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整合的“厦门模式”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人们对厦门国企的直观印象。在厦门整个经济“版图”中,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外资、民营企业并驾齐驱。厦门国企整合前,各家企业如同单根手指、势单力薄;整合后,这些“单根手指”握成拳头力量倍增,成为厦门市产业大军中的主力军。2006年初,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厦门市国资委领导亲赴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在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发展目标上形成共识,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厦门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挑重担”作用。随后几年,厦门国资委相继出台深化厦门国企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让厦门国有企业生机勃勃,焕然一新。本刊调查发现,和其他东南沿海城市相比,厦门国企改革是一个特例,被称为富有特色的“厦门模式”。
  
  三十年航程向未来
  ——厦门建发集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在特区建设的热土上,有一家企业与厦门息息相关,这就是厦门建发集团。
  三十年里,建发集团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资本运营和行业整合力度,从一家地方性国有企业逐步发展为以供应链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业等产业为核心的大型实业投资企业集团,位列2010中国企业500强第147位,中国企业效益200佳第179名,并连续多年位居福建省企业集团100强首位。
  
  应运而生 特区建设主力军
  1980年12月,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建发集团前身——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公司诞生了。
  作为地方政府属下的一家外向型投资发展公司,此时的建发公司是厦门特区对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的最重要窗口,代表厦门经济特区和厦门市政府对外宣传接待、洽谈、组建新的中外合资公司,吸引外资,改造原有的国营老企业。
  1984年,厦门特区从湖里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建发在继续承担原有任务的同时,开始参与投资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和厦门国际银行等一批中外合资、合作和内联企业。1985年5月获厦门市政府批准地方进出口贸易权、1987年获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全国外贸经营权后,建发用贸易带投资、以投资促贸易的经营战略使得贸易额逐年成倍增长,建发随之从政企合一的地方行政事业型公司转换成为以投资和贸易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
  
  改革整顿 规模效益同步增长
  从1988年开始,建发开始对内部经营机制进行重大改革,相继实行了经济目标责任制、一年一聘的干部聘任制、全员劳动合同制等管理制度,建立经理离任审计制度、加大力度清理整顿投资项目等,盘活了资产,带来了业务上的快速发展。1996年,公司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同年,建发正式改制更名为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在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建发积极进行资本运营,先后将联发集团、厦华电子企业、悦华酒店、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纳入旗下,并于1998年募集设立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此外,增持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股份,参股厦门法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厦门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与台湾人寿合资设立君龙人寿,等等。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建发的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营业额和利润等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
  
  壮大主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从1998年开始,建发以三年为一周期,连续实施了四个“三年发展规划”,有规划、有步骤地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其贸易及物流、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和会展等主要行业的快速发展。
  贸易及物流方面,建发股份以专业化经营为导向,不断更新和优化商品结构,并于2007年起在原有的贸易和物流业务基础之上逐步向“供应链运营商”转型,2009年进出口额达24亿美元,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外贸500强前列。
  房地产开发方面,建发股份控股的建发房地产集团和联发集团不断加大项目开发和营销力度,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双双进入中国房地产百强行列,并取得国家房产开发一级资质。
  旅游酒店方面,拥有“悦华”高端酒店品牌、“颐豪”精品商务酒店品牌、“建发国旅”旅游服务品牌的建发旅游集团,综合实力已居福建省旅游行业的首位。悦华酒店、建发国旅两大品牌均被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会展业方面,十年来,会展集团累计举办展览会议1000多个,已成功承接了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并举办了世界第二大的厦门国际石材展,全球第一大的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等众多重要展会,业务经营规模已经跻身全国展览企业前十位。
  
  践行责任 争当优秀企业公民
  一年一度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已然成为这座美丽城市的一张名片。2011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参赛健儿多达6万余人。正如集团董事长王宪榕所言:马拉松赛不仅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最佳载体,也实践了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向上、挑战极限、超越自我、永不止步的理念,企业经营就像跑马拉松,不仅要跑得持久,还要跑得智慧,跑得精彩。这也是建发集团的经营理念。
  三十年来,建发集团坚持“三个文明”共建,热心参与拥军建设、扶贫助弱、支援灾区、社会体育等公益事业,以真情回报社会、反哺社会。每年一次的献爱心活动已经成为了建发集团的一项传统。每当有大灾难发生,建发集团总是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捐款捐物,为灾区送去最温暖的帮助。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桑兰台风、莫拉克台风,建发集团累计捐献了2000多万元的善款。
  “做强不忘反哺社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争当优秀企业公民。”这就是建发人对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提升运营质量 开拓发展空间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打造湾内港区“六统一”
  
