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天气——幻想还是现实?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fly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曾经有科幻作家设想,将来的政府里会有一个专门管理气象的“天气部”,在这里,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情况,轻轻地按动控制按钮,就可以决定每个城市的天空是晴朗还是下雨。西部发生干旱了?那好吧,就制造一场及时的大雨。东部海岸将要出现台风?不必担心,可以发射一枚小型核弹,驱散滚滚乌云。
  其实,人类产生这种“呼风唤雨”的幻想不是一天两天了。让我们首先简短地回顾一下“求雨”的历史。在美国,许多土著部落,尤其是生活在半干旱地区的土著人,经常在干旱的大地上虔诚地跳着精心设计的舞蹈,向吝啬雨水的上天祈求早日降雨。到了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甚至出现了专业的祈雨巫师,游走在广袤的美国西部地区,以为土著人祈雨为生。这和古代的中国的情况差不多。还记得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如何借东风的吗?那时他扮演的也就是这种“巫师”的角色。
  不过,这些北美巫师看起来更像是“推销员”。为了赚钱,他们经常做出一些吸引眼球的特技表演。例如,运用一些设备向天空中抛洒化学药品或者气体,以此向当地的部族许诺,可以用这些办法在短时间内召来降雨。不要小看这些“歪门邪道”的威力,有一次,连美国政府也让他们给“忽悠了”。1891年,美国国会居然批准花费19000美元用于在田纳西州进行求雨测试!当然,最后这笔钱多半是打了水漂。
  直到科学家开始进入天气控制领域,那些自称能控制风雨的“江湖郎中”才真正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1946 年,两位化学家——欧文·朗缪尔和文森特·舍费尔揭开了控制降雨的谜团。他们发现,将结冰的小水晶体引入低温的水蒸气当中可以引起降雪。他们将这个过程称为“冰晶云种播散”。他们的这个新发现将一位自然化学家--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哥哥伯纳德·冯内古特吸引到了这支研究团队当中。经过研究,他在碘化银中找到了另外一种可以产生同样作用的结晶物质。
  这个“云种播散”的作用原理说起来很简单:通常情况下,云中的小水滴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不会结冰。但如果这些细微的水滴与碘化银结合,便会凝结为晶体。一旦这些冰晶凝结到足够的大小,它们就会从云层中坠落。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会以雪的形式降落,如果在下落的过程中遭遇了暖空气,雪便会被融化,化身为雨落向大地。
  看起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控制天气的方法——至少是在实验室里。在接下来的30年当中,研究者和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开始在世界各地游说,并把这个“云种理论”应用到现实当中。通常实施“云种播散”有两种方法,一是驾驶飞机冲入云层,把碘化银颗粒撒播到所经之地;二是通过发射装有碘化银的炮弹,通过爆炸把这些“种子”播种到云层当中。这样,人们就可以在干旱的地区制造一场及时雨;或者让已经聚集起来的云团提前降雨,从而避免云团中已经结冰的晶体继续凝结,体积继续增大,最后变成冰雹;也可以用这些手段驱散浓雾,以恢复飞机的正常起降。一些拥有这些新技术的人甚至描绘出种种宏伟的蓝图,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喜怒无常的“老天爷”就要对人类俯首称臣了。然而,现在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他们的设想。一些严格的科学实验表明,这种“云种播散”技术很少奏效,甚至一点作用也不起。
  探寻科学的真相有时候就像在原始森林里穿行,找到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并不容易,一些不畏艰险的科学家就是那些探路者。他们继续探索,而不是因此而泄气。毕竟科学发展到今天,也有许多证据证明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可行性。
  比如说吧,来自南非和墨西哥的科学家已经提出,在一些温暖、湿润的云团中种植一种新的“云种子”可以影响降雨。这种“云种子”实际上是一种含盐的微粒。相信不少同学在课堂上都做过通过添加食盐使水迅速结冰的小实验——这就是“云种子”的科学依据。科学家声称,这种技术将比撒播碘化银更为有效。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技术,他们可以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实现对某个特定区域内天气的控制。我们开头所提到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例子。
  如果说人们已经有能力操纵局部地区的降雨,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能阻止破坏力极强的飓风呢?这也不是特别离谱的想法。通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近些年来的一些飓风,比如1992年的安德鲁飓风,科学家发现,在飓风形成的过程中,一两个微小的气候变化就可能使大灾难转为小风暴,当然也就可以利用这些微小的变化来控制飓风和台风的形成。让它们在成长为“食人魔鬼”之初就削弱它们的能量,或者改变它们运动的轨迹,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当然,控制飓风并不容易。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改变海洋的温度似乎是最为可行的方案,一些科学家已经设想,可以在某些海域覆盖上一层薄薄的油脂 ——不必担心这会造成环境污染,因为这些特制的油料可以自然分解。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减少海水的蒸发——这是飓风形成的最初要素。同样,人们也设想过如何克服龙卷风的危害。一位物理学家曾经提出,可以通过破坏龙卷风 “漏斗”形的结构来阻止其力量增强,甚至设想可以通过发射到宇宙空间里的卫星,向大气层里射出微波光束,迅速击中并破坏那些可能形成龙卷风的气团。
