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训练的思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主要的手段是听、说、读、写,听是儿童信息的获得,读则是模仿积累的开始,说和写应该是学生外界知识内化后的自我展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的理解是,朗读的目的在于发展思维,不能发展思维、激發情趣的朗读属于无效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准备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发展思维、激发情趣的设计应当精心考虑。在实施过程中,朗读作为外界手段,充分让学生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那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方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
  一、教师范读 示范感染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鲁迅先生最为尊敬的寿镜吾老师,读书时自我陶醉,对于年少的鲁迅影响颇深,多年后回忆,先生的姿态、声音无不令他难以忘怀。小学生学习首先便是通过模仿进行的,不仅是肢体上,包括教师的语速、声调、神态往往都可以成为模仿对象。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勇于自我展示,普通话标准、神态丰富、肢体语言得体、有抑扬顿挫的变化,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成为一种游戏,让课堂气氛达到高点。这就需要教师自身有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在感知课文思想的情况下,朗读好课文,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文体 指导朗读
  朗读经过多年训练会成为一种能力,教学中,就必须依据文体特征,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课文分析未必需要先做,要让学生多读,在达到朗读基本要求的条件下,再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一般来说,我们把朗读的基本要求暂定为:1、大声、响亮的声音不仅是对于学生声音器官的锻炼,也能培养自信,更是未来走上演讲、辩论这些检测学生语文能力舞台的必要条件,一个声若蚊蝇的孩子,是无法走上舞台的。2、普通话;3、流畅,不发生句子断错这样的低级现象。文章理解基础上,进入朗读的更高层次要求:1、读出声调高低;2、站在作者的角度,用声音来表达作者的感情,这点,只要学生在做,无论做得好不好,都应当给予鼓励。他们会在多做的过程中,慢慢感悟,自我调整的。
  三、多种方式 增添情趣
  朗读的形式应当多元化,除了齐读,个人读,分段朗读外,还可以创设主题情境,进行同系列的对比朗读。朗读的形式可以和其他形式相结合,比如课本剧、配乐朗诵等。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在学校开设朗诵、演讲等竞赛,把朗读作为一个重要的事情来做,对于推动朗读的正规化很有帮助。今天,语文课上的朗读往往只是作为一个教学过程而存在,学生们的朗读缺少标准的要求,形成了小学风格的唱读式,不加以改变,无法在读这一层面对学生进行自我提高。
  四、朗读指导 方方面面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新课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能力是学生形成其它各项语文能力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促进作用。
  1、朗读是学生发展智力、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在朗读能力形成与提高过程中,学生会读到许多文质优美的典范作品。朗读这些作品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等重要的智力因素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琅琅上口的语句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睿智、鲜活的思想,俯瞰到深刻的生活哲理,学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读书可以明智。
  2、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信息社会中要获得新的信息就必须善于交际,“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良好的口才始于朗读,会说从会读开始。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所谓语感,一是指具有个性特征的言语。例如人们见到“落叶”二字时,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意味;二是指对以抽象共性形式存在的语言法则、结构的敏感。例如人们听到“我和姐姐一起漂亮”就会自然的反应到“一起”换为“都”才正确。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培养语感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便是朗读。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同时对语言进行感知判断,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朗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读,是我们传递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好我们手段中的每个细节,结合教材,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训练,没有朗朗书声的不是语文课,做好朗读训练,是我们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真正提升我们孩子们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迎来了春天。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健全学生必备的政治素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提高课堂效益,我学习了其他地区德育的一些方法理論,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努力探索,为此分析、归纳,形成了自己对上好一节思想政治课
期刊
【摘 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关系公共卫生和人民生命安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与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控规划是政府领导和动物防疫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本文就目前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 疫病 防治 问题 策略  在养殖过程中,动物疫不断肆虐,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也在不断展开,但是其中仍然存在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课堂上已形成“以生为本”的局面,然而在作业设计方面仍令人担忧,存在很多问题。那种形式单一、陈旧,周而复始、内容枯燥乏味的作业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外,老师在作业的设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  1、作业形式单一 内容以书为本 缺乏创新:  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做做计算、完成课后的习题,如此单
期刊
作为学校,教师是首要的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要较快的促进小学校的发展,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位校长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管理学校的方法。身为小学校长的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管理经验在此谈谈开展农牧区学校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农牧区小学校的现状  相对于县城学校来说,农牧区学校管理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是被其特殊性所决定的。一是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實施推进,观念转变和思想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校长、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观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评价标准、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会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招生选拔、社会舆论等等的制约影响。同任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综上所述,我清楚的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
期刊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源头,境内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幅员10.8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全市坚持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信息化教育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昌都市教育局(体育局)按照国家、自治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着力推进“一网、两库、三平台、四
期刊
【摘 要】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对每一位学生(不分性别、容貌、个性、优差)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望,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做好本职业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赢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唤醒学生心中的火花,更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期刊
一、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坏境。拓展小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是指有意给出某种刺激,以便在头脑中回忆某种事物形象或事件情境,使得记忆表象与现实刺激融合,促使新表象产生,从而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其操作过程在于使学生回忆与现实对接,产生选材思路。  二、课题的提出  当前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再通过大量而琐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
期刊
德育教育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它首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此,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审视当代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整体特点与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国内许多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经长期探索与研究,初步了解了当前形势下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一、见多识广,眼界开阔而辨析能力尚弱  近年来,大众传播工具发展得很快,其中首推的是广播、电视和网络。在被调查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