  在海西的港口布局中,厦门港是不折不扣的“龙头港”,它是福建省和厦门市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点所在。“根据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海西建设的《意见》,福建省将大力推进厦门湾港口资源一体化整合,以实现湾内港区名称、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引航的‘六统一’的目标,着力推动厦门港的发展和海西港口群的统一。”这是2010年6月8日,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在厦门主持召开厦门港发展专题会议时所提到的。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港)是福建省港口龙头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厦门港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有国际、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149条,遍布世界主要港口。
  厦门港开港于1843年,海域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分,主要担负厦门市和福建省内外贸运输任务,也承担江西省某些物资的中转任务。1996年8月,厦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
  
  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运营质量
  厦门港交通发达,目前已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2006年1月1日,根据福建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厦门湾内厦门市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与漳州市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厦门湾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实施统一行政管理。在新形势下,厦门港将进一步提升运营质量,明确战略定位、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健全集疏运体系、优化航线航班、培育航运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采访中,厦门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鼎瑜指出,厦门港要成为海峡西岸通往国际和直航台湾的大通道,必须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航的要求,科学谋划港口建设。一是合理利用深水岸线资源,加强生态保护,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二是东渡以“区港联动”、海沧以“保税港区”为契机,践行“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港区政策。三是嵩屿港区定位为大型专业化集装箱作业区,海沧港区功能以中、远洋航线集装箱及能源化工品运输为主。四是刘五店港区突出与两岸“大三通”对接,开辟对台直航海上新通道。五是各港区规划留足陆域纵深,以满足码头作业和堆场、集疏运网络、查验等配套设施以及临港工业、物流园区的需要。六是对厦门湾内港口资源统一布局,合理定位港区功能,促进厦门湾港口一体化发展。
  
  勇于尝试新思路 开拓发展新空间
  多年来,厦门港不遗余力地进行港口投资建设,不断开拓港口发展的新空间。目前,全港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深水泊位和世界一流邮轮中心,集装箱、散杂货、石油、煤炭等专用码头一应俱全,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6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综合通过能力9260万吨,最大靠泊能力15万吨级;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深水泊位21个,通过能力637万标箱。进港主航道水深-14米以上,成为进出港的“海上高速公路”,全球最大集装箱货轮和全球最大型邮轮在厦门港成功靠离泊。
  近年来,集团及集团下属单位凭借高瞻远瞩的企业经营理念,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陆续获得了“福建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最佳集装箱港口(码头)公司”、“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全国十佳交通文明窗口”、“特区建设二十五周年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
  相信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集团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厦门港和港务集团的发展一定会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好”字上求突破 “快”字上下功夫
  ——厦门轻工集团“十二五”再谋新篇
  
  厦门轻工成立于2006年5月,作为厦门市属十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现在的厦门轻工集团可谓是风光无限。截至2010年底,轻工集团总资产达66.97亿元,净资产达30.74亿元,主营销售收入48.34亿元,利润总额1.38亿元,并跻身于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之列。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曾经创造过无数“奇迹”的轻工集团在新一轮跨越发展中有何新的布局与作为?在新任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庆伟的带领下,轻工集团旗下品牌能否“整装”冲刺上市,备受外界期待。
  
  定方向 议发展
  董事长杨庆伟履新不久,就带领班子成员频繁到旗下企业走访调研,很快明确了下一步集团公司跨域发展的指导思想:立足厦门、走出厦门;立足工业、走出工业,坚持有进有退、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着力延伸电光源、食品、电池及医药制造、服务产业链;通过机制创新、结构调整、产品转型、产业升级;通过强强合作、战略联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主业整合与扩张;通过创新营销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带动企业快速发展,以及“做专、做精、做优、做强主业,成为国内轻工行业(照明、食品、电池及医药)的著名制造服务商,着重突出绿色、健康、舒适、便捷、安全、环保的产品、服务价值理念”的发展战略。
  
  析困难 明思路
  轻工集团企业产品身处百分百的竞争行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公司要求旗下企业全面整合资源做专、做优、做精、做强主业,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主动寻求变革,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抓紧机遇,逆势转型,有效调整结构,发展能够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品的发展思路,铸就轻工企业全面竞争能力。集团公司及时组建了企业营销策划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了企业营销策划工作远近期目标与任务。针对市场通货膨胀预期的加速和企业需求大宗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可能对生产带来的影响,集团公司召集相关企业领导座
  谈,逐一分析原因,群策群力探讨应对措施。
  
