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手段,我也不例外。每当有公开课或竞赛课,我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使用多媒体来活跃课堂,让教学更加精彩。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很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瞬间被激发,课堂上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是,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在对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欣喜的同时,也充满了疑惑与担忧,如果过多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无法给出答案,所以在这里,想和各位同仁讨论这个问题,期待能抛砖引玉,解开心中的疑惑。
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是否会忽略课堂的思考
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很多的图片、音频等材料,让自己的课件内容更丰富。为了把准备的资料演示给学生看,教师会不由自主的挤占学生的思考时间。有时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无法马上给出回答,教师就会利用已制作出的答案,轻点鼠标,答案就自己跳出来了。学生自然是喜欢的,因为他们不用冥思苦想了。教师也乐得做好人,因为他也不需要再循循普诱,耐心等待,甚至避免了可能的冷场。可是这样一来,原来需要苦苦思索、热烈讨论、互动频繁的课堂,就轻易的被多媒体演示给省略了,而这种不能省略的省略,却是能受到师生一致的欢迎和喜爱。长此以往,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都会越来越模糊、淡漠。那种百家争鸣、主动求知的氛围只怕是很难找回了!
二、多媒体教学能否承担各种意外
我们知道,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早已安排,临时无法添加或更改。上课时,教师就会受制于课件,当出现意外情况(比方说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来思考,这种情况很常见)的时候,教师就很难控制和把握课堂了。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通畅,教师会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尽可能的避免尴尬。可是我们知道,一堂真实的、成功的课,应该是意外情况不断,毕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会不断的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极度的扩张课堂的容量。这就会与课件产生矛盾,而课件又无法当场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的教师会处理的很好,但我们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慌张,一慌张就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件来引导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就会变成学生是观众,老师是放映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了。
三、多媒体教学是否会减少课堂语言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会使用很多的图片和声音文件。在教学中会根据需要放映一些画面和声音。如果只有文字材料,每个学生所产生的想象都会不一样。我很认同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如果由哪个演员来出演哈姆雷特,大家眼中的哈姆雷特就只有一个了。所以有时候,一张不起眼的图片,也许就会限制学生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甚至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去想象了,更不用说用语言把自己想象的结果表达出来。因为有图片的存在,教师也省略了很多描述的语言,因为图片很直观,大家都看的到,看的懂,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了。我个人觉得这对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不利的。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还会使教师放弃范读。我们上过也听过很多语文课,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在课件中添加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这样教师省事,学生所听到的也是更美的声音。可是这样会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音频文件再美,那也是一个在场所有人都看不到、也不认识的人发出来的声音,而且朗读水平那么高,学生除了“敬”,难道心理上不会产生“远之”的想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学生除了惊叹,很少有人去模仿录音里的朗读,因为他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会把自己的朗读和录音里的去比较,从而得出失败的结论,就会失去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质疑教师的能力:我们老师肯定读不出这样的水平l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了。而且,语文教师长期依赖课文录音,造成自己朗读水平下降不说,只怕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了,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制作过课件的教师都有亲身的感受,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因为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制作起来就费时费力了。有时即使是使用别人现成的课件,光熟悉里面的内容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有时稍做修改,费时更多。这样,用来钻研教材的时间就会很少,甚至可能连看教材的时间都给省去了。不以教材为本,我们怎能保证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圆满成功呢?
以上这些言论,只是我个人一些比较真实的看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非常期待信息技术能服务于课堂,能真正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扬长避短,不让课堂流于形式,不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桎梏。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指导!
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我想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是否会忽略课堂的思考
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很多的图片、音频等材料,让自己的课件内容更丰富。为了把准备的资料演示给学生看,教师会不由自主的挤占学生的思考时间。有时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生无法马上给出回答,教师就会利用已制作出的答案,轻点鼠标,答案就自己跳出来了。学生自然是喜欢的,因为他们不用冥思苦想了。教师也乐得做好人,因为他也不需要再循循普诱,耐心等待,甚至避免了可能的冷场。可是这样一来,原来需要苦苦思索、热烈讨论、互动频繁的课堂,就轻易的被多媒体演示给省略了,而这种不能省略的省略,却是能受到师生一致的欢迎和喜爱。长此以往,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意识都会越来越模糊、淡漠。那种百家争鸣、主动求知的氛围只怕是很难找回了!
二、多媒体教学能否承担各种意外
我们知道,多媒体课件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早已安排,临时无法添加或更改。上课时,教师就会受制于课件,当出现意外情况(比方说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思路来思考,这种情况很常见)的时候,教师就很难控制和把握课堂了。所以,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通畅,教师会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尽量减少意外的发生,尽可能的避免尴尬。可是我们知道,一堂真实的、成功的课,应该是意外情况不断,毕竟学生的思维很活跃,他们会不断的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极度的扩张课堂的容量。这就会与课件产生矛盾,而课件又无法当场解决这样的问题。当然,如果课堂驾驭能力非常强的教师会处理的很好,但我们谁都无法保证自己不慌张,一慌张就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件来引导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就会变成学生是观众,老师是放映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了。
三、多媒体教学是否会减少课堂语言
在制作课件时,教师会使用很多的图片和声音文件。在教学中会根据需要放映一些画面和声音。如果只有文字材料,每个学生所产生的想象都会不一样。我很认同一句话: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如果由哪个演员来出演哈姆雷特,大家眼中的哈姆雷特就只有一个了。所以有时候,一张不起眼的图片,也许就会限制学生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甚至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去想象了,更不用说用语言把自己想象的结果表达出来。因为有图片的存在,教师也省略了很多描述的语言,因为图片很直观,大家都看的到,看的懂,不需要更多的语言了。我个人觉得这对充分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不利的。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还会使教师放弃范读。我们上过也听过很多语文课,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在课件中添加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这样教师省事,学生所听到的也是更美的声音。可是这样会加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音频文件再美,那也是一个在场所有人都看不到、也不认识的人发出来的声音,而且朗读水平那么高,学生除了“敬”,难道心理上不会产生“远之”的想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学生除了惊叹,很少有人去模仿录音里的朗读,因为他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他会把自己的朗读和录音里的去比较,从而得出失败的结论,就会失去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质疑教师的能力:我们老师肯定读不出这样的水平l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了。而且,语文教师长期依赖课文录音,造成自己朗读水平下降不说,只怕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了,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制作过课件的教师都有亲身的感受,一个课件的制作过程可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因为我们绝大部分教师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制作起来就费时费力了。有时即使是使用别人现成的课件,光熟悉里面的内容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有时稍做修改,费时更多。这样,用来钻研教材的时间就会很少,甚至可能连看教材的时间都给省去了。不以教材为本,我们怎能保证自己的教学恰到好处,圆满成功呢?
以上这些言论,只是我个人一些比较真实的看法。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非常期待信息技术能服务于课堂,能真正的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扬长避短,不让课堂流于形式,不让多媒体技术成为教育教学的桎梏。我真诚地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