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就中等职业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77-01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
分析职业教育近几年出现的若干困难和问题,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诸如“普高热”对职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岗职工增多,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重要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中职类学校内部,在于中职类学校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不够,适应性不强,很难起到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强调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过多突出了教育经济功能,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淡化教育的本体功能。
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二、生源规模小、素质差
1.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
2.地方政府未能真正理解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各县、区、市一窝蜂地办职业培训学校,再加上民办职业教育的介入,瓜分了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客观上导致了招生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各学校招生成本急剧上升,办学规模和效益急剧萎缩。
3.招生难,难招生。各学校都把招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招生第一,全员参与”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这种做法自然淡化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客观上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众所周知要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其危害有三:一是像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对教学设备和师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学校如果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如果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过去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曾经热极一时,现在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闲置设备和师资。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
四、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由于各学校都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的就业拉动基本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质量不高,二是学校就业跟踪服务不够。从考察情况看,少数学校把弹性学制曲解为随意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针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政府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比重较低。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中央专项资金投入60亿元,扩大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可见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许多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国来借鉴和学习。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应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任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2)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新任教师除应具备规定学历文凭外,还要逐步增加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切实具备职业教育师资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素质。要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固化、发展滞后的问题;要完善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专门的职务系列,制定专项的实施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
(3)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地位也就很难提高,由于发展空间不理想,所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足,当务之急是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我想只要我们秉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必将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中职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77-01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劳动就业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
分析职业教育近几年出现的若干困难和问题,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诸如“普高热”对职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下岗职工增多,中职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重要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中职类学校内部,在于中职类学校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研究不够,适应性不强,很难起到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强调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过多突出了教育经济功能,忽视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淡化教育的本体功能。
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二、生源规模小、素质差
1.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
2.地方政府未能真正理解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各县、区、市一窝蜂地办职业培训学校,再加上民办职业教育的介入,瓜分了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客观上导致了招生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各学校招生成本急剧上升,办学规模和效益急剧萎缩。
3.招生难,难招生。各学校都把招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招生第一,全员参与”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这种做法自然淡化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客观上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三、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众所周知要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其危害有三:一是像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对教学设备和师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学校如果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如果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过去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曾经热极一时,现在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闲置设备和师资。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
四、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由于各学校都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的就业拉动基本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质量不高,二是学校就业跟踪服务不够。从考察情况看,少数学校把弹性学制曲解为随意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针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以上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政府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比重较低。从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中央专项资金投入60亿元,扩大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可见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许多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国来借鉴和学习。
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应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任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2)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新任教师除应具备规定学历文凭外,还要逐步增加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切实具备职业教育师资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素质。要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固化、发展滞后的问题;要完善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专门的职务系列,制定专项的实施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
(3)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地位也就很难提高,由于发展空间不理想,所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足,当务之急是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
我想只要我们秉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实施,必将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