  应挑战 制对策
  2010年是我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在对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调研和分析后,按照“保增长、稳市场、调结构、练内功”的要求,致力于走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以“固本强腰”为战略要点,把调整、提升、转型作为推进品牌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经营力度。各企业立足实际,不等不靠,把握机会,开拓市场,适度调整产品结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紧解决影响产品质量和产能发挥的“瓶颈”问题,从而使生产经营出现好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再创新辉煌
  站在新的起点上,集团公司审时度势提出了2011年集团的主基调:创新、整合、突破;“十二五”末集团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48.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8亿元以上,利润总额由2010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8亿元以上,全国制造企业500强排名进入前300名的发展目标。并为此制定了四大着力点,一是加大开展自主创新与科研开发工作力度,通过产、学、研的合作,不断开发与企业主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提升企业永续经营之动力;二是统筹指导企业营销战略,实施营销模式创新,通过集中资源,合理布局、运用多种促销手段,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使企业品牌从行业品牌、区域品牌逐步走向知名的大众品牌,形成品牌美誉度,最终达成品牌文化;三是加强集团信息化建设,构建系统完整、流程规范、资源共享、高效快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四是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轻工企业文化,构筑富有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并审时度势对下属龙头企业提出了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对外合作(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和内部整合,调整产品结构,增强集团整体核心竞争力。
  蓝图绘就,人们拭目以待……
  
  中国式的企业社会责任
  ——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深度开发机场资源打造先锋企业
  
  随着国家海西战略出台,厦门特区扩容。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有责任心的企业,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企业责任的重要性。成立于1995年的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十几年来,始终坚持“追求卓越绩效、尽心奉献社会”的理念,不仅实现了公司本身的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迅捷的交通支持,而且创造性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在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中履行了一个企业应尽的责任。
  
  没有机场就没有特区
  1981年,在厦门筹建特区的关键时刻,万里同志来厦门视察,因为暴雨致使铁路中断只能绕道。路途的波折,不禁让万里同志感慨:没有机场就没有特区。
  1983年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建成,从此高崎国际机场带着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开始了征程。
  近年来,为了配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集团公司开通了海空联运、陆空联运模式,实现了火车、汽车能够直接开到机场的物流交通。同时,集团针对机场存在的客货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始大规模地开发非航空业务,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经理刘范畴告诉记者:“机场的社会贡献度产值是1:6,就是说机场创造一块钱的产值,就可以在社会上产生6块钱的社会财富。”
  
  立足特区不忘企业使命
  为了让公司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1995年1月1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更名为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在“主业做精、辅业做大”的发展战略下,一批涉及广告、花卉、机电、食品等领域的非航空业务公司应运而生。1998年,集团的非航空业务收入首次超过航空业务收入,在全国机场中成为首例。2006年,根据政府投资导向,厦门空港集团正式打造酒店板块,并展开航空港大厦建设,投资软件园酒店,成立佰翔物业公司等,逐渐形成以航空业、酒店业、物流业为主的三大业务板块。
  从1983年厦门机场通航时的总资产64万元,到2009年集团合并总资产64.70亿元,26年间增长了1万多倍。
  厦门空港创造过许多“第一”,而有一个“第一”曾经让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倜傥“头痛”:那是2003年3月,厦门空港成功重组福州空港,这是国内首例机场间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成功实施的重组。事实证明王倜傥完成了他当时“1+1一定要大于2”的决心和勇气。
  福州机场与厦门机场几乎同时起步,由于过度超前、投资建设规模过大、政府资本金投入比例偏小等原因,机场很快陷入困境,连年巨额亏损,机场资产负债率在重组前竟高达108%。为了不使这个企业倒下,当时还没有完全卸掉自身债务的厦门空港毅然决然地接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当时的省政府估计,依照福州机场的亏损情况,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扭亏为盈,但空港集团仅用3年就实现福建机场的扭亏为盈,“厦门机场现象”因此得名。
  作为一个企业,能体现其责任意识的不仅有数十亿的捐款,还有从小做起的“善举”。刘范畴告诉记者:“一般机场候机楼的旁边都是广告牌或者是停车场,但是我们的候机楼周围是一片园林广场。虽然这个广场每年要投几百万元养护,但是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我们要在这个窗口给乘客一个好的印象。”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有心的服务却造就了一个“无心”的好事:在一次国际举办的评选宜居城市期间,一位德国的评委,看到厦门这么“独特”的机场,临走时,他告诉送行人员:“因为你们漂亮的机场,我投了你们一票。”
  2010年是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回首往昔,他们向我们呈现的是一张近乎完美的答卷。
  展望未来,他们将会谱写更美好的蓝图。
  
