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
【机 构】
: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病理科,临海 317000,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病理科,临海 317000,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病理科,临海 317000,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对组织蛋白与核酸损伤较小的合适的甲状腺脱钙方法。
方法甲状腺钙化标本30例分成6组,每组5例,首先分析比较常规10%硝酸溶液过夜脱钙与表面脱钙之后,标本在伊红-苏木精(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核酸质量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几个层面的区别;第二,比较多种脱钙液(10%硝酸、20%甲酸-盐酸、PLANK液、氯化钠盐酸甲醛液等)表面脱钙的效果是否不同。
结果与过夜脱钙相比,表面脱钙之后各组HE染色质量、细胞角蛋白(CK)7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免疫组织化学着色效果、DNA浓度与质量均明显提升(P<0.05)。各表面脱钙液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有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检测需求的甲状腺钙化标本,表面脱钙可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脱钙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
幽门腺腺瘤是一种不常见的胃型分化腺瘤,最常见于具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中老年妇女,常与幽门腺化生相关;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于体检时胃镜下发现,具有一定程度的恶性倾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MUC5AC和MUC6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特殊的意义,手术切除是幽门腺腺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报道1例69岁男性患者十二指肠幽门腺腺瘤。
目的探讨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6至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手术切除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标本/活检病例6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37~75岁(平均约56岁)。1例患者属于T2期,5例患者属于T4期,CT及MRI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对多种肿瘤的预后判断、药物疗效和Lynch综合征筛选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胃神经内分泌癌合并MSI病例报道少见,临床诊断中容易被忽视。该文分析1例胃神经内分泌癌合并MSI病例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MSI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进一步探究具有该类特征性改变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通过对比新型模具包埋方法与传统包埋方法,观察新型模具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存储方面如:操作时间、OCT包埋剂使用量、样本体积、样本查找难易程度、空间占用量的效果,证实新型模具设备及包埋方法在低温冷冻组织包埋中的实用价值。
随着纤维内镜技术广泛普及,胃肠道息肉状病变活检或切除组织的病理诊断已经成为各级综合医院病理科重要的工作内容。由于胃肠道息肉状病变的种类繁多,病理界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病理诊断同质化低,诊断不够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为进一步规范胃肠道息肉状病变的病理诊断,提高诊断的同质性,为临床合理处理提供科学依据,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疾病学组经过广泛讨论,结合国内实际和学科前沿进展对胃肠道最常见的息肉状病变——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的临床情况及肝组织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64例儿童门静脉高压患儿年龄从1岁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6.3岁。病程2 d至8年,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0例(78.1%);脾肿大59例;肝肿大5例;发热8例。B超及CT检查提示门静脉海绵变性57例(89.1%);脾大59例(92.2%);8例提示肝硬化。病理学检查,57例门静脉海绵变性
系统性归纳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mall round cell tumors,SR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分子遗传学进展,重点关注诊断及新进展,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肠道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2至2018年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HE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基因重排证实为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并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病例12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完善补充相关检查并获得随访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为单形性亲上皮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2∶1),中位年龄54岁
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收集的21例LELC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LELC中,发生于涎腺8例、胃5例、肺6例、乳腺1例、宫颈1例。HE染色显微镜下形态相似,在丰富的淋巴细胞背景中见散在分布低分化或未分化的癌细胞,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