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提高学生美术兴趣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术应该是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一门课程,可是,现在的教学现实是,小时候孩子们对美术格外有兴趣,进入中学以后,这些兴趣反而淡薄了,究其原因,谁之责,谁之过,我认为,是老师的责任,我们美术老师的责任,我们学校教育的责任。本文正是从这种责任高度,去探究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兴趣提高思考
  思考一: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从创设环境开始
  儿童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儿童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儿童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儿童自主参与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儿童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精心的呵护这些刚刚出土的创新幼苗,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儿童的创新兴趣。如开展色彩拼配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和小瓶,学生任取颜色相互搭配、调和。学生在操作时发现:瓶中的颜色一会变深,一会儿变浅,一会变绿,一会变紫,十分奇妙,孩子们一下子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拼配新颜色。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配色的方法后,为进一步提对配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宣纸和剪好的服装外型,用配置的颜色让学生装饰服装。时间证明,学生一旦对所接受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将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不自觉中进行创新。
  思考二:促进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从激发学生想象起步
  任何创新都是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新假设开始的,这是创新活动开展的第一步。儿童时期正是想象力发生和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而且创造性想象的能力也逐步发展起来。儿童由于缺乏旧知识经验的束缚,想像会更大胆,更富有创新意识。想象力不仅包括儿童对事物的联想力,还包括他们对事物的幻想,这两者都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前提。正如心理学家考伯所述:“正是儿童期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创造性活动。”因此,促进儿童创新教育的开展,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美术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整合,如让孩子们设计未来汽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大胆想象设计未来车的多种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创造出了许多新型车种:如设有监视器、跟踪器、潜水器、飞行器等多种功能高科技车、设有吸尘器、过漉器、太阳能、空气清新器等多种功能环保车、设有玩具区、卡通乐园、太空飞行区、游戏区、海底世界等种活动区域音乐组合车等等。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造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激发了儿童的想象,才能有促进儿童创新活动的开展。
  思考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训练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入手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儿童提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儿童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动机和意识。因此,儿童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关键。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离不开儿童的动手动脑。.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儿童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不失为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
  让学生开展折纸活动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操作实践活动。在活动设计中,孩子们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圆形像桌子、饼干等等。在几个小朋友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圆顶房:有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组成尖顶房;有的折出了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思考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
  创新精神,是一种乐于思考、乐于探索、大胆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在美术课中,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思考方式,使思维向各个方面扩散开来,从而产生新的方法,就是求异思维。在美术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表现方法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儿童求异思维的有效途径;改进教学方法、评价模式,鼓励儿童标新立异,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例如教学折纸,教师要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用别人不曾用过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经过思考,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学生可以创造出许多新作品。教师要善于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学生发出暗示和鼓励,从而促进儿树立自信的信念,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积极因素,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思考五、让学生体验创新乐趣一定要完善评价机制
  成果展评是完善评价机制的重要方式,成果展评是儿童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教师应充分肯定儿童的作品,用儿童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儿童作品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儿童谈一谈自己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儿童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教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每个儿童都可能是小小“创造发明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始终如一的向学生传授和贯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从小就能够具有创新的基本素质,从而为学生的终生成长打下基础,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倒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一定要站在贯彻“三个面向”的高度,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宜良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具体、全面研究,探索有关提高学生锻炼效果的对策,为学校、学生组织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在规定的体育课程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为基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
目的:   探讨和整理中医梦理论的结构层次,规范和建构梦的中医理论体系,揭示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地位。探讨梦在中医疾病诊治与预测及中医养生学中的意义。   方法:  
一、教材依据   所用教材:人教版《体育与健康》   所属年级:高一   所在单元:第三篇,运动与实践,田径中的教材跨栏第二课时   学生人数:男37人,女21人   二、指导思想   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以高一年级教材为依据,遵循体育教学规律、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在参加跨栏跑学习中能有效的发展速度、灵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培养克服困难和勇敢顽强的精神,提高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
期刊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 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 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 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 级走向高级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美术老师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绘画环境时,一定要控制好学生的绘画氛围,从多角度的不断地启发和鼓励,让他们在画面中尽情的表达和向往,能够更直接纯粹的表达美,创造美,让绘画时的热情和快乐一着伴随学生的创作和成长。  关键词:兴趣欣赏临摹和想象   欣赏是走向艺术殿堂的必要一步,也是走向艺术殿堂的一个向导,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欣赏美才能表达美。临摹是创造的基础,要提倡创作性临摹
[案例描述]今年的毕业班女生出奇的懒惰,不爱运动。上课时有的女生总爱以各种理由请假,一站一节课,偶尔的一次心血来潮参加活动也是不敢跳,不会跑,扭扭捏捏半天,运动起来四肢极度的不协调。每个班级只有少数女生运动能力比较好些,大部分女生的运动能力都很差,有时我生气会说:“你们怎么回事?双腿除了走路之外就什么也不会了?怎么就那么笨?那么沉,跑也跑不动,跳也跳不起来的。”学生一脸的茫然,表现出无辜的样子,课
期刊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技术交流,比较详细、系统地介绍了苏联露天矿地下水疏干和松散覆盖层剥离工艺,为马钢姑山铁矿含水砂层覆盖层治理和国内有关矿山提供了借鉴。 In this pa
艺术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小学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全面完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满足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塑造审美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学生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期刊
SELEX技术筛选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核酸适配子,合成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观察aptamer-si RNA核酸复合物干预NOD/SCID小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及P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