  商益民生 服务两岸
  ——夏商集团运营效益逐年提高
  
  高铁开通,翔安隧道通车,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范围,岛上喜事连连。加速并持续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艰巨使命落在了厦门各界的肩上,落在了夏商人的肩上。
  “商益民生”是夏商集团多年秉承的理念。海西建设顺民心,遂民愿,给了夏商人殷切的憧憬和极大的干劲。
  
  领跑海西服务业
  2005年12月,厦门商业集团正式更名为夏商集团。由“厦商”到“夏商”,仅一字之变,却彰显了一个企业的广阔视野。
  2006年,夏商集团被确定为厦门市直管的十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立足厦门,布局福建,辐射海西,服务两岸,最终成为中国民生服务领域的卓越典范”,成为夏商集团的发展目标。厦门拥有目前大陆规模最大的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以这个中心为载体,发挥夏商百货、夏商民兴超市等终端零售网点优势,打造永不落幕的台湾农产品展销业态。夏商的农产品现已遍布全国各地,借助营销网络优势,对接国内各大城市市场,夏商当仁不让,将先行先试,实现拓展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对台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的新突破。
  
  民生服务强根本
  “一核两翼三支撑”是夏商集团对自己的产业结构的概括。具体是:以农产品为核心发展业务,以商业零售、旅游为两翼拓展业务,以物产物流、贸易和地产为支撑业务。“一核两翼三支撑”的业务格局,具体地诠释了夏商集团以“民生服务”为本的理念,也体现了夏商集团“创造服务产品价值,提升顾客生活品质,实现企业、职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
  在农产品领域,夏商人倾力抓好抓细“菜篮子”、“米袋子”工程,保障基础民生物资供应,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并适时发展“B2B”电子商务,提升竞争能力,为企业固本强基。
  在商业零售领域,他们优化组合发展生鲜超市、时尚百货、专业专卖等各种零售业态,并稳步推进“B2C”电子商务等业务模式创新。
  在旅游领域,从中华老字号的闽南特色文化餐饮,到区域优势地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星级酒店,从旅行社服务到景区运营,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一条龙旅游体验服务业已形成。
  在物产物流领域,从灯饰商城到小商品批发市场,夏商集团建设运营的专业市场,提供廉价优质的居民生活资料和专业仓储物流服务。
  在贸易领域,各类贸易业务的优化整合,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日渐支撑核心主业发展的态势;
  在地产领域,建造中低价位、高品质的商品住宅,构筑百姓自然舒适的生活,是夏商人不懈地努力;下一步将着力住宅与商业相结合协同发展。
  夏商集团还推出了厦门市首张由国企发行并由第三方监管的购物卡——“夏商卡”。夏商卡可谓“跨领域”、“多网点”、“高保障”,这使夏商集团在保障供应、平抑物价中的国有主渠道作用发挥得更加充畅。
  
  真情大爱暖中华
  2007年,全国猪肉价格接连上涨时,夏商集团拿出了数百万资金,开展猪肉降价销售及送温暖活动。2008年春运期间,“夏商集团特供点”为春运滞留旅客供应了各种安全平价方便食品,为此,他们曾多次连夜紧急组织调运提供紫菜、鸡蛋等亟需物品。
  夏商还每年斥资2000多万元,支付本市原有5000多名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补贴及费用。
  夏商“济困基金”、夏商“奖学基金”曾使多少职工家庭转忧为喜。近年来,夏商集团系统共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款800多万元。
  关键时刻,夏商集团总是率先挺身而出。这种真情大爱正托起海西建设的腾飞,助长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海纳百川翼展天地
  ——厦门海翼集团拓宽发展新思路
  
  它,是厦门市直管国有企业集团,在2006年5月厦门市国有资产整合中,由原厦门国有资产投资公司通过分立更名而成;
  它,在过去的四年中,强力推进资产业务重组整合、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苦练内功打基础,不断拓宽发展新思路;
  它,积极投身于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工程机械和汽车产业链,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2009年,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位居第224位;
  它,积聚了大量技术研发、资本运营和企业管理等优秀人才,已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充满创业激情的骨干队伍;
  它,以“创见、敢为、协动、超越”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商用运输设备制造、服务及相关领域的成功运营,实现客户、职工、股东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厦门市政府对厦门市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整体调整,在集美区灌口镇规划建设了机械工业集中区。该集中区已发展成为海西最大的机械工业生产和出口基地,厦工、金龙等龙头企业以及玉柴发动机、理研工业、江申车架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此落户,产业配套较好,产业链初具规模,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海翼的生产研发基地就坐落在这里。
  
