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崇拜的偶像,会“追星”,古人也不例外。仰慕到极致,就会千方百计想要模仿他们。
据说北宋文人彭几有一次游庐山,看到偶像狄仁杰的画像,他见狄仁杰的眉毛好看,便找来剪刀镊子,对着镜子照样修眉毛,打扮成偶像的样子。
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干过类似的“傻事”。他很崇拜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地穿着谢公设计的登山鞋——“谢公屐”,跟随偶像的足迹到处游山玩水。
可在今天,“追星”却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沉迷偶像、不思进取……
其实有时候,我们崇拜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他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就像杜甫对李白的仰慕一样。
一个是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诗人,无论为文、为诗、为人,他们都算是两条道上的,可偏偏,杜甫就为李白所深深折服。
二人初识时,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后生,而李白早已才名遍天下。
两人相约在山东游玩,一路上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醉同酣,“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上喝多了仰望星空畅谈人生天下事;白天再继续一起到处唱歌溜达,好不快活。
短短半年的交往,李白的气度和才情就让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对杜甫来说,李白身上的洒脱,正是他缺少而又向往的东西。
在他眼中,李白天赋异秉近乎“仙”,随便一杯酒下肚,就能一瞬间写出别人敲破脑袋也写不出的绝妙诗篇,甚至到了鬼神膜拜的地步。
也正是在与李白携手同行的过程中,杜甫见识到一个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天才,如何挥洒才情、如何以潇洒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也许,亦是这段经历让杜甫更深地体会到,作诗如处世,沉郁中亦可有豪放,悲怆中亦可有一种辽阔的胸襟。
在李白去世的前一年,杜甫写有《不见》一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对生命和创作体味良久的杜甫,此时对偶像的理解已很深刻。他看破了李白的疏狂不羁背后,其实是一种“佯狂”,李白的一生,其实是怀才不遇的一生。
他对李白既珍惜又怀念,偶像虽然举止逆世,性情和自己也南辕北辙,但正是这样真性情的李白,教会他用更潇洒的态度面对人生。
真正的偶像,能够拓宽我们的人生广度,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
有时我们崇拜一个人,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旷世奇才,崇拜他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乡民百姓,难以计数。但是,苏轼也有自己崇敬的偶像,那就是屈原。
23岁那年,苏轼和父亲苏洵坐船去京城,路过湖北的屈原庙。由于年代久远,屈原庙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目睹此情此景,苏轼感伤至极,含泪祭扫后,满怀对偶像的深情,创作出名篇《屈原庙赋》。
他在文中说: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追求完美吗?你难道不能选择保全生命,远离灾祸吗?可你还是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在我心中,你是一个真正高尚贤良的君子。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也是苏轼与屈原的灵魂对话。屈原悲壮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情,全部渗透在这位年轻才子的文字之中。
苏轼对屈原的崇拜,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追寻。后来的他和偶像屈原一样,也成为一个敢言直谏的人,哪怕因反对损害百姓利益的变法而冒犯皇帝,因乌台诗案得罪朝廷新贵而遭到诬陷,也没有改变耿直的本性,哪怕一生坎坷,也只对真相负责,只凭良心说话。
最伟大的“追星”,是拥有与偶像同等的风骨,同等的光明。
有时候,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会同时成为彼此的偶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互粉”。
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就是典型的例子。二人皆是年少有才名,后来同科及第,彼此对诗歌的见识又很相似。他们不但没有文人相轻,反而互相推崇、惺惺相惜了一辈子。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聊不完的天,写不完的诗。不在一处,就以诗为信,放在竹筒里派人送给对方鉴赏,唱和诗篇的数量达到1000多首。日夜切磋之下,两人的诗艺也越发精进。
粉丝想念偶像的时候,常常会梦到他,对他们来说也不例外。
有一年,元稹到四川,而白居易正在京城游览慈恩寺。情之所至,白居易提笔写了首诗寄给元稹,大意是:眼前大好风光可惜不能与你共享,我数了下日子,你现在大概已经到梁州了吧?
没想到,元稹也在同一时间梦到和白居易同游慈恩寺: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可以说是史上最有默契的互粉好友了。
可惜命途多舛,元和十年,兩人因谏言得罪了权臣显贵,均被贬为司马。
但即使地位一落千丈,他们仍然不改变对彼此的欣赏和关切。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后,愤而题下“垂死病中惊坐起”,后来白居易写信给他,信使才刚进门,元稹就悲喜交加流下眼泪,把妻女都吓了一跳。
白居易在赴任的路上,有一段路是和元稹去通州重合的。每到一处驿站,都会循着墙壁绕着柱子,寻找元稹留下的诗句,在旁边作诗应和。
那些被当成“偶像”的人,也是肉体凡胎,也会失意,也有难过的坎。而始终理解他们、相信他们的人,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知己。
元稹比白居易早16年去世。元稹去世时,白居易回想起几十年来相处的种种,悲痛之际,万感交怀,深情地写下悼亡诗: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
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
有些时候,我们的偶像,也许就是身边的朋友。对他们,比起崇拜,更多的是衷心的感谢。是他们让我们明白,此生若能找到自己真正欣赏和理解的事物,便不算虚度,哪怕命运坎坷,没有热爱的人和事,才是分分钟在虚度光阴。
真正的崇拜,不是盲目狂热,不是为了让偶像成神。真正高级的“追星”,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欣赏他的品格,学习他的才华,理解他的人生,最后甚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他,这才是对偶像的真正致敬。
