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被应用到“三农”领域,使我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民收入越来越高,城乡差距逐渐变小,新农村的建设事业也被推向了顶峰。为了能够让高校更好地进行农业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以便研究农业科学,为社会提供服务,我国众多高等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此同时也暴露了科严管理工作中的许多弊端,使得工作任务到了一个瓶颈期。文章对现今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科研管理 瓶颈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04-01
我國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目前“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农业院校的科研工作所遇到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围绕农村建设与发展、农业增产增效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展开,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好主心骨,为农业的生产、增收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为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持,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科技支持。[1]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差距和瓶颈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甚至到了瓶颈阶段,下面将具体分析几个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学科建设方向有悖
高校的建设及其持续发展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高校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学科建设就成为了关键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高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与其所进行的科研项目内容有所出入,立项也与学科建设方向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完全相悖,科研工作并没有达到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理想效果。
(二)科研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加强
虽然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来自于高等院校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多数高校将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刊物的级别和获得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在极大调动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研究人员将关注的重点渐渐转移到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渐淡薄,科研能力随之下降,整体水平下滑,总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有所偏差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研工作也越来越热门,大多数高校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奖励上,使得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项目的经费管理问题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忽视成本的核算,缺乏对科研项目资金筹措、流通利用、耗费补偿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与监督,造成了科研人才流失、经费获取困难以及经费耗损量大的严重后果。[2]
(四)科研立项工作准备仓促,科研内容未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一些科研人员由于受到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忽视了科研立项的准备工作,在立项前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不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潜力产业等深入分析研究,导致所立项的项目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农民的发展需求以及农业、农村所需的发展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与保障。立项工作准备不够充分,项目申报书等其他证书质量不高,这些都是造成项目申报成功率极低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科研管理的水平是决定科研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乃至决定性因素,所以一直以来管理工作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当中存在的有些问题更是亟待解决,下面将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科研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农业科技的创新、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都有赖于高等农业院校,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在为“三农”问题服务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变,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二)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实行差别奖励
建立并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的质量、数量以及效益进行综合考量,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重点项目和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对不同方面的不同项目实行差别奖励。
(三)加强对科研团队的监督与管理
在高校的科研团队中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团队科研项目的前期立项准备、中期研究实验以及资金流动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与管理,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增强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
三、结语
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突破所遇到的瓶颈。
【参考文献】
[1]王仁蓉.简论高校科研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与机制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6(03):102-105.
[2]黄海.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瓶颈突破[J].科技管理研究,2010(09).
责任编辑:董豐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 科研管理 瓶颈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204-01
我國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目前“三农”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这是农业院校的科研工作所遇到的绝佳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围绕农村建设与发展、农业增产增效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展开,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好主心骨,为农业的生产、增收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为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持,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科技支持。[1]
一、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差距和瓶颈
目前,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受到各方面的制约,遭遇到了巨大的挫折,甚至到了瓶颈阶段,下面将具体分析几个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的立项与学科建设方向有悖
高校的建设及其持续发展与学科建设密切相关,高校想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能力,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学科建设就成为了关键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众多高校的学科建设方向与其所进行的科研项目内容有所出入,立项也与学科建设方向大相径庭,有的甚至完全相悖,科研工作并没有达到为学科建设服务的理想效果。
(二)科研人员的总体素质有待加强
虽然进行科研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来自于高等院校的高素质人才,但由于多数高校将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刊物的级别和获得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在极大调动高校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研究人员将关注的重点渐渐转移到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意识逐渐淡薄,科研能力随之下降,整体水平下滑,总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三)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有所偏差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科研工作也越来越热门,大多数高校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奖励上,使得科研项目的日常管理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项目的经费管理问题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忽视成本的核算,缺乏对科研项目资金筹措、流通利用、耗费补偿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与监督,造成了科研人才流失、经费获取困难以及经费耗损量大的严重后果。[2]
(四)科研立项工作准备仓促,科研内容未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一些科研人员由于受到功利化因素的影响,忽视了科研立项的准备工作,在立项前没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不能够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潜力产业等深入分析研究,导致所立项的项目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一致,农民的发展需求以及农业、农村所需的发展条件得不到应有的满足与保障。立项工作准备不够充分,项目申报书等其他证书质量不高,这些都是造成项目申报成功率极低的重要原因。
二、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科研管理的水平是决定科研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乃至决定性因素,所以一直以来管理工作都是任重而道远的,当中存在的有些问题更是亟待解决,下面将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科研要坚持产学研结合,坚持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农业科技的创新、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都有赖于高等农业院校,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在为“三农”问题服务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必须坚持产学研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变,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二)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实行差别奖励
建立并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机制,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的质量、数量以及效益进行综合考量,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重点项目和优秀项目进行奖励,对不同方面的不同项目实行差别奖励。
(三)加强对科研团队的监督与管理
在高校的科研团队中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团队科研项目的前期立项准备、中期研究实验以及资金流动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与管理,提高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增强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
三、结语
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突破所遇到的瓶颈。
【参考文献】
[1]王仁蓉.简论高校科研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与机制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6(03):102-105.
[2]黄海.高等农业院校科研管理瓶颈突破[J].科技管理研究,2010(09).
责任编辑: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