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安镇位于吉林省通化县东北部,幅员面积175.8平方公里,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5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329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99元。
近几年来,大安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矿藏丰富这一资源优势以及邻近通化钢铁公司这一地域优势,全面实施了“依托资源,服务通钢,发展大安,富镇裕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拉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新型、高效的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大安镇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至2001年政府易址建设以来,累计投资达60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修水泥路55公里,安装路灯190盏,新修休闲广场和公园各一座。各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和联网有线电视,一个面貌崭新、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正在崛起。
举办工矿企业走富镇裕民之路
大安镇地处高寒山区,每年的粮食产量平均只有3500吨左右,面对不利条件的限制,农民想依靠农业来达到致富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大安镇也并非没有出路,它毗邻通化市区,距通化钢铁集团仅有6公里,镇域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下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铁、石灰石、松花砚石,花岗石等,而且储量十分丰富,发展矿业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广阔的市场。
在镇党委带领下,经过全镇人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原来的只一个生产民用石灰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滚动发展、联合开发、引资兴办等多种途径,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现在大安镇已拥有成规模的工矿企业11户,其中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骨干企业有四方山铁矿、镇石灰厂、安岭石灰石矿、江源洗煤厂等4户。年可产铁粉13万吨,形成了一个以矿产开发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新格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镇里领导深知必须立足根本,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于是,他们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大安镇兴办各类企业。他们还根据通钢的生产需要,重点发展为通钢服务的原料企业,系列开发铁、石灰石、白灰、洗精煤等产品。只要通钢需要,能生产的就尽力做大,这些产品的系列规模生产,使大安镇成为通钢集团的原料生产基地,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扩大生产,发挥规模效益。如四方山铁矿先后投资1000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改造,使铁精粉提高了3个百分点,增加效益300万元;石灰总厂在去年投资3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年产石灰10万吨,上缴税金100万元。几年来,全镇企业累计投入技改扩建资金2000多万元,使企业无论是从生产规模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优化生存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安镇形成了以矿业发展为龙头,联动各业发展的格局,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安镇原所在地的交通不便,居住人口少,消费水平低,可开发面积很小,大大影响和限制了城域经济的发展。要想让大安镇发展的更快,就必许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小城镇的建设来扩大城镇人口,提高消费总量,扩大辐射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实现农村城市、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基于这种认识,镇领导班子提出了乡政府迁址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取得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1年4月大安镇异地建镇工作全面启动,在施工中,各项工作镇领导都亲自把关,无论是规划设计、资金筹措,还是质量监督、工作安排,他们都亲自指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新城在异地拔地而起。镇区新建的46栋楼房造型别致,各具特色,并且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集中供热。部分农民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镇已初具规模,使大安镇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异地建镇后,吸引了大量的各地客商纷纷来大安镇投资办厂,全镇共吸引资金1500万元。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如今新区内个体工商户达61户,大大超过了建镇前的8户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而全镇在企业和从事运输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数已达到了1860人,年创收2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这几年,镇里又确定了八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项目,这不仅是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项目,也是提高城镇品位的项目。一座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交付使用,同等面积的大安公园及足球专场地也将在明年完工,一座现代化的又不失自然气息的小城正在向着新的希望迈进。
整合村镇中小学储备人力资源
