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写的是家庭生活,是亲人之间的点滴故事,以此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教师要渗透亲情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感恩家人。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亲情教学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来浅谈之。
一、读中融情,感受亲情
俗话说:“文为心声。”许多文章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情感倾向,是作者内心的独白。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许多都是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除了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通过语文学习发展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思想,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从而让文字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笔者感觉到学生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行为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存在,才能感受到自己母亲的伟大之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来读这一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与浓浓的声音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我把这一课的朗读分为三个阶层,即粗读、细读、诵读。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粗读课文明白这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并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哪些事情”。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解读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能够从整体层面上来解读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所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价值观;其次是细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并寻找出最能感动自己的句子。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找到了许多让自己感动的语言文字。比如,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说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的一句话‘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是啊,每次我还没有起床,我的母亲就把饭做好喊我吃饭去上学,每天我都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起床的,是什么时候睡觉的,我感觉我真的也像作者那样,太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了,平时还对母亲大喊大叫的。我感觉我现在太对不起母亲了。下次,我一定会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融情朗读,无需我们教师进行過多的说教,学生已经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伟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对亲情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亲情慢慢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接着,再让学生带着刚才升腾起来的亲情在课文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进行诵读。这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亲情再一次得到升华。在读的时候,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眼中已经含着泪光,这也许就是融情朗读带来的效果吧。
二、演中悟情,共鸣亲情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学生的这一天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在表演中进行更好的文本解读,在表演中感悟课文带给自己的情感熏陶。这一篇课文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亲情,并对亲情产生共鸣,让亲情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亲情的表象,让学生理解母亲的爱是无声的、是伟大的。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母亲的爱与她的行动之后,笔者就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来表演课文中的片断,为的是学生能够从真实情境中感受亲情、感受母爱,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尊敬母亲,爱护母亲的情感。
首先,我让学生先交流一下自己生病时,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回忆一下自己母亲的动作与语言;其次,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文字用表演的方式给表达出来,而我与其他学生则在他表演的时候进行课文诵读。比如,一位学生表演的是“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看到学生形象的表演,那种疲惫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一下子就把其他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想起了每天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有的学生甚至流出了眼泪。我想,这时不需要我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已经深深地想象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平时并没有为母亲做什么的自责感,从而激发学生在家也要为母亲做点事的决心与意志。在表演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表演。这位同学说:“我自己从来没有抱过母亲入睡,如果不是学习了这一篇课文,也许我永远也不知道母亲其实也是需要儿女关心的,从母亲从眼角里流下了两行泪水中可以看出,儿女孝敬母亲,哪怕给母亲做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都会让母亲流下泪水的。我在表演中,看到了母亲每天的辛劳,这些是平时生活中从来没感觉到的。”这样,班里学生或者一人一组表演,或者两人、三人一组表演,学生内心升腾起来的亲情越来强烈,甚至有的学生在班中直接说:“今天回家,我也要抱一抱母亲,要尽量帮母亲做事情,让母亲不再劳累。”
三、写中抒情,表现亲情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这里,已经给语文教学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就目前的写作教学来看,许多教师仅仅把其放在作文课上,按照教材安排的习作任务进行习作练习,这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自己内心的亲情,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亲情,从而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亲情。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学生表演之后,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已经感受到来自母亲对自己伟大的爱,也让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在这时,我引入写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来写出在表演过程中,自己内心亲情最浓时的场景。首先我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母亲有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纷纷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情感之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情感给写下来。在我批阅这些文字时,发现虽然许多学生没有多少的生动的文字,但字里行间却都充满着浓浓的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总之,亲情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时,只有先让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先有亲情,才能让他们的情感世界更丰富,他们的价值观更正确。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学校(226600)
一、读中融情,感受亲情
俗话说:“文为心声。”许多文章所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情感倾向,是作者内心的独白。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课文,许多都是来自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除了掌握必备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通过语文学习发展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来感受思想,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从而让文字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笔者感觉到学生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行为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亲情的存在,才能感受到自己母亲的伟大之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他们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来读这一篇课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与浓浓的声音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我把这一课的朗读分为三个阶层,即粗读、细读、诵读。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粗读课文明白这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并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课文主要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哪些事情”。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初步解读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能够从整体层面上来解读课文内容,感受课文内容所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与价值观;其次是细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分组交流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说出自己的朗读体会,并寻找出最能感动自己的句子。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找到了许多让自己感动的语言文字。比如,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说的:“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的一句话‘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是啊,每次我还没有起床,我的母亲就把饭做好喊我吃饭去上学,每天我都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时候起床的,是什么时候睡觉的,我感觉我真的也像作者那样,太不了解自己的母亲了,平时还对母亲大喊大叫的。我感觉我现在太对不起母亲了。下次,我一定会帮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融情朗读,无需我们教师进行過多的说教,学生已经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感受到亲情的伟大,然后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对亲情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亲情慢慢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接着,再让学生带着刚才升腾起来的亲情在课文中选择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句子进行诵读。这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亲情再一次得到升华。在读的时候,笔者发现有许多学生眼中已经含着泪光,这也许就是融情朗读带来的效果吧。
二、演中悟情,共鸣亲情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学生的这一天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在表演中进行更好的文本解读,在表演中感悟课文带给自己的情感熏陶。这一篇课文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感悟亲情,并对亲情产生共鸣,让亲情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亲情的表象,让学生理解母亲的爱是无声的、是伟大的。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了母亲的爱与她的行动之后,笔者就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来表演课文中的片断,为的是学生能够从真实情境中感受亲情、感受母爱,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尊敬母亲,爱护母亲的情感。
首先,我让学生先交流一下自己生病时,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并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回忆一下自己母亲的动作与语言;其次,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文字用表演的方式给表达出来,而我与其他学生则在他表演的时候进行课文诵读。比如,一位学生表演的是“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看到学生形象的表演,那种疲惫的身躯、艰难的步履,一下子就把其他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想起了每天为自己操劳的父母,有的学生甚至流出了眼泪。我想,这时不需要我再用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已经深深地想象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平时并没有为母亲做什么的自责感,从而激发学生在家也要为母亲做点事的决心与意志。在表演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表演。这位同学说:“我自己从来没有抱过母亲入睡,如果不是学习了这一篇课文,也许我永远也不知道母亲其实也是需要儿女关心的,从母亲从眼角里流下了两行泪水中可以看出,儿女孝敬母亲,哪怕给母亲做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都会让母亲流下泪水的。我在表演中,看到了母亲每天的辛劳,这些是平时生活中从来没感觉到的。”这样,班里学生或者一人一组表演,或者两人、三人一组表演,学生内心升腾起来的亲情越来强烈,甚至有的学生在班中直接说:“今天回家,我也要抱一抱母亲,要尽量帮母亲做事情,让母亲不再劳累。”
三、写中抒情,表现亲情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这里,已经给语文教学定下了基调,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就目前的写作教学来看,许多教师仅仅把其放在作文课上,按照教材安排的习作任务进行习作练习,这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自己内心的亲情,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亲情,从而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亲情。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学生表演之后,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已经感受到来自母亲对自己伟大的爱,也让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对自己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在这时,我引入写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文字来写出在表演过程中,自己内心亲情最浓时的场景。首先我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母亲有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在学生纷纷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情感之后,我鼓励学生把这些情感给写下来。在我批阅这些文字时,发现虽然许多学生没有多少的生动的文字,但字里行间却都充满着浓浓的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总之,亲情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时,只有先让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先有亲情,才能让他们的情感世界更丰富,他们的价值观更正确。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学校(22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