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对上市工业企业绩效影响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来源 :产业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为此构建了双重差分(DID)模型,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上市的A股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效果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环保法能够显著提高重污染行业的企业绩效,且这种影响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说、企业绩效变量替换等检验,这为解决环境与绩效双重红利问题提供了方向。通过虚假政策时间点的安慰剂检验、剔除产能过剩行业的干扰、剔除法规实施第一年数据等三种证伪检验,再次证明新环保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分析了新环保法实施后企业绩
其他文献
商业银行要树立和传播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银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投向、金融服务,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能耗的领域,助力绿色低碳转型;要支持技术升级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致力于建设气候友好型银行,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国内企业运用国际市场优化产能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机。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显著缓解了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并且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其他稳健性测试以控制内生性问题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产能过剩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新兴优势产业中,\"一带一路\"倡议更能发挥其产能优化作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