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城市不再是企业家萌动的投资图景。即将出台的政策将引导智慧城市陆续在全国落地生根。新的投资商机也应运而生,有机构预计,“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财经》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近期八部委将联合发布促进中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智慧城市未来的建设原则、运作模式等提出指导意见。国务院近日已批复了智慧城市的“指导意见”。
据悉,该“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借力化解城镇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强调,以市场运作为主,鼓励市场运作模式的创新,杜绝政府大包大揽搞“政绩工程”,进而厘清政府和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边界。
“各级政府将精力主要放在政策制定、环境营造、投融资机制理顺等方面,为智慧城市发展搭建包容与理性的平台。”了解“指导意见”制定过程的相关专家透露,指导意见有利于防范智慧城市建设“一刀切”,提出根据中国东中西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同的资源文化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财经》记者还获悉,该“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有望建立20多个部门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逐一落实“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事实上,智慧城市政策的推出已是瓜熟蒂落。2013年11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智慧社区”。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又被纳入规划之中。规划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试点城市陆续申报。截至去年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其范围涵盖了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
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高品质的城镇化并化解“城市病”。商界则嗅到了智慧城市酝酿的商机,寄望抢占商机率先布局。
《财经》记者从8月1日-2日召开的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牵头,11家企业结成智慧城市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在全国率先试点智慧城市的样板。该联盟选举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为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
李铁对《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联盟形式,主要寄望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避免政绩工程和“一哄而上”的城市运动。他说,联盟将从智慧社区入手,将金融、保险、医疗、养老等相关要素植入到新城区的建设中,从而构建低碳、互联、智慧、信息化的新社區。争取明年建成几个样板,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经验和政策咨询,并借鉴和总结国外经验,给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会上,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分别与四川省德阳市代表、建业集团十八城和花园口项目代表、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代表进行了智慧城市联盟样板城市的签约。
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表示,德阳是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有名的工业城市,然而,城镇化率不足47%,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环境制约因素越来越强的条件下,发展智慧城市既能合理调配资源和布局;又能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实现城市治理的重要转型。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IBM自2007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在国外一些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他们也希望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捷足先登。目前已与多个试点城市签约,帮助一些城市制定智慧城市规划。
看好中国智慧城市前景的不仅是IBM,日本企业也嗅到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商机。据悉,一些日本企业正在京津冀城市圈选点,希望按照日本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在中国试点智慧城市。 此次国际论坛上,来自日本三井不动产、国际航业株式会社等企业的日方代表介绍了“柏之叶智慧城市”等日本智慧城市发展案例。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目前在中国发展势头渐热。但也逐渐暴露出诸如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盲目建设等问题。
由此,“指导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望遏制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的不良苗头。
《财经》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近期八部委将联合发布促进中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智慧城市未来的建设原则、运作模式等提出指导意见。国务院近日已批复了智慧城市的“指导意见”。
据悉,该“指导意见”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并借力化解城镇化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强调,以市场运作为主,鼓励市场运作模式的创新,杜绝政府大包大揽搞“政绩工程”,进而厘清政府和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边界。
“各级政府将精力主要放在政策制定、环境营造、投融资机制理顺等方面,为智慧城市发展搭建包容与理性的平台。”了解“指导意见”制定过程的相关专家透露,指导意见有利于防范智慧城市建设“一刀切”,提出根据中国东中西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不同的资源文化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财经》记者还获悉,该“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有望建立20多个部门参与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逐一落实“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有望成为推动中国未来中长期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事实上,智慧城市政策的推出已是瓜熟蒂落。2013年11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智慧社区”。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智慧城市的概念又被纳入规划之中。规划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
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全国试点城市陆续申报。截至去年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其范围涵盖了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区域。
地方政府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推进高品质的城镇化并化解“城市病”。商界则嗅到了智慧城市酝酿的商机,寄望抢占商机率先布局。
《财经》记者从8月1日-2日召开的2014崇礼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上获悉,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牵头,11家企业结成智慧城市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在全国率先试点智慧城市的样板。该联盟选举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为智慧城市发展联盟理事长。
李铁对《财经》记者表示,之所以选择联盟形式,主要寄望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避免政绩工程和“一哄而上”的城市运动。他说,联盟将从智慧社区入手,将金融、保险、医疗、养老等相关要素植入到新城区的建设中,从而构建低碳、互联、智慧、信息化的新社區。争取明年建成几个样板,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践经验和政策咨询,并借鉴和总结国外经验,给地方政府提供参考。
会上,智慧城市发展联盟分别与四川省德阳市代表、建业集团十八城和花园口项目代表、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代表进行了智慧城市联盟样板城市的签约。
德阳市市长陈新有表示,德阳是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有名的工业城市,然而,城镇化率不足47%,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环境制约因素越来越强的条件下,发展智慧城市既能合理调配资源和布局;又能明确未来发展的定位,实现城市治理的重要转型。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IBM自2007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并在国外一些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他们也希望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捷足先登。目前已与多个试点城市签约,帮助一些城市制定智慧城市规划。
看好中国智慧城市前景的不仅是IBM,日本企业也嗅到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商机。据悉,一些日本企业正在京津冀城市圈选点,希望按照日本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在中国试点智慧城市。 此次国际论坛上,来自日本三井不动产、国际航业株式会社等企业的日方代表介绍了“柏之叶智慧城市”等日本智慧城市发展案例。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智慧城市目前在中国发展势头渐热。但也逐渐暴露出诸如缺乏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盲目建设等问题。
由此,“指导意见”的适时出台有望遏制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的不良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