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研究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错误。而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具有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敢于批判权威,提出质疑。在这种理念的倡导下,在对高中化学的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诱发错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无法包容的矛盾,即存在认知冲突,将会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愿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景,诱发学生产生错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时,引入一例: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A(g)?葑bB(g)达到平衡,若此时增大容器的压强至原来的2倍,达到新的平衡后,发现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问a与b的大小关系。
该题中的1.8倍就是命题人诱发学生错误的一个陷阱,不少学生立即认为A的浓度变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依据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得出了ab。这时“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更主动、更积极仔细的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认知结构得到了完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牢固和深刻。
二、反思错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巧妙地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观念冲突”,能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
常温下,pH=5的盐酸稀释10倍、1000倍后的pH分别是多少?
解:稀释10倍时:C(H )=10-5/10=10-6mol/l
稀释10倍后:pH=6
稀释1000倍时:C(H )=10-5/1000=10-8mol/l
稀释1000倍后:pH=8
显然,pH=8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在常温下,pH=8的溶液显碱性,这与盐酸溶液显酸性的实际不符,这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自我否定和反思。通过新一轮的积极思考,同学们寻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当盐酸无限稀释时,水的电离不能够忽略,此时溶液中C(H )≈10-7mol/l,pH值小于且接近于7。在该例子中,同学们经历了反思错误、寻找错误原因的学习过程,这时就是对已形成的认知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优化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了严密的思维习惯。
三、对比错误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他们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而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又常常有所差异,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挖掘不同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对比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作为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错误,允许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对比错误,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是深化认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归纳错误
要说发现错误是学生第一次反思的结果,改正错误是学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归纳、整理错误以至深化拓展便是学生的第三次反思。认知过程中的错误,通常不能一次得以解决。因此,要指导学生搜集错误,归类整理,形成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这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它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更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 潘孟良
一、诱发错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在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产生无法包容的矛盾,即存在认知冲突,将会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愿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的认知结构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景,诱发学生产生错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
如在学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时,引入一例: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反应aA(g)?葑bB(g)达到平衡,若此时增大容器的压强至原来的2倍,达到新的平衡后,发现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1.8倍,问a与b的大小关系。
该题中的1.8倍就是命题人诱发学生错误的一个陷阱,不少学生立即认为A的浓度变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依据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得出了ab。这时“错误”引发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更主动、更积极仔细的思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认知结构得到了完善,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牢固和深刻。
二、反思错误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是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巧妙地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观念冲突”,能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
常温下,pH=5的盐酸稀释10倍、1000倍后的pH分别是多少?
解:稀释10倍时:C(H )=10-5/10=10-6mol/l
稀释10倍后:pH=6
稀释1000倍时:C(H )=10-5/1000=10-8mol/l
稀释1000倍后:pH=8
显然,pH=8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因为在常温下,pH=8的溶液显碱性,这与盐酸溶液显酸性的实际不符,这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自我否定和反思。通过新一轮的积极思考,同学们寻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当盐酸无限稀释时,水的电离不能够忽略,此时溶液中C(H )≈10-7mol/l,pH值小于且接近于7。在该例子中,同学们经历了反思错误、寻找错误原因的学习过程,这时就是对已形成的认知从另一个角度、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优化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了严密的思维习惯。
三、对比错误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他们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而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又常常有所差异,利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挖掘不同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对比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作为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错误,允许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机智、灵活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对比错误,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是深化认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归纳错误
要说发现错误是学生第一次反思的结果,改正错误是学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归纳、整理错误以至深化拓展便是学生的第三次反思。认知过程中的错误,通常不能一次得以解决。因此,要指导学生搜集错误,归类整理,形成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这既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教师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研究学生的重要依据,它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更游刃有余。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