  精心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010年5月18日,海翼集团完成了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精心设计与策划后集团由原机电集团更名为海翼集团,向大众展示了“海纳百川,翼展天地”的全新品牌形象。在技术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支撑下,“厦工”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知名品牌,品牌价值年年提升,2010年最新出炉的“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厦工品牌价值110.83亿元,综合排名第67位,“金龙客车”品牌以84.16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101位。
  以培养人才为己任
  加强经理人团队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加快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奋勇争先、充满创业激情的骨干队伍,是海翼集团领导班子一贯强抓的一项工作。2010年3月,海翼集团成立了“海翼商学院”,这是厦门市第一家成立企业大学的市直国有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5月18日的更名仪式上,海翼集团还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将进一步深化双方在人才培训上的合作,不断为集团培养高素质的各级管理人才。
  海翼集团有着十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一直以来热心于公益事业,每年都开展帮困助学活动。海翼集团向厦门市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设立“海翼助学基金”,专项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据了解,2010年第一批100名困难家庭学生将得到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
  
  变革整合,协动突破
  海翼集团业务涵盖商用运输设备制造、服务及相关领域。经过近年来练内功、打基础,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企业健康稳步发展。去年上半年,集团在“变革整合,协动突破”年度主题的引领下,抓住经济回升向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实现营业收入比增88.2%,净利润比增212.3%。
  当前,正值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建设,两岸签署ECF之机,国务院又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海翼集团作为厦门市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面临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海翼人表示一定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三十立百年路
  ——厦门国贸控股有限公司依靠创新稳步发展
  
  1980年12月25日,厦门国贸成立于厦门经济特区,如今的他已成长为厦门市直属十大国有企业之一,并形成了贸易、房地产、港口物流三大核心主业,并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上市公司百强之列。
  三十年前,当最初的7位员工在厦门鹭江道外贸大厦4楼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办公时,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三十年后的厦门国贸已经发展成为年营业收入超20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三十年来,厦门国贸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年营业规模从最初的675.5万元发展到200亿元,三十年增长了将近3000倍;年利润总额从最初的349.1万元增长到8亿元,足足增长230倍。
  2010年,是厦门国贸三十岁的生日,在经历了“三十而立”的磨砺后,它又将迎来“百年之路”的考验。
  
  激扬无限 行稳致高
  三十年里,厦门国贸积累了丰富的风险防范经验,并建立起了成熟的快速反应机制。董事长何福龙回忆说,改革开放前期,厦门国贸提出“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口号,冲出了一片发展的空间,在国内外市场中长袖善舞,很好地发挥了地方外贸公司的作用。进入新世纪,面对形势的变化,厦门国贸又提出了“行稳致高”的经营理念,有效推动了厦门国贸快速走出低谷,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树立市场竞争意识,保持创新精神是厦门国贸发展的力量源泉;坚守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是国贸发展的座右铭;“坚定、恒信、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是国贸发展的思想根基这些都是国贸健康快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百年追梦基业长青
  三十年只是基业的开始,国贸任重而道远。 董事长何福龙认为,首先要正确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三十年来,国贸积淀了丰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持续创新,经营之路会越走越窄,拳头项目也将优势不再。
  业绩是企业最大的物质。然而,业绩是由人创造的。值得骄傲的是,三十年来,国贸已经形成了富有特色、凝心聚力的企业文化,可以总结为“大舞台、大学校、大家庭”。国贸选择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和谐企业,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
  其次是开拓与巩固的关系。三十年来国贸能有今天的三大核心业务并举、国内外市场齐发的经营格局源自于不断地开拓。在开拓的同时,需要不断巩固。国贸开拓的一些新的大宗贸易产品,能不能持续经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公司一定要加强风险防范和内控建设。失去控制的业务是危险的,是不会长久的,即使取得了一些效益也会丧失。在企业内部,应该以业务发展为中心,管理应该服务于业务。管理应该贴近业务第一线,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好业务中的问题,促进业务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衙门和障碍。
  还有就是自创与合作的关系。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海洋,国贸资源的获取和业务的发展更多是靠自身的努力。在市场逐步完善的今天,仅仅依靠单打独斗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将越来越难。国贸必须要更多地寻求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要善于与行业经验丰富的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做强核心业务,做大战略业务,做快新兴业务;要善于与掌握资源的伙伴合作,进入新的区域,扩大业务规模。只有这样,国贸才能以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最快速度地扩大业务,最为有效地获取资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顺应国企改革而生,伴随海西建设而长,三十年的辉煌与荣耀已经载入了厦门国贸史册。而立之年的厦门国贸已更加成熟,为了国贸百年大业,国贸人又将意气风发地揭开发展史上新的一 页。
  
