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23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情感让语文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课文,挖掘浸润的情感,拨动孩子的心弦,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
  语文是语言情感的一种外在的载体。这个载体的表面是文字,实质是思想和情感,特别是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多彩的生活画卷、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还有文章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诗情画意,都是学生情感产生的源泉,成为语文学习中最美的诱惑。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将情感教育纵贯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呢?
  一、营造氛围,叩开情感的大门
  文章当中带着浓郁的情感,但是有的学生就是读不出来,或者意识不到,这不是学生缺乏情感,而是教师缺乏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营造情感的氛围,挖掘情感流淌的渠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够展示自己,感染自己。学生也喜欢这种有触动的语文课,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就形成了一种期待,一种情感的期待,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引导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情感为纽带”,学生对教材内容入情之际,也正是教学动机的形成之时。只有此刻,学生的情感才和教材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发生共鸣,才能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二、感受形象,激发情感的共鸣
  叩开情感的心扉还只是“情”的萌发。那么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教师要趁热打铁,将这种初步的情感倾向导入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把握中,进而去钻研体验作者寓于形象中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小说《故乡》中,有一段话写到20年后的闰土,“他只是摇头,脸上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便拿起烟管默默地吸烟。”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那么学生只是对闰土有一个外在的印象,而没有走进作品的灵魂深处,没有浸润情感。在这里我们老师可以把人物形象的理解导向深层次:少年闰土原是怎样的?产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探讨,体会到了闰土此时无限哀愁的心情,进而联想到20年代中国农民的悲剧。这样通过真实的感受,深刻的讨论,学生对闰土的情感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而不是单纯的看客,他们带着感情对这个苦难人物和苦难社会的人们充满了深切的同情,由此也对那个黑暗的社会充满了无限的悲愤。感情共鸣形成了,对文本的理解就透彻了,教学目标也就达成了,整个课堂都沉浸在一个完整的充满着情感交流的氛围中。
  三、抓住语言,领悟情感的魅力
  学生对课文中的思想和内容的把握通过阅读语言文字实现的,而对文章内容的深层解读则是通过情感的参与达成的。我们发现就在那一段段看似平凡实则跌宕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在这个时候,才能算是真正领悟了作者和文章情感的神韵。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去精读、品读。
  例如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在暴雨下挣命拉车时“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想跑,水裹住了他的腿”,他只能“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浇”“裹”“拽”这些词语能不能用其他词语代替?那么它们好在哪里?我们可以说祥子很苦,这些词语恰好描绘了祥子在水在雨中的工作——“挣命”。文章写到大雨刚来之时,几点“极硬的白亮亮的”雨点砸下来,可见其威烈气势;同一个“裹”字,前面用来表示祥子在烈日下的煎熬,后面用来表示祥子在暴雨下受折磨,深刻描绘出他这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苦难生活。这些独到的词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恰倒好处,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祥子就呼之欲出了。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琢磨、体会,学生的情感会不知不觉地移到课文描写的对象上,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当时的状态,也暗示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四、注重朗读,读出情感的韵味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种情感的逐步加深,使得学生不吐不快,除了学生对人物的情感分析之外,我们在这时候,更要通过有感情的读,及时地引导学生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更加明确,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
  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声情并茂,能把课文中最美的地方表现出来,学生自己用心灵去感受。不同的语调、语速和语气的轻重传达出了他们对作品中人物和景物的热爱或憎恨、喜悦或悲伤的诸种不同的情感,可以说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立体的人物形象,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心领神会,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学生的情感抒发也达到了高潮。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感情的朗读也是一种“言为心声”。
  所以,语文教学中应以情感教育为教学纽带,联结沟通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让老师带着学生愉快地走进教材。
其他文献
全球化生态危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与反思,随着生态学与生态文艺的勃兴,21世纪的文艺学开拓了新的话题,走向生态领域,有必要吸收现代生态学的成果,追溯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创建生态诗
为研究循环荷载波形对结构性软土刚度软化的影响,以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海积软土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加不同波形、不同幅值的循环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当循环荷载应力幅值较
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加替沙星分散片(受试)和片剂(参比)400mg。用HPLC法检测血浆中加替沙星浓度,计算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受试制剂
董必武在建国初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制建设的主张和思想,而这些主张和思想皆源于其"人民司法"的思想.通过分析董必武对"人民司法"思想内涵的论述、人民司法在国
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下沉式无堆垛时防风网后的不同高度和不同水平距离处风速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无下沉式不同高度和距离风速的变化,论证新型港口储煤方式的可行性,并研究
“新写实”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今天回顾这股文学思潮,可发现其中超出文学价值的文化特质。在文化态度上,“新写实”是立足于现实来择取中西文化传统的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是检测工作中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榆测实验室均要求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Ye和Stam(2012)的评论中将Hong,Chao,Yang和Rosner(2010)标签成逻辑经验主义派,他们认为这个派别常常“限制”了理论的应用和其本身的价值。为了向读者们提供一个对理论建立过程的更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
摘要: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让他们海量阅读,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体验识字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 识字能力 海量阅读 生活中识字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块块砖,才能去建筑大楼。同样,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