  时至今日,这些宏大的设想听起来仍然像是科幻小说。操纵天气并非如同人们所想象中的那样,轻轻一按开关,或者输入一个密码、命令,就可以改变天气。人类控制天气的理想虽然像“后羿射日”一样浪漫,或者说,人类从来不缺乏这种勇敢的科学探索精神,但是要实现这一理想却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努力过程。
其他文献
这张照片是被誉为世界新闻摄影之父的德国摄影记者艾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拍摄的。  艾森斯塔特说,这幅照片是他偶然发现的。在一次露天木偶戏表演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满怀惊奇、兴奋的心情观看表演。看他们的表情,有惊讶,有开心,有惊奇,有欢呼,也有平静……他还说,这幅照片是他有关人的表情的所有作品中,最成功的一幅!  艾森斯塔特拍摄的题材非常广泛。很多政界、娱乐界的著名人物都请他为自己拍摄,比如肯尼迪、梦露、
口蜜腹剑    “口蜜腹剑”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
俺超喜欢8期的策划,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指纹里,原来还隐藏着那么大的秘密啊!方脑壳子,你给俺们准备的指纹测性格的测试太帅啦,俺迫不及待地拿起书来就测,测得还真准,测出俺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最推理”中的《该死的指纹里》里的那个傻蛋跟俺比可就差远了,不跟你多说了,俺继续去看杂志了,方脑壳加油哦!  福建南安市市场一支巷 郭东东
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的老农牵着一头大水牛,一到田间他就把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自顾自扛着锄头锄地去了。  智者笑:“老伯,你这小木桩一点都不牢固,你不怕牛跑掉吗?”  老农说:“它不会跑的,从来都是这样的。”  智者有些迷惑:“牛只要稍稍用点力……”  老农打断他的话:“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还撒野,使劲挣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那时它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
芥蓝    这期方脑壳向大家推荐一种蔬菜——芥蓝!说明一下,芥蓝的“芥”,在别的地方都读Jie(介),唯独在这里读gai(盖)。  芥蓝是甘蓝类蔬菜的一种,味道是别的蔬菜无可比拟的!连大词人苏轼也有称赞:“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寥寥数字就把芥蓝的香鲜美味渗透出来!  芥蓝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糖类等,味道甘甜,有化痰、解毒、祛风的作用。芥蓝还含有有机碱,能刺激人的味觉神经,增进人的食欲,还能促进消
倒计时:中午十二点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伦敦东区警察局的探长威廉·查尔斯睡了个懒觉,十点半才起床。他洗了个澡,一边哼着歌儿,一边修整他那漂亮的小胡子。因为他最近表现出色,局长赏给他十天假期,这可真是来之不易。他没日没夜地苦干了四个月,才破获了一起珠宝盗窃案,现在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他已买好了晚上去罗马的机票。正当他想象着迷人的意大利风光时,桌上的电话响了。果然,又是他的顶头上司、局长莱
小时候,种的那棵树,养的那只鸟,都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棵香椿树,长得高高大大。  春风拂面的季节,春姑娘唤醒了香椿树,它开始发芽了!小草与它作伴。  小花给它添彩,小鸟为它歌唱。好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好一幅大地回春,喜气洋洋的画卷!因为它,我家的小院里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夏天的时候,香椿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远远望去,碧绿碧绿的,就像涂上了绿油漆似的。我经常去下面乘凉,玩弹球,
在动物世界里,两种不同的生物之间,并不总是你死我活地厮杀,也存在着互惠互生,相互依存的关系。    海葵与双锯鱼    海葵色彩艳丽,栖息在浅海或环形礁湖的海底。双锯鱼很小,最长的不过十几厘米。双锯鱼总是与海葵在一起,寻求海葵的庇护。海葵不但保护双锯鱼,还给它们提供食物。双锯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生物,但也经常把海葵坏死的触手扯下来,吃上面的刺细胞和藻类。  海葵呢,它对双锯鱼的照顾当然也是要索取回报
第四关: 首先,由两个小孩划船到两岸 然后,其中一个小孩留在西岸,另一个小孩把船划回东岸接着,由一个大人把船划到西岸,然后留在西岸,再由留在西岸的那个小孩把船划回东岸。接着.再由两个小孩把船划到西岸,重复以上的过程,直至所有的人都摆渡到西岸第五关: 将三名罪犯分为A,B,C,假设被摘下的货车为X。A和B潜入列车,(:在支线道岔的转撤器处等候 列车从阿普顿一发车,A和13就将一根粗绳
时光布偶要考考大家,谁知道“火山”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呵呵,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书籍《山海经》中就记载了昆仑山一带有“炎火之山”的说法,意思也就是“山在燃烧”,所以也就有了“火山”这个名字。那么,火山又是怎样喷发的呢?  在地球的内部啊,其实充满了岩浆等高温物质,它们喷出地表堆积形成的高地——就是火山。火山喷发时,地球表面就像被炸开了一条连接地下深处的通道,一时间,大量炽热的岩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