  构筑有形 追求无限
  ——厦门特房集团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谱写新华章
  
  虎仔山,厦门本岛东部的一块高地。
  昔日,这里是与对岸炮火相峙的前沿阵地,今朝,却是海峡西岸令人瞩目的建设热土。
  在虎仔山下有一个绿草如茵、现代大气的园林式IT科技城——厦门软件园二期。
  2005年夏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虎仔山脚下建设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软件园基地,有着20年开发建设经验的特房公司立即作出决策,主动请缨作战。当时担任特房公司总经理现任董事长的蔡明辉,在接手项目之时就意识到公司挑起的担子有多重。于是,全公司2/3的骨干力量开赴到项目工地,投入了这场战役中。特房人凭着“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目前软件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软件园之一,吸引了微软、思科、华为等软件业巨头竞相入住。
  特房集团,作为厦门市政府授权的资产经营一体化的集团性企业之一,主业围绕厦门市的城区开发与建设,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是原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具有综合开发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公司。2006年的那场整合,让这个年轻而又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4年来特房集团主动作为,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绩效。在海西建设利好的形势下,特房集团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海西建设领头羊的角色。
  2010年3月,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项目启动,而岛外发展的核心就是厦门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
  2006年的翔安还是一个工业刚起步、房地产市场几乎为零的新区,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因为看不清方向而不愿进入。市领导提出,特房集团应该把这个责任担负起来,希望特房率先进入,以此带动翔安新城区的开发和建设。
  刚刚接手翔安项目的时候,集团管理层也很迷茫,经过上下齐心、集思广益地研究分析,很快确定了方案。
  通过针对性地在福建十几个地市推介,2007年8月,特房集团在翔安的“锦绣祥安”一期和“美地雅登”一期项目开盘中,创造了在短短不到3个小时内成交1821套住宅、销售合同金额突破人民币9亿元的纪录,这不仅是特房集团的第一次,更是厦门楼市乃至全国楼市的第一次。
  蔡明辉说,整合后集团创造出了更高的生产价值。从完成整合的2006年实现经营收入7亿多元,到2007年经营收入14.63亿元,到2009年的30.36亿元,特房集团在2009年末净资产规模达到了整合当年末的净资产的1.76倍。
  作为市属国企,一边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边是社会责任,重组之初集团便制定了“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性大型综合房地产开发商与工程总承包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与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居安思危,实现战略转型,优化产业布局。
  4年来代建政府工程总面积达到253.43万平方米,全面履行了特房集团承担厦门市城区开发建设的责任,在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特房集团找到了平衡点。
  “责无旁贷”是特房人坚信的理念,特房人在发展的同时不忘履行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义务,慈善捐赠、爱心助学……而大量的代建政府工程、民生项目,更是他们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细节筑就品质”是特房人提倡的信念,“用心”贯穿了特房集团的各个环节,“诚信”是特房人自律的根本要求。
  “一部特房集团企业史就是厦门经济特区翻天覆地发展史的缩影”。这个诞生于厦门的国有房地产公司,其生命伊始就与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血肉相连,再到如今屹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哨,“特房”品牌不仅成为厦门市著名的地产品牌,也是“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城市运营商50强”。“构筑有形 追求无限”是特房集团二十几年一直秉承与追求的企业理念。而正是这个理念的要求使得特房集团在二十几年的地产风云中屹立海西并发展壮大。
  
  铺路架桥 造福人民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效益屡创新高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厦门市政府直管的十大国有企业集团之一。公司自成立以来集团建设了多项精品工程。
  
