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项目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其建设项目可转移性、替代性较差,一旦决策失误对地区整体规划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项目后评价比一般项目更为重要。这就对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的后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具有时效性的参数设置,从而更好地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对电力项目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财务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相关参数。从指标体系延伸至细化到后评价指标分析,从参数介绍强化后评价指标构成因素。
关键词:财务后评价 体系 参数
一、财务后评价指标体系
(一)体系架构
财务后评价指标体系从过程后评价、盈利能力评价、偿债能力评价、持续性分析、风险因素分析五个方面展开指标进行后评价分析。通过一定的财务报表如筹资与筹资成本对比表、概算与决算对比表、现金流量表、还本付息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敏感因素数据表等计算相应的指标数据,从而开展财务后评价定量分析。
(二)体系分析说明
过程后评价,是以项目投资概算和实际财务决算报表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费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为企业今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对项目投资效果的定量分析。
盈利能力评价,是对项目投资的财务效果进行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能够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对项目的实际或更接近于实际的盈利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分析项目财务效益的实际完成情况。为保证电力的供需安全稳定,就必须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电网项目存在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的特点。强化电网自身盈利能力,是提升电网自身经营和电网有效运行的前提。加强电网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是电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偿债能力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能够反映项目偿债能力的指标对项目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电网公司作为国有大型央企,国家作为出资方,资金使用更为谨慎。偿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项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持续性分析,是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根据已有的数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在运营期间的预测分析,用于衡量项目在投资收益中的持续发展能力,并对其发展稳定性进行评估,为企业今后项目投资规划提供有力数据。
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决策方案受到各种事前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变化与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和估计,通过该分析可以尽量弄清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预测项目投资对某些不可预见的经济风险的抗冲击能力,从而证明项目投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项目后评价中通常采用为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收入分摊模型
新建电网项目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输送电能,增加供电能力,供电效益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效益。而现电力的管理模式,按省以级区域单位,输配电集中管理调控,也就是说按区域电网整体核算供电效益,并未实现单体项目收入确认的模式。因此,在此次项目后评价中以负荷为参数的分摊模式,确认售电收入确认系数,进一步确认收入。主要做法如下:
(一)数据统计
以220KV电力基建项目为例,进行详细数据统计,具体参数统计如下:统计单个输变电项目投产后一年的输送电量,并分析该地区的电量增长幅度,及统计同类电力项目的年输送电量。综合分析得出,单体工程的年输送电量和增长率。
以220KV电力基建项目为例,进一步统计该220KV变电站所带110KV直供用户年售电量和分配下一级110KV变电站的输配电量;统计该地区500KV变电站容量及区域总容量,计算500KV变电容量占区域总容量比重,即为500KV电量分摊系数;统计实例中220KV和所带110KV变电站容量总额,以及220KV设计容量占统计总容量的比重,即为220KV电量分摊系数;统计区域输电资产占区域总资产的比重,即为输电线路分摊系数。
(二)具体公式如下:
直供用户分摊电量=110KV职工用户年售电量×(1﹣500KV电量分摊系数)
转输配分摊电量=分配110KV变电站的输配电量×(1﹣500KV电量分摊系数)×220KV电量分摊系数
收入分摊系数=(直供分摊电量 转输配分摊电量)×(1﹣输电线路分摊系数)/220KV年输送电量
收入确认=220KV年输送电量×地区平均售电单价×收入分摊系数
三、相关参数研究
电网企业以销售电力为主要核心业务,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存贮,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行电力项目后评价首先要获得相关收入和支出数据。收入主要来源于售电收入,涉及售电量、销售电价等因素,在测算未来售电收入时还要考虑容载比、负载率、可靠性等涉及区域供电负荷情况的指标。支出包括资本投入和后期支出。后期支出主要由购电成本、线损成本、输配电成本,涉及购电量、输配电成本、线损率等因素。
(一)影响收入的参数
