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8月24日,出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2500多位天文学家,投票通过新定义:将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6年之久的冥王星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之说不复存在。
★太阳系新家谱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定义,一个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内的太阳系新“家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根据新定义,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其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矮行星是指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其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
而太阳系小天体是指,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包括彗星和位于“柯伊伯带”中的许多其他天体。
为什么已经进入了21世纪,天文学家还在郑重其事地定义行星呢?原来,要给“行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非那么简单。这种情况在科学界并非绝无仅有。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大陆”?格陵兰或者马达加斯加是“大陆”吗?通常的回答是:“否。它们只是大的岛屿。”那么,澳大利亚是“大陆”吗?人们的回答是:“是。”其实,也有地理学家认为澳大利亚只是一个比格陵兰更大的岛屿而已。大陆和岛屿的分界线究竟何在呢?
★“九大行星”的来历
没有人知道人类的祖先从何时开始仰望星空,也不会有人记得到底是谁首先发现了金、木、水、火、土这5颗行星。
我们知道的是,1609年,当伽利略将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时,现代天文学新时代开始了。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其实,只要条件合适,肉眼也可以观察到天王星,只是没人想到这颗位置变化不明显的暗淡星星会是一颗行星。
不久,人们发现天王星轨道的观测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总有差异。为此,英、法两国科学家分别提出,这可能是因为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是它的引力作用导致了天王星轨道出现偏差。他们还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应该在什么地方。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就在这一位置上找到了一颗新行星。它的颜色好像海水,因而就以海洋之神尼普顿命名,中文称为海王星。
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误差,但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于是,天文学家相信海王星轨道之外还应存在一颗未知行星。经过几代人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美国天文学家汤博才于1930年2月18日,发现了这颗行星。由于它离太阳遥远了,所以被赋予了地狱之神普卢托的名字,中文称为冥王星。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成了家喻户晓的说法。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将冥王星驱逐出局呢?
★“齐娜”挑战冥王星
“行星”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发现冥王星以来的这70多年间,人类从未停止过寻找太阳系第十个大行星的努力。一度曾认为发现了离太阳的距离比水星更近的“水内行星”,但从来也没有人切实地见过它。那么,冥王星外是否还有离太阳更远的“冥外行星”呢?
2005年7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宣布: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第十个大行星。这个被布朗称为“齐娜”的“新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中。目前与太阳的距离约97个天文单位(145亿千米),几乎是冥王星目前到太阳距离的3倍。根据今年4月哈勃望远镜的定向观测数据推算,“齐娜”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冥王星还大100千米。
因此,如果冥王星能称为行星的话,那么,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齐娜”完全可以归人行星之列。
★柯伊伯天体
在太阳系中,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有一个短周期彗星之家——“柯伊伯带”。人们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统称为“柯伊伯天体”。天文学家相信,在柯伊柏带内,直径超过50千米的天体或许会有7万个,而直径1~10千米的则可能多达10亿个。
截至2005年底,天文学家已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近千个柯伊伯天体,其中直径上千千米的有14个;如果都承认它们是“行星”,那么连同原有的“九大行星”,太阳系就有23个“行星”了。而如今人类的探测范围尚不足太阳系的1%。由此推算,太阳系里像冥王星那么大小的天体很可能不少于1000个。这样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多得不可胜数的太阳系“行星”。这也就是为什么冥王星非降级不可的原因所在。
★太阳系八大行星
“冥老九”黯然出局,精明的商家乘机推出各种纪念品,大赚了一把。但更多的人担心的是,许多传统将面临改变。美国有一句俗语:“我非常出色的妈妈正好给我们送来了九个比萨”(My Verv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其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正好对应9大行星的第一个字母。无数美国人都是通过这句话来记住9大行星的。
现在,这句话显然不合时宜了。为此,有人将它改成了“我非常奢侈的妈妈正好给我们送来了墨西哥玉米片” (My Very Extrav—agant Mother Just Sent Us Nachos),以此来对应如今重新定义的8大行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刚开始的新学期中,世界各国的教科书都来不及把“太阳系九大行星”更改成“八大行星”。
★未曾相认已离去
如果说,人们将在很长时间内忘不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齐达内黯然离去的背影。那么,当冥王星从此归入矮行星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心:冥王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天体?
冥王星是原“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它的直径只有约2300千米,且亮度很弱,所以用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它,也就一粒米般的大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小小的冥王星却有一颗大卫星——“卡戎”,其直径为1200千米,是冥王星直径的52%。如此之大的卫星与行星直径之比,在太阳系里“只此一家”。
冥王星沿着很扁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上面过一年,等于在地球上过了248.5年。从1930年被发现至1990年,它在轨道上只走了不到1/4圈。它是原“九大行星”中公转最慢,周期最长的“行星”。由于轨道很扁,所以当冥王星走到近日点时,就跑到了海王星轨道里面,此时,它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近。
冥王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远38.5倍,所以接受的太阳光和热要少得多,估计太阳光照到的表面温度为-223℃,背面温度可低到253℃。在如此低温下,除氢、氦、氖可能是气体外,其他绝大部分物质都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
冥王星是原“九大行星”中唯一一颗还没有被人类的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它是那么的神秘,以至于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的大致容貌。
★太阳系新家谱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的新定义,一个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内的太阳系新“家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根据新定义,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其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矮行星是指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其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
而太阳系小天体是指,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包括彗星和位于“柯伊伯带”中的许多其他天体。
为什么已经进入了21世纪,天文学家还在郑重其事地定义行星呢?原来,要给“行星”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非那么简单。这种情况在科学界并非绝无仅有。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大陆”?格陵兰或者马达加斯加是“大陆”吗?通常的回答是:“否。它们只是大的岛屿。”那么,澳大利亚是“大陆”吗?人们的回答是:“是。”其实,也有地理学家认为澳大利亚只是一个比格陵兰更大的岛屿而已。大陆和岛屿的分界线究竟何在呢?
