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在低年级的时候已经训练了学生的启蒙作文,到三年级的时候就是真正的作文了。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步得到提高,就要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紧紧把握住提高认识水平、落实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扩大知识面、指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操作,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一些原则,指导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方法。
一、几点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实践活动来。然而,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的。一开始总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有时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很少去思考。因此,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其实作文并不难写,只要你用心观察了就会有话可说,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生受益。本册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一篇开放内容的作文,我让学生读完书上的例文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学生觉得原来这就是作文:不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感慨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有这水平了,于是对作文就不那么害怕了,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
2、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的积累总是慢慢进行的,写作文也不例外。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怎么可能一蹴而就?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训练的。达芬奇画画是从画鸡蛋开始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从说到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从词句到段到篇逐步过渡的。
3、读写结合的原则。读指博览群书:课文要读,课外读物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粮食。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审美能力。写写简单的读后感,不仅使学生受到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的感染,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而且锻炼了语言感受能力。事物的变化总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读多了、抄多了、想多了、写多了,自然就能更得心应手了。
4、创造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很多的作文虽然给定了学生一个范围,但是具体可选择的内容还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如:写一样文具,学生有的写文具盒,有的写钢笔,有的写书包等。每个学生有差异,创造能力也不同,只要尊重学生、给学生空间思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写了。
二、学法指导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此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几点学法上的指导经验,觉得收效很大。
1、博览群书,积累素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基础,写是目的。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除了读好课内的书以外,更多的是要读课外的书,读时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写写读后感,背背喜欢的段篇。
2、口语交际,能说会道。说和写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作文时,不妨让学生先口头说一下,有助于更流畅地用笔写。课前的五分钟来一个口头小作文,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事,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老师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和纠正。利用晨会、班会组织诗歌朗诵、故事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会观察,写写日记。学生说自己作文写起来就觉得难,不就是因为缺少内容,不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学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点滴做起,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找素材,如郊游、逛公园、逛商店、大扫除、观察一件事等等。指导学生学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一来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
4、发挥想象,乐于创造。作文很多时候离不开想象,学生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自由地翱翔。可以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玩具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学习有关科普的课文后,想象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想象如果自己有一支神笔,能做什么……
5、自评互评,指导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要求先自己读读习作,尝试自己修改。修改之前,老师要先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一方面让学生规范修改,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得懂老师的修改,主要指导学生在错别字、病句、段落、是否离题方面着手;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习作来修改,增强学生的修改积极性,互相也可以取长补短。学生自己修改完后,老师再进行批改,然后再作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很快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见解,学生的知识量是逐渐积累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逐渐提高的,自然习作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就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作文教学更需要老师有效、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提高习作能力。
一、几点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实践活动来。然而,不少学生是以一种被动的心态参与作文的。一开始总觉得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有时他们把练习作文当作是一种任务,很少去思考。因此,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其实作文并不难写,只要你用心观察了就会有话可说,作文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一个人获得了必要的作文能力将终生受益。本册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一篇开放内容的作文,我让学生读完书上的例文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学生觉得原来这就是作文:不过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感慨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有这水平了,于是对作文就不那么害怕了,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作文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
2、循序渐进的原则。知识的积累总是慢慢进行的,写作文也不例外。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怎么可能一蹴而就?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训练的。达芬奇画画是从画鸡蛋开始的,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从说到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从词句到段到篇逐步过渡的。
3、读写结合的原则。读指博览群书:课文要读,课外读物也是一份宝贵的精神粮食。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审美能力。写写简单的读后感,不仅使学生受到书中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的感染,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深化,而且锻炼了语言感受能力。事物的变化总是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读多了、抄多了、想多了、写多了,自然就能更得心应手了。
4、创造性原则。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要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审题立意、材料选择及加工处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文字的运用等各个方面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加以肯定和鼓励。很多的作文虽然给定了学生一个范围,但是具体可选择的内容还是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的。如:写一样文具,学生有的写文具盒,有的写钢笔,有的写书包等。每个学生有差异,创造能力也不同,只要尊重学生、给学生空间思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写了。
二、学法指导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如此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我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总结了几点学法上的指导经验,觉得收效很大。
1、博览群书,积累素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基础,写是目的。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的素材、丰富词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除了读好课内的书以外,更多的是要读课外的书,读时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写写读后感,背背喜欢的段篇。
2、口语交际,能说会道。说和写有机联系、相辅相成。作文时,不妨让学生先口头说一下,有助于更流畅地用笔写。课前的五分钟来一个口头小作文,可以说自己想说的事,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老师在说的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和纠正。利用晨会、班会组织诗歌朗诵、故事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会观察,写写日记。学生说自己作文写起来就觉得难,不就是因为缺少内容,不就是平时不注意观察。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须学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点滴做起,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找素材,如郊游、逛公园、逛商店、大扫除、观察一件事等等。指导学生学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一来写作的材料就源源不断。
4、发挥想象,乐于创造。作文很多时候离不开想象,学生一旦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能自由地翱翔。可以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玩具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学习有关科普的课文后,想象自己遨游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想象如果自己有一支神笔,能做什么……
5、自评互评,指导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要求先自己读读习作,尝试自己修改。修改之前,老师要先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一方面让学生规范修改,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得懂老师的修改,主要指导学生在错别字、病句、段落、是否离题方面着手;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阅读习作来修改,增强学生的修改积极性,互相也可以取长补短。学生自己修改完后,老师再进行批改,然后再作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很快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见解,学生的知识量是逐渐积累的,语言的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逐渐提高的,自然习作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就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作文教学更需要老师有效、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