  建精品工程 为国为民
  路桥集团以“铺路架桥、造福人民”为宗旨,积极参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厦门五大进出岛通道和一环一纵的城市一级干道:包括获得鲁班奖的海峡第一桥——厦门大桥;获得詹天佑奖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中国大陆第一条、最深距离海平面70米的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国内“短线预制悬拼”工艺施工规模第一、施工跨度第一、施工速度第一、获批为“国家级工法”并向全国推广的样板工程——集美大桥;厦门最长跨海大桥——杏林大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马拉松赛道的厦门新名片——环岛路;贯穿厦门岛南北、桥隧相连的城市快速干道——成功大道;还建设了世界上距离海平面最低的演武大桥以及新阳大桥、石鼓山立交桥、五缘大桥、天圆大桥、同集路、集灌路、杏滨路、厦漳高速公路、翔安大道等国家及省市重点工程,并承担了12.56平方公里、占厦门本岛面积十分之一的五缘湾片区的新城开发建设,水系相连、九岛棋布的厦门园博苑里,由路桥集团建设的形态各异的十四座桥梁亦被誉为桥梁博物园。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
  2009年,公司全年累计完成工程投资50.2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0%;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为年初目标的71%;实现净利润2.5亿元,为年初目标的120%;全年筹集资金62亿元,为年初目标的113%;“四桥一路”通行费征收3.1亿元,为年初目标的106%。截至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345亿元,净资产71亿元,位列厦门十大集团前列。
  这是路桥集团总裁杨耀东在2009年度工作总结会上讲的一段话。“遇难迎难,遇险克险,凝心聚力,奋发作为”是路桥人一贯的风格。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畏艰险,也体现在面对社会经济大局,严峻考验之时的“沉着应战”的良好心态。
  路桥集团建设的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翔安隧道,已顺利通车;成功大道梧村山隧道、大帽山隧道、杏林大桥下穿嘉禾路隧道、彭州“三路一桥”顺利建成通车;同安工业集中区市政道路、滨海道路进入收尾阶段;在建的泉厦高速扩建、海域清淤整治工程、五缘湾公建配套设施、仙岳互通立交、BRT各代建路段以及福厦、龙厦、厦深铁路征地拆迁均按计划扎实推进;新开工的厦漳高速扩建、厦安城际快速路、东孚隧道、海沧大桥西引道立交已全面铺开作业。这些项目的建设,为厦门路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路桥工程建设也带动了集团相关行业的发展,路桥集团投资设立的物资、混凝土、景观艺术、广告、路桥管理、厦漳高速、拆迁、房地产、旅游、科技馆等均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业内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同时通过直接和间接的筹资功能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拓融资渠道,以加快厦门交通网络的发展。
  除此之外,路桥集团还积极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找准抓手、适时切入,不断开拓经营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各项经济指标除营业收入因价量同跌引起同比下降外,系统经济效益屡创新高,公司总体经济呈现积极上扬趋势,市场化运作机制日趋成熟,市场意识和竞争优势不断增强,综合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持续增长基础更加扎实。
  路桥人,正迎着朝阳逐步迈向行业引领着的方向……
  