售电量,是指电力企业出售给用户或其他电力企业的额可供消费或生产投入的电量。在供电企业又细分为零售和趸售。零售用电,是电网经营企业出售给用户或直接出售给大用户的用作最终消费的电量。趸售用电类似于批发售电。售电结构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尽相同。区域售电量由营销部门的统计报表中获得,单独测算某一电力项目的售电量,需参考电力项目的输、配电环节的电量,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测算某一变电站或线路应得售电量。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国家实行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于同一电网内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用电类别的用户,执行相同的电价标准,即同网同质同价。优化电价结构,在售电量相同的情况下,提升售电均价,可以达到提升利润的目的。对单一电力项目进行研究时,无法正确区分所输配的电量最终使用者构成,因此采用区域购电均价进行测算。 (二)影响支出的参数
购电价,顾名思义指电网企业购买电量的价格。按照购买渠道不同分为从独立发电企业购电、其他电网间购电、自备电厂购入电。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资产进行电价估算时,可用其资产比重乘以全网平均输配电价得到。由于省级电网执行统一的购售电价,因此,电价分摊时以省电力公司总体资产为基础进行分摊
输配电成本,是指电网经营企业为输送和提供电能在输配环节所发生的成本支出。输配电成本核算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输配电成本数据是政府核定输配电价格的重要依据。我国并未建立输配电成本与输配电价联动机制,电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合理管控输配电成本,是扩大供电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输配电成本可由财务部针对所研究项目进行区分汇总,获得实际成本值或同类电力工程成本耗用值。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线损以一种损失计入成本,所以线损率越高所造成的成本也就越高。通常由线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线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是由于输、配、变设施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所产生的消耗。管理线损是因管理因素造成的电能消耗,如由于计量误差、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等。线损率的取得一是理论线损值,二是同类型电力项目平均线损值。
(三)影响未来预测的参数
供电负荷,是供电企业、供电地区或电网在某一瞬间时间承担的供电工作的负载。由于电能不能储存,电力的生产及输送、营配就必须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需求进行。加强用电负荷管控,是供电可靠、稳定、安全的基本措施。
负载率,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以及考核电气设备的利用程度。通常来说,负载率越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程度越高,而相对的供电可靠性越低。综合考虑电气设备负载率情况,可以使整个电网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区域的同类变压器的负载率基本相同,在预测期间,负载电量不会超过所计算负载率的上限值。
容载比,一般按电压等级计算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负荷的比值。合理的容载比与网架结构相结合,可确保故障时负荷的有序转移,保障供电可靠性,满足负荷增长需求。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主要指标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等。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就对电网项目实施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项目质量越高,供电可靠性越高。
四、结束语
电力项目财务后评价是计算并分析电力投资项目的实际财务评价指标,以重新考评前期评价中的财务指标,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今后项目财务预测水平和项目微观决策科学化水平。结合电力项目的实际特点,测算具有电力特色的指标参数,有利于电网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爱津.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
[2]冯茂森.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金琳.国内外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比较分析[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财务后评价 体系 参数
一、财务后评价指标体系
(一)体系架构
财务后评价指标体系从过程后评价、盈利能力评价、偿债能力评价、持续性分析、风险因素分析五个方面展开指标进行后评价分析。通过一定的财务报表如筹资与筹资成本对比表、概算与决算对比表、现金流量表、还本付息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敏感因素数据表等计算相应的指标数据,从而开展财务后评价定量分析。
(二)体系分析说明
过程后评价,是以项目投资概算和实际财务决算报表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费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为企业今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是对项目投资效果的定量分析。
盈利能力评价,是对项目投资的财务效果进行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能够反映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来对项目的实际或更接近于实际的盈利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分析项目财务效益的实际完成情况。为保证电力的供需安全稳定,就必须加快电网建设的步伐。电网项目存在投资规模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的特点。强化电网自身盈利能力,是提升电网自身经营和电网有效运行的前提。加强电网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是电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偿债能力评价,是通过一系列能够反映项目偿债能力的指标对项目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电网公司作为国有大型央企,国家作为出资方,资金使用更为谨慎。偿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网项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持续性分析,是以项目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根据已有的数据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在运营期间的预测分析,用于衡量项目在投资收益中的持续发展能力,并对其发展稳定性进行评估,为企业今后项目投资规划提供有力数据。