★“九大行星”的来历
没有人知道人类的祖先从何时开始仰望星空,也不会有人记得到底是谁首先发现了金、木、水、火、土这5颗行星。
我们知道的是,1609年,当伽利略将自制的天文望远镜指向天空时,现代天文学新时代开始了。1781年3月13日,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了天王星。其实,只要条件合适,肉眼也可以观察到天王星,只是没人想到这颗位置变化不明显的暗淡星星会是一颗行星。
不久,人们发现天王星轨道的观测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总有差异。为此,英、法两国科学家分别提出,这可能是因为还存在一颗未知的行星,是它的引力作用导致了天王星轨道出现偏差。他们还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应该在什么地方。1846年9月23日,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就在这一位置上找到了一颗新行星。它的颜色好像海水,因而就以海洋之神尼普顿命名,中文称为海王星。
海王星的引力部分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误差,但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于是,天文学家相信海王星轨道之外还应存在一颗未知行星。经过几代人近一个世纪的努力,美国天文学家汤博才于1930年2月18日,发现了这颗行星。由于它离太阳遥远了,所以被赋予了地狱之神普卢托的名字,中文称为冥王星。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成了家喻户晓的说法。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将冥王星驱逐出局呢?
★“齐娜”挑战冥王星
“行星”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指太阳系中的“漫游者”。发现冥王星以来的这70多年间,人类从未停止过寻找太阳系第十个大行星的努力。一度曾认为发现了离太阳的距离比水星更近的“水内行星”,但从来也没有人切实地见过它。那么,冥王星外是否还有离太阳更远的“冥外行星”呢?
2005年7月29日,美国天文学家布朗宣布: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第十个大行星。这个被布朗称为“齐娜”的“新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中。目前与太阳的距离约97个天文单位(145亿千米),几乎是冥王星目前到太阳距离的3倍。根据今年4月哈勃望远镜的定向观测数据推算,“齐娜”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冥王星还大100千米。
因此,如果冥王星能称为行星的话,那么,直径和质量都超过冥王星的“齐娜”完全可以归人行星之列。
★柯伊伯天体
在太阳系中,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有一个短周期彗星之家——“柯伊伯带”。人们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统称为“柯伊伯天体”。天文学家相信,在柯伊柏带内,直径超过50千米的天体或许会有7万个,而直径1~10千米的则可能多达10亿个。
截至2005年底,天文学家已在柯伊伯带中发现了近千个柯伊伯天体,其中直径上千千米的有14个;如果都承认它们是“行星”,那么连同原有的“九大行星”,太阳系就有23个“行星”了。而如今人类的探测范围尚不足太阳系的1%。由此推算,太阳系里像冥王星那么大小的天体很可能不少于1000个。这样的话,我们的子孙后代将面临多得不可胜数的太阳系“行星”。这也就是为什么冥王星非降级不可的原因所在。
★太阳系八大行星
“冥老九”黯然出局,精明的商家乘机推出各种纪念品,大赚了一把。但更多的人担心的是,许多传统将面临改变。美国有一句俗语:“我非常出色的妈妈正好给我们送来了九个比萨”(My Verv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t Us Nine Pizzas)。其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正好对应9大行星的第一个字母。无数美国人都是通过这句话来记住9大行星的。
现在,这句话显然不合时宜了。为此,有人将它改成了“我非常奢侈的妈妈正好给我们送来了墨西哥玉米片” (My Very Extrav—agant Mother Just Sent Us Nachos),以此来对应如今重新定义的8大行星。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刚开始的新学期中,世界各国的教科书都来不及把“太阳系九大行星”更改成“八大行星”。
★未曾相认已离去
如果说,人们将在很长时间内忘不了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齐达内黯然离去的背影。那么,当冥王星从此归入矮行星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关心:冥王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天体?
冥王星是原“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个,也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它的直径只有约2300千米,且亮度很弱,所以用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它,也就一粒米般的大小。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小小的冥王星却有一颗大卫星——“卡戎”,其直径为1200千米,是冥王星直径的52%。如此之大的卫星与行星直径之比,在太阳系里“只此一家”。
冥王星沿着很扁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在它上面过一年,等于在地球上过了248.5年。从1930年被发现至1990年,它在轨道上只走了不到1/4圈。它是原“九大行星”中公转最慢,周期最长的“行星”。由于轨道很扁,所以当冥王星走到近日点时,就跑到了海王星轨道里面,此时,它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近。
冥王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远38.5倍,所以接受的太阳光和热要少得多,估计太阳光照到的表面温度为-223℃,背面温度可低到253℃。在如此低温下,除氢、氦、氖可能是气体外,其他绝大部分物质都已凝结为固态或液态。
冥王星是原“九大行星”中唯一一颗还没有被人类的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它是那么的神秘,以至于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的大致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