  建百姓家园造时代功德
  ——厦门住宅集团忠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厦门岛的东北角有一片楼群,虽然不是很高档,却显得祥和安宁,她有一个让人倍感温馨的称谓——社会保障性住房高林居住区。这是目前岛内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总用地31.0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这片楼群成就了8369户低中收入家庭多年的住房梦想,她的建设者就是厦门住宅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厦门市已开工建设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中,由住宅集团建设的就达2.26万套,占全市建设总量的近三分之二。
  2006年5月,厦门市委市政府作出重要决定,将业绩突出、实力较强的厦门市住宅建设总公司、厦门经济特区工程建设公司、厦门市东区开发公司、厦门建设工程公司4家地产企业整合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厦门住宅集团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园博苑、工人体育馆、万景公寓、高林居住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杏北新城、集美滨水小区等省、市重点工程项目,代建社会保障性住房2.26万套,截至2009年底,累计完成政府代建投资48.21亿元。同时还出色承担了支援四川彭州灾区的14个建设项目工程,其中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四个中小学项目荣获四川省建筑最高荣誉“天府杯”优质工程奖,占福建省援川项目获此殊荣的80%。四年多的风雨兼程,这家大型国有企业越来越赢得人们的信赖。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上,厦门住宅集团拥有四个第一:即总量第一、单项规模第一、第一个开工和第一个交房。在全市已开建的近3万套保障性住房中,厦门住宅集团代建的套数就达2万多套;其中,总占地31万平方米的高林居住区,建成后可提供保障性住房9000多套。
  现如今,厦门住宅集团人走过了艰难、迷茫到奋发崛起的过程。经过市场大潮的洗礼,如今的厦门住宅集团,已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转变。
  厦门住宅集团领导班子坚持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寻找一个平衡点:既要集中优势力量积极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和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又要稳步推进商品房的建设,确保商品房开发品质逐年提升。他们的“水晶森林”、“芸溪居住公园”、“新莲花·新龙山”、昆明“万辉·星城”、北海“银滩·万泉城”等品牌大盘已在国际国内市场颇有口碑。
  去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市,岛外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是几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时候,住宅集团已然响应政府的号召率先进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岛外“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城市,建设一个集教育、科研、旅游、商贸办公、文化娱乐和高尚居住为一体的岛外新城中心区的七年规划。每一个厦门人都为之振奋和憧憬,厦门住宅集团又光荣的担当了承建集美新城杏林湾片区的重任。“我们视杏林湾为璞玉,要将它雕刻到尽善尽美;我们将倾注努力,建设好厦门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住宅集团董事长陈飞铭曾郑重承诺。
  2010年9月6日上午,集美新城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正在厦门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习副主席对厦门这片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热土记忆犹新,充满深厚感情。他对厦门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战略决策给予充分肯定,对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寄予厚望。
  作为集美新城建设的主力军,厦门住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倍感鼓舞。集团领导表示,将紧紧抓住海西发展新机遇,以高度的责任感、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争取早日把集美新城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尚、人居环境优美、创业条件优越、功能配套完善,具有滨水特色的环湾生态型新城区。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在“城管”身上的争议从未间断,这个尴尬的执法群体一次次面临着充满争议的改革。其实,老百姓关心的不是谁管城管,而是城管管谁,又如何管。想起一个故事,有个小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当城管,因为当了城管之后,看到妈妈在街边卖茶叶蛋,她就可以慢慢地追,不让妈妈摔倒……小女孩如此单纯的理想反映出的却是现实社会低收入群体的无奈和社会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自2009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宣称
期刊
2010年全国地价水平值持续上升,全国主要城市综合地价水平值为2882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229元/平方米。其中商业用地地价最高,为5185元/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473元/平方米;其次为居住用地,4245元/平方米,比上年提高了421元/平方米;工业用地地价最低,为629元/平方米,比上年提高了32元/平方米。  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综合地价水平值为3943元/平方米,各用途地价均略高于全国平均
期刊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指出:“垃圾问题解决不好,就称不上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更称不上世界城市。”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市的发展目标,也是中心城区的重要责任。率先做好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工作,是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心城区的重要任务。随着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制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如何发挥街道、环卫所、社区和小区物业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作用;如何提高思想认识、养成
期刊
中国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是否对核电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考虑?以中国如此高的人口密度,是否在出現事故时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应对空间    日本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核安全的普遍担忧,有的国家对核战略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德国称将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3个月,并对所有17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地彻底检查,并且暂时关闭7座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核电站。实际上,美国在此前也曾关闭多处核电站。  与
期刊
从三个点着手,完善招投标行业监督  《经济》:招投标制度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应从战略发展层面重视招投标行业规范制度,您作为招标投标行业的直接参与者,认为应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行业制度?  张利江: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并高度认可招投标是市场经济下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事实上,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过去大多用于依法必须招标的范围,如设备、施工等领域,
期刊
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金融部门的重要工作,更是开发性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开发性金融领域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多年来,开行把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金融理念结合起来,把项目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起来,把服务国家战略与优良经营业绩结合起来,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通过融资推动突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以青岛市分行为例,自2006年10月成
期刊
2008年,美国solar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破产,原本为其在中国代工的企业青蛙王子集团,大胆将solar公司旗下两个化妆品品牌收购,同时快速接收了这两个品牌原有的渠道,加速了“青蛙王子”儿童护理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收购美国品牌仅仅只是个开始,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董事长李振辉说:“把国际品牌引进中国市场,把‘青蛙王子’品牌推向国际,让国内外市场形成互补,这是企业未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我们将会
期刊
2010年底,经济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绿色创新,低碳发展》一书。该书的执行主编蔡林海博士对《经济》杂志说:“跨国公司在发展绿色经济与低碳技术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让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以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对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了约束性指标。蔡林海觉得,跨国企业由于有着较长的环境方面的研发,在其经营中有一整套管
期刊
北京华天大厦十层偌大的一间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玻璃,洒落一地金色。尽管时值隆冬,但室内温暖如春,盆栽绿萝生机盎然,置身其间如沐春风。此间主人正忙于案头工作,一墙之隔,则是上千平方米的办公区,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条件,青年才俊穿梭其问,各方客商娓娓交谈。此时此景,你很难想象它的主人当初是怎样的沉寂落魄。  从白手起家到坐拥数亿资产,从清洁工人到企业老总,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穷则思
期刊
作为世界上民用和军用飞机的丰要生产商之一,达索宇航集同(Dassault Aviation)旗下达索猎鹰(Dassault Falcon)品牌专注于高端公务机的研发和制造。国际航空业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十年,中国所需的公务机数量在400~600架,而目前中国大陆仅有50架左右,公务飞机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近日,达索猎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Rosanvalion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