大安镇原来1所中学,6所小学,校舍都已是危房。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年适龄儿童入学由每班平均12.5人递减到8.3人,个别学校即是使隔年招生只能招2-5人。这种分散办学的现状,不仅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使教育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现状既保证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又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大束缚了农村教育和乡镇教育。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以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改变旧的办学思维模式,超前调整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做到“四个结合”、“三个适应”。“四个结合”是:一个是布局调整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二是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消灭危房;三是布局调整与人口出现负增长、生源减少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师资的浪费;四、布局调整与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有机结合起来。“三个适应”是:一是集中办学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技术的需要,做到高质量办学;二是集中办学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适应超前发展。三是集中办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优化本质生在最好的环境中用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选最好的教师,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搞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宁可镇里经济上牺牲一点也值得。”这是颜书记所说的话,也是镇里所有领导的共同心声。正是为了让大安的孩子都走进更高的知识学府,2001年大安镇在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的水洞村划出2万平方米作为新校址,镇领导亲自做群众工作,使征地和动迁工作顺利完成。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镇里采取少上一些项目拿出一块、企业集一块、分期延付赊一块的方式,筹集资金522万元,建起了7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配有各项配套设施的寄宿制中小学。同时又投入了30多万元的资金,更新了教学设施,购买了钢琴,建起了音乐室,购买了计算机和电教设备,成为全省农村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由于是寄宿学校,家长担心孩子太小,离开家会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实行了24小时跟班服务,白天班主任负责,晚上由专职的生活教师负责。为了方便住校的学生回家,镇政府又购买了两辆中巴,并承包给个体车主,成立了由5辆中巴组成的车队,每周五和周日免费接送住校的学生,并由教师专门护送。同时为了搞好学生食堂,镇政府又购置了切菜机、和面机、蒸饭机、消毒柜等现代化炊具,实行自助餐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免、减、兑的办法,来解决学生的伙食费。仅8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周边学生近50多人到校就读,学生的课程也全部开齐了,同时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计算机和英语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镇里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为学铺设甬路,搞好了绿化美化。更新了新老教室设备,新上了全市一流的VOD教学系统,并且每个教室配一台多媒体电脑,建立了电子备课室,购置了阅览室书架,增加了图书,购买了乐器,组建两支乐队。今年,又为学校修建了篮球场和400平方米的标准运动场。去年,在国家教育部督学组领导来大安检查教育工作时说:“大安镇的办学模式是全国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方向。优越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学质量,必定会给大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如今的大安,无论是从小环境,还是大环境,从百姓的衣、食、住、行上,都已不复往日的模样,大安已彻底丢掉了贫穷的帽子,98%以上的农民住上了砖瓦房,大安镇的经济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安,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合着时代的节拍,正向着小康之路迈进。 (责任编辑 赵忠范)
近几年来,大安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矿藏丰富这一资源优势以及邻近通化钢铁公司这一地域优势,全面实施了“依托资源,服务通钢,发展大安,富镇裕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拉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新型、高效的发展道路。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大安镇小城镇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至2001年政府易址建设以来,累计投资达600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修水泥路55公里,安装路灯190盏,新修休闲广场和公园各一座。各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和联网有线电视,一个面貌崭新、功能齐全的小城镇正在崛起。
举办工矿企业走富镇裕民之路
大安镇地处高寒山区,每年的粮食产量平均只有3500吨左右,面对不利条件的限制,农民想依靠农业来达到致富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大安镇也并非没有出路,它毗邻通化市区,距通化钢铁集团仅有6公里,镇域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下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铁、石灰石、松花砚石,花岗石等,而且储量十分丰富,发展矿业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广阔的市场。
在镇党委带领下,经过全镇人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在原来的只一个生产民用石灰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滚动发展、联合开发、引资兴办等多种途径,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现在大安镇已拥有成规模的工矿企业11户,其中产值超千万,利税超百万的骨干企业有四方山铁矿、镇石灰厂、安岭石灰石矿、江源洗煤厂等4户。年可产铁粉13万吨,形成了一个以矿产开发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发展新格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镇里领导深知必须立足根本,寻求新的发展契机。于是,他们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上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引智,吸引外来投资者来大安镇兴办各类企业。他们还根据通钢的生产需要,重点发展为通钢服务的原料企业,系列开发铁、石灰石、白灰、洗精煤等产品。只要通钢需要,能生产的就尽力做大,这些产品的系列规模生产,使大安镇成为通钢集团的原料生产基地,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扩大生产,发挥规模效益。如四方山铁矿先后投资1000万元,对设备进行了改造,使铁精粉提高了3个百分点,增加效益300万元;石灰总厂在去年投资300万元,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年产石灰10万吨,上缴税金100万元。