不确定性分析,是对决策方案受到各种事前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变化与影响所进行的研究和估计,通过该分析可以尽量弄清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预测项目投资对某些不可预见的经济风险的抗冲击能力,从而证明项目投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项目后评价中通常采用为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二、收入分摊模型
新建电网项目发挥的主要作用是输送电能,增加供电能力,供电效益是输变电工程的主要效益。而现电力的管理模式,按省以级区域单位,输配电集中管理调控,也就是说按区域电网整体核算供电效益,并未实现单体项目收入确认的模式。因此,在此次项目后评价中以负荷为参数的分摊模式,确认售电收入确认系数,进一步确认收入。主要做法如下:
(一)数据统计
以220KV电力基建项目为例,进行详细数据统计,具体参数统计如下:统计单个输变电项目投产后一年的输送电量,并分析该地区的电量增长幅度,及统计同类电力项目的年输送电量。综合分析得出,单体工程的年输送电量和增长率。
以220KV电力基建项目为例,进一步统计该220KV变电站所带110KV直供用户年售电量和分配下一级110KV变电站的输配电量;统计该地区500KV变电站容量及区域总容量,计算500KV变电容量占区域总容量比重,即为500KV电量分摊系数;统计实例中220KV和所带110KV变电站容量总额,以及220KV设计容量占统计总容量的比重,即为220KV电量分摊系数;统计区域输电资产占区域总资产的比重,即为输电线路分摊系数。
(二)具体公式如下:
直供用户分摊电量=110KV职工用户年售电量×(1﹣500KV电量分摊系数)
转输配分摊电量=分配110KV变电站的输配电量×(1﹣500KV电量分摊系数)×220KV电量分摊系数
收入分摊系数=(直供分摊电量 转输配分摊电量)×(1﹣输电线路分摊系数)/220KV年输送电量
收入确认=220KV年输送电量×地区平均售电单价×收入分摊系数
三、相关参数研究
电网企业以销售电力为主要核心业务,由于电能不能大量存贮,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进行电力项目后评价首先要获得相关收入和支出数据。收入主要来源于售电收入,涉及售电量、销售电价等因素,在测算未来售电收入时还要考虑容载比、负载率、可靠性等涉及区域供电负荷情况的指标。支出包括资本投入和后期支出。后期支出主要由购电成本、线损成本、输配电成本,涉及购电量、输配电成本、线损率等因素。
(一)影响收入的参数
售电量,是指电力企业出售给用户或其他电力企业的额可供消费或生产投入的电量。在供电企业又细分为零售和趸售。零售用电,是电网经营企业出售给用户或直接出售给大用户的用作最终消费的电量。趸售用电类似于批发售电。售电结构的不同,产生的效益也不尽相同。区域售电量由营销部门的统计报表中获得,单独测算某一电力项目的售电量,需参考电力项目的输、配电环节的电量,在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摊,测算某一变电站或线路应得售电量。
销售电价,是指电网经营企业对终端用户销售电能的价格。销售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国家实行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于同一电网内的同一电压等级、同一用电类别的用户,执行相同的电价标准,即同网同质同价。优化电价结构,在售电量相同的情况下,提升售电均价,可以达到提升利润的目的。对单一电力项目进行研究时,无法正确区分所输配的电量最终使用者构成,因此采用区域购电均价进行测算。 (二)影响支出的参数
购电价,顾名思义指电网企业购买电量的价格。按照购买渠道不同分为从独立发电企业购电、其他电网间购电、自备电厂购入电。对不同电压等级电网资产进行电价估算时,可用其资产比重乘以全网平均输配电价得到。由于省级电网执行统一的购售电价,因此,电价分摊时以省电力公司总体资产为基础进行分摊
输配电成本,是指电网经营企业为输送和提供电能在输配环节所发生的成本支出。输配电成本核算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输配电成本数据是政府核定输配电价格的重要依据。我国并未建立输配电成本与输配电价联动机制,电价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合理管控输配电成本,是扩大供电企业利润的有效途径。输配电成本可由财务部针对所研究项目进行区分汇总,获得实际成本值或同类电力工程成本耗用值。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线损以一种损失计入成本,所以线损率越高所造成的成本也就越高。通常由线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线路线损又称为理论线损,是由于输、配、变设施在输送和分配电能时所产生的消耗。管理线损是因管理因素造成的电能消耗,如由于计量误差、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等。线损率的取得一是理论线损值,二是同类型电力项目平均线损值。
(三)影响未来预测的参数
供电负荷,是供电企业、供电地区或电网在某一瞬间时间承担的供电工作的负载。由于电能不能储存,电力的生产及输送、营配就必须根据用户的用电负荷需求进行。加强用电负荷管控,是供电可靠、稳定、安全的基本措施。
负载率,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以及考核电气设备的利用程度。通常来说,负载率越高,电气设备的利用程度越高,而相对的供电可靠性越低。综合考虑电气设备负载率情况,可以使整个电网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同区域的同类变压器的负载率基本相同,在预测期间,负载电量不会超过所计算负载率的上限值。
容载比,一般按电压等级计算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负荷的比值。合理的容载比与网架结构相结合,可确保故障时负荷的有序转移,保障供电可靠性,满足负荷增长需求。
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主要指标包括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停电缺供电量等。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就对电网项目实施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项目质量越高,供电可靠性越高。
四、结束语
电力项目财务后评价是计算并分析电力投资项目的实际财务评价指标,以重新考评前期评价中的财务指标,总结经验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今后项目财务预测水平和项目微观决策科学化水平。结合电力项目的实际特点,测算具有电力特色的指标参数,有利于电网建设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爱津.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
[2]冯茂森.电力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金琳.国内外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比较分析[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