我们追星,其实是忠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因为我们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因为我们对未来尚有期盼。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对待偶像的做法,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哪怕再平凡的人生,也会闪闪发光。
据说北宋文人彭几有一次游庐山,看到偶像狄仁杰的画像,他见狄仁杰的眉毛好看,便找来剪刀镊子,对着镜子照样修眉毛,打扮成偶像的样子。
就连大诗人李白也干过类似的“傻事”。他很崇拜南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特地穿着谢公设计的登山鞋——“谢公屐”,跟随偶像的足迹到处游山玩水。
可在今天,“追星”却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沉迷偶像、不思进取……
其实有时候,我们崇拜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他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就像杜甫对李白的仰慕一样。
一个是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严谨沉郁的现实主义诗人,无论为文、为诗、为人,他们都算是两条道上的,可偏偏,杜甫就为李白所深深折服。
二人初识时,杜甫比李白年轻11岁,还是个籍籍无名的后生,而李白早已才名遍天下。
两人相约在山东游玩,一路上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醉同酣,“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上喝多了仰望星空畅谈人生天下事;白天再继续一起到处唱歌溜达,好不快活。
短短半年的交往,李白的气度和才情就让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对杜甫来说,李白身上的洒脱,正是他缺少而又向往的东西。
在他眼中,李白天赋异秉近乎“仙”,随便一杯酒下肚,就能一瞬间写出别人敲破脑袋也写不出的绝妙诗篇,甚至到了鬼神膜拜的地步。
也正是在与李白携手同行的过程中,杜甫见识到一个与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天才,如何挥洒才情、如何以潇洒的姿态面对自己的人生。也许,亦是这段经历让杜甫更深地体会到,作诗如处世,沉郁中亦可有豪放,悲怆中亦可有一种辽阔的胸襟。
在李白去世的前一年,杜甫写有《不见》一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对生命和创作体味良久的杜甫,此时对偶像的理解已很深刻。他看破了李白的疏狂不羁背后,其实是一种“佯狂”,李白的一生,其实是怀才不遇的一生。
他对李白既珍惜又怀念,偶像虽然举止逆世,性情和自己也南辕北辙,但正是这样真性情的李白,教会他用更潇洒的态度面对人生。
真正的偶像,能够拓宽我们的人生广度,让我们有机会成为更好的人。
有时我们崇拜一个人,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苏东坡是北宋文坛的旷世奇才,崇拜他的人,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乡民百姓,难以计数。但是,苏轼也有自己崇敬的偶像,那就是屈原。
23岁那年,苏轼和父亲苏洵坐船去京城,路过湖北的屈原庙。由于年代久远,屈原庙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目睹此情此景,苏轼感伤至极,含泪祭扫后,满怀对偶像的深情,创作出名篇《屈原庙赋》。
他在文中说: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追求完美吗?你难道不能选择保全生命,远离灾祸吗?可你还是一心一意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在我心中,你是一个真正高尚贤良的君子。
这首词不仅表达了一个“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也是苏轼与屈原的灵魂对话。屈原悲壮的一生和崇高的爱国情,全部渗透在这位年轻才子的文字之中。
苏轼对屈原的崇拜,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追寻。后来的他和偶像屈原一样,也成为一个敢言直谏的人,哪怕因反对损害百姓利益的变法而冒犯皇帝,因乌台诗案得罪朝廷新贵而遭到诬陷,也没有改变耿直的本性,哪怕一生坎坷,也只对真相负责,只凭良心说话。
最伟大的“追星”,是拥有与偶像同等的风骨,同等的光明。
有时候,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会同时成为彼此的偶像,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互粉”。
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就是典型的例子。二人皆是年少有才名,后来同科及第,彼此对诗歌的见识又很相似。他们不但没有文人相轻,反而互相推崇、惺惺相惜了一辈子。
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聊不完的天,写不完的诗。不在一处,就以诗为信,放在竹筒里派人送给对方鉴赏,唱和诗篇的数量达到1000多首。日夜切磋之下,两人的诗艺也越发精进。
粉丝想念偶像的时候,常常会梦到他,对他们来说也不例外。
有一年,元稹到四川,而白居易正在京城游览慈恩寺。情之所至,白居易提笔写了首诗寄给元稹,大意是:眼前大好风光可惜不能与你共享,我数了下日子,你现在大概已经到梁州了吧?
没想到,元稹也在同一时间梦到和白居易同游慈恩寺: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可以说是史上最有默契的互粉好友了。
可惜命途多舛,元和十年,兩人因谏言得罪了权臣显贵,均被贬为司马。
但即使地位一落千丈,他们仍然不改变对彼此的欣赏和关切。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后,愤而题下“垂死病中惊坐起”,后来白居易写信给他,信使才刚进门,元稹就悲喜交加流下眼泪,把妻女都吓了一跳。
白居易在赴任的路上,有一段路是和元稹去通州重合的。每到一处驿站,都会循着墙壁绕着柱子,寻找元稹留下的诗句,在旁边作诗应和。
那些被当成“偶像”的人,也是肉体凡胎,也会失意,也有难过的坎。而始终理解他们、相信他们的人,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知己。
元稹比白居易早16年去世。元稹去世时,白居易回想起几十年来相处的种种,悲痛之际,万感交怀,深情地写下悼亡诗: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
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
有些时候,我们的偶像,也许就是身边的朋友。对他们,比起崇拜,更多的是衷心的感谢。是他们让我们明白,此生若能找到自己真正欣赏和理解的事物,便不算虚度,哪怕命运坎坷,没有热爱的人和事,才是分分钟在虚度光阴。
真正的崇拜,不是盲目狂热,不是为了让偶像成神。真正高级的“追星”,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欣赏他的品格,学习他的才华,理解他的人生,最后甚至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他,这才是对偶像的真正致敬。
我们追星,其实是忠于自己内心的追求,因为我们想要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因为我们对未来尚有期盼。我们不妨学学古人对待偶像的做法,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哪怕再平凡的人生,也会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