几年来,全镇企业累计投入技改扩建资金2000多万元,使企业无论是从生产规模上,还是产品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优化生存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安镇形成了以矿业发展为龙头,联动各业发展的格局,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也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安镇原所在地的交通不便,居住人口少,消费水平低,可开发面积很小,大大影响和限制了城域经济的发展。要想让大安镇发展的更快,就必许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小城镇的建设来扩大城镇人口,提高消费总量,扩大辐射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从而实现农村城市、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基于这种认识,镇领导班子提出了乡政府迁址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取得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1年4月大安镇异地建镇工作全面启动,在施工中,各项工作镇领导都亲自把关,无论是规划设计、资金筹措,还是质量监督、工作安排,他们都亲自指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新城在异地拔地而起。镇区新建的46栋楼房造型别致,各具特色,并且配套设施齐全,实现了集中供热。部分农民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小镇已初具规模,使大安镇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异地建镇后,吸引了大量的各地客商纷纷来大安镇投资办厂,全镇共吸引资金1500万元。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拉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如今新区内个体工商户达61户,大大超过了建镇前的8户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而全镇在企业和从事运输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数已达到了1860人,年创收20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这几年,镇里又确定了八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项目,这不仅是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项目,也是提高城镇品位的项目。一座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已交付使用,同等面积的大安公园及足球专场地也将在明年完工,一座现代化的又不失自然气息的小城正在向着新的希望迈进。
整合村镇中小学储备人力资源
大安镇原来1所中学,6所小学,校舍都已是危房。同时,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年适龄儿童入学由每班平均12.5人递减到8.3人,个别学校即是使隔年招生只能招2-5人。这种分散办学的现状,不仅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也使教育出现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现状既保证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又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大束缚了农村教育和乡镇教育。镇委、镇政府审时度势,以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改变旧的办学思维模式,超前调整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办学,做到“四个结合”、“三个适应”。“四个结合”是:一个是布局调整与小城镇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二是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消灭危房;三是布局调整与人口出现负增长、生源减少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师资的浪费;四、布局调整与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有机结合起来。“三个适应”是:一是集中办学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技术的需要,做到高质量办学;二是集中办学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适应超前发展。三是集中办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优化本质生在最好的环境中用上最先进的教学设备,选最好的教师,让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农村中小学教育搞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宁可镇里经济上牺牲一点也值得。”这是颜书记所说的话,也是镇里所有领导的共同心声。正是为了让大安的孩子都走进更高的知识学府,2001年大安镇在依山傍水、交通方便的水洞村划出2万平方米作为新校址,镇领导亲自做群众工作,使征地和动迁工作顺利完成。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镇里采取少上一些项目拿出一块、企业集一块、分期延付赊一块的方式,筹集资金522万元,建起了7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并配有各项配套设施的寄宿制中小学。同时又投入了30多万元的资金,更新了教学设施,购买了钢琴,建起了音乐室,购买了计算机和电教设备,成为全省农村办学条件一流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由于是寄宿学校,家长担心孩子太小,离开家会不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实行了24小时跟班服务,白天班主任负责,晚上由专职的生活教师负责。为了方便住校的学生回家,镇政府又购买了两辆中巴,并承包给个体车主,成立了由5辆中巴组成的车队,每周五和周日免费接送住校的学生,并由教师专门护送。同时为了搞好学生食堂,镇政府又购置了切菜机、和面机、蒸饭机、消毒柜等现代化炊具,实行自助餐形式。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实行免、减、兑的办法,来解决学生的伙食费。仅8个月的时间,就吸引了周边学生近50多人到校就读,学生的课程也全部开齐了,同时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了计算机和英语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
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镇里投入资金近百万元,为学铺设甬路,搞好了绿化美化。更新了新老教室设备,新上了全市一流的VOD教学系统,并且每个教室配一台多媒体电脑,建立了电子备课室,购置了阅览室书架,增加了图书,购买了乐器,组建两支乐队。今年,又为学校修建了篮球场和400平方米的标准运动场。去年,在国家教育部督学组领导来大安检查教育工作时说:“大安镇的办学模式是全国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方向。优越的教育环境,优质的教学质量,必定会给大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如今的大安,无论是从小环境,还是大环境,从百姓的衣、食、住、行上,都已不复往日的模样,大安已彻底丢掉了贫穷的帽子,98%以上的农民住上了砖瓦房,大安镇的经济和社会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安,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合着时代的节拍,正向着小康之路迈进。 (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