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两汉文献中,作为具有社会、伦理意义的词“家人”,有三个不同来源,其间既有联系也有性质上的区别.《诗经·周南·桃夭》“宜其家人”,“家人”谓“一家之人”,特指“夫妇”;引申为“家中的人”或“人家”,即“凡人之家”.《周易》卦名“家人”指妇、妻,“家人”指妇人、妻子.“家人”卦的内容是讨论为妇之道的,即在家庭范围内如何管束妇女.该卦初九爻辞“闲有家”,意即阑隔、范围、制约妇人,以防范其“原罪”于微,以“利女贞”.这样的观念浸透中国此后儒家思想主导的几千年文明史,只有在如窦太后操纵学术取向、干预朝政的文景之世,尊奉黄老之言,是为例外.“家人”第三个来源指隶属于主家的奴仆,《史记》、《汉书》有“家人子”,犹“家人”,“子”是词尾.本文以文献释读为证,从训诂的角度对“家人”、“家人言”、“家人子”做出新的解释,也纠正了前人对有关这些词语的例句的错误认识,从而对相关历史文献做出正确解释.这是训诂明则“经”义明的路子.文章对词义的考证溯源理流,结合历史实际,从词的本义出发,根据社会历史文化追溯词义引申发展脉络.词义演变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把古汉语词义作为文化历史化石,语言史与社会发展史、文化史相结合,这是训诂明则历史文化明的路子和方法.语言文字的研究和考证,需要并且可以更多地为社会历史的研究服务,以丰富其内涵、使之焕发新鲜的生命力,但是这需要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和认真扎实的考据为基础,以免主观任意.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在当今时代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