场供给。
1.3区域自主创新后劲乏力
企业的生存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其创新研发方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并不具备独立的科技研发体系,有些企业即便设立了科技研发机构,但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创新动力被消磨,长时间下来未能取得成果。人才问题是始终是困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再加上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更新与技术开发滞后。另外,融资渠道不畅,优惠扶持政策不落实同样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的优化策略
2.1培育强烈的市场意识
高校和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研究把握市场动态需求,有效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调整政策规划和研究决定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际需要,改变传统科技研发项目的一般性流程,改善研究立项、研究实验、成果评价、申报奖励等组织模式的操作,降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复性和盲目性。组织专门队伍,调查研究市场需求实际情况,获取市场动态需求结论,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化优势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塑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知和共识。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业队伍的建设,要以具备成功转化能力为基本要求,组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优秀的高水平人才群体。
2.2建立健全“三方合作”机制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企业和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三方的主体地位,在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下推动成果转化。高校是科技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人才、技术和设备因素比较富集;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负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规划,研究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同时也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常态化的经费支持;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者,负责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三者紧密融合,互为保障、互为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三方合作”机制,是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2.3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
科技成果运用于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决策、研究开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突破政策壁垒,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并成立单位独资的科技开发公司,引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同时,选派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脑补”,参加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主办的技术经纪人培训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成果转化高研班培训,取得了技术经纪人资格及培训结业证书。在医院的小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第一主体。
2.4健全政策,突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完善的政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保障,对此,政府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政府的政策精神,科学制定行动计划与工作方案,把握科技创新的重点和路径。二是围绕顶层设计,制定鼓励创新政策,用以细化技术交易与共享。三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现行政策,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利用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在于稳经济、促发展,顺应科教兴国战略趋势,同样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新时代下,为了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国家与政府应当合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关路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柱,侯锡林,马佳.基于接力创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147-151.
[2]叶李,田兴国,吕建秋,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与改革取向——基于全国6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124-129.
[3]王怀祖,彭志强,黄俊.大学技术成果转化路径选择决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35-39.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204-01
近几年,国务院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了高度重视,连续在多个科技领域发文,提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进而加速我国科技创新步伐。并接连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促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文件,其中都明确表示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力支持,力求通过加速科技创新转化为技术标准步伐,加强科技成果、科技标准、科技报告、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文献之间的信息化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
1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1.1企业主体缺乏主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思想意识
企业科学技术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和竞争的关键点。但通过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多数企业都缺乏标准化意识,企业领导人并未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力度不足,区位优势、管理优势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无法实现研发优势与标准规则的深度融合,整体创新意愿不强。
1.2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脱钩,科技成果可转化度低
由于大部分科技成果在立项阶段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有的科研人员注意科技前沿多,考虑社会、企业的需求少,缺乏问题导向和市场意识,造成科技产出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与当前需迫切解决的关键技术相脱节,以致很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市场供给。
1.3区域自主创新后劲乏力
企业的生存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其创新研发方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并不具备独立的科技研发体系,有些企业即便设立了科技研发机构,但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创新动力被消磨,长时间下来未能取得成果。人才问题是始终是困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再加上资金不足,导致设备更新与技术开发滞后。另外,融资渠道不畅,优惠扶持政策不落实同样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2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的优化策略
2.1培育强烈的市场意识
高校和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中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研究把握市场动态需求,有效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的高度融合。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调整政策规划和研究决定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实际需要,改变传统科技研发项目的一般性流程,改善研究立项、研究实验、成果评价、申报奖励等组织模式的操作,降低科技创新活动的重复性和盲目性。组织专门队伍,调查研究市场需求实际情况,获取市场动态需求结论,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化优势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塑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全社会形成普遍认知和共识。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业队伍的建设,要以具备成功转化能力为基本要求,组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优秀的高水平人才群体。
2.2建立健全“三方合作”机制
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企业和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三方的主体地位,在三位一体的合作机制下推动成果转化。高校是科技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人才、技术和设备因素比较富集;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负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工作的规划,研究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同时也为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常态化的经费支持;企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使用者,负责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三者紧密融合,互为保障、互为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三方合作”机制,是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2.3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
科技成果运用于产业发展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决定了科技创新活动的绩效。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决策、研究开发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企业科研管理部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突破政策壁垒,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并成立单位独资的科技开发公司,引进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同时,选派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脑补”,参加由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主办的技术经纪人培训及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成果转化高研班培训,取得了技术经纪人资格及培训结业证书。在医院的小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第一主体。
2.4健全政策,突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完善的政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保障,对此,政府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政府的政策精神,科学制定行动计划与工作方案,把握科技创新的重点和路径。二是围绕顶层设计,制定鼓励创新政策,用以细化技术交易与共享。三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便于社会各界深入了解现行政策,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利用投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促进自身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转化的目的在于稳经济、促发展,顺应科教兴国战略趋势,同样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新时代下,为了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国家与政府应当合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关路径,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柱,侯锡林,马佳.基于接力创新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147-151.
[2]叶李,田兴国,吕建秋,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状况、存在问题与改革取向——基于全国6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124-129.
[3]王怀祖,彭志强,黄俊.大学技术成果转化路径选择决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6):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