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不断创新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系统,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步伐的关键工作,也是所有高校教育者为之努力的目标。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创业教育和帮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创业教育理念模糊等问题,需要探索性地创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就业 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创业帮扶
开展创业教育及创业帮扶是顺应我国目前高校就业形势而提出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进行反思的结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从而达到扩大就业,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关卡。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燕山大学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开展了各类相关活动,如创业规划大赛、创业论坛等,这不仅有助于激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能够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创业带动就业,开辟就业新渠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当加大毕业生创业指导工作力度,认真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引导创业型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当中,从而积极开辟就业工作新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
创业带动创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自主创业能够有效地调动青年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高校就业服务部门通过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业带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业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亲自体验了过程,亲身积累了实践经验,才能一步步获得成功。创业能提高大学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创业舆论文化氛围不浓。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拿到可以选择安稳工作的敲门砖,对于经商创业者一直以来多有歧视心理。
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刚刚开展的一门学科,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就业、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缺乏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学生,一般来说创业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比较缺乏,不注重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不注重运用知识去创业。
创业资金短缺。资金问题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最为关键和棘手的,是创业者创业路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我国大学生一般都是由家庭和社会帮扶体系来资助学习的,他们自身没有资金,更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所以资金的匮乏是所有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创业心理准备不足。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既不能充分估计创业的风险,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有较强烈的创业意识,但是自主创业意识较差,且实际经验不足。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帮扶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有着较强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动手能力。就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来讲,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大多偏向于收入相对稳定的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大型公司等,对于自主创业接受能力较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加入到有限的职位竞争当中,导致机关、国企等相关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包括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改革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培养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创业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虽然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但是真正成功的项目并不多,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经商的能力,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些错误的认知则使得学校的创业计划认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导致创业教育发展的迟缓。第二,创业教育过于单一、浅显,并没有渗透到实践之中。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做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对虚拟的创业团队进行扶持等层面上,并未发挥创业教育应有的主阵地作用。第三,现行的教育体系相对落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偏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这样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地约束性,培养出来的人才趋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安于现状,难以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
就业服务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了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快速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创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社会、国家和政府、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运用媒体削弱民众对大学生创业的抵触情绪。受传统教育模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下的大学生都是精英,应该成为管理层人员而非经商人。对于这种传统观念,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宣传创业知识,开阔民众的眼界,削弱大家对创业风险的盲目畏惧以及对于创业的抵触情绪、歧视心理。同时,广泛正面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以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前已经逐渐走入各高校并成为必修课程,甚至成为高校的核心第二课堂活动,这对当代大学生克服创新心理障碍,树立创业理念、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尚处于初步发展和研究阶段,需要继续加大创业教育及帮扶的投入力度。
第一,转变教育思想、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探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提出自主创业课程。高等院校的创业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院校和学生特点,结合所在地域的实际,积极构建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要将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设计出创业实践环节,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第三,加大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等院校除举办传统的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校园活动外,更应当积极同相关企业合作,加大就业和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将学习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有条件的高校更应当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第四,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高校加强开展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更正就业误区,加强创业意识培养。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型大众教育过程中,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存在误区,事业单位、公务员是毕业生集体首选,铁饭碗的意识根深蒂固,因此,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教育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其次,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实践有利于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切实地投入到创业实践中,磨练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充分利用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通过虚拟创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便利,通过勤工俭学岗位,体验公司企业的运行过程,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创业自信。再次,加强大学生挫折耐受力培养。大学生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耐受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通过虚拟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以积极地态度看待工作压力,在挫折中认真分析原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完善和健全创业政策法规。首先,建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出台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其次,社会组织体系通过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以资金、技术支持以及其他援助。第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扫除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制度障碍,最大限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地帮助。最后,大学生创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政府应在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后,牵头组织高校、企业等社会组织,宏观调控,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和指导。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责编/丰家卫(实习)
【关键词】就业 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创业帮扶
开展创业教育及创业帮扶是顺应我国目前高校就业形势而提出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进行反思的结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从而达到扩大就业,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关卡。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近年来,燕山大学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开展了各类相关活动,如创业规划大赛、创业论坛等,这不仅有助于激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更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能够正确的选择和决策。但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自主创业也面临一些问题。
创业带动就业,开辟就业新渠道。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当加大毕业生创业指导工作力度,认真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引导创业型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创业实践当中,从而积极开辟就业工作新渠道,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效应。
创业带动创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自主创业能够有效地调动青年人的创新和竞争意识,高校就业服务部门通过创业教育的大力开展,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业带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业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只有亲自体验了过程,亲身积累了实践经验,才能一步步获得成功。创业能提高大学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创业舆论文化氛围不浓。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拿到可以选择安稳工作的敲门砖,对于经商创业者一直以来多有歧视心理。
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刚刚开展的一门学科,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就业、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完善教育体系。
缺乏创新能力。在应试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学生,一般来说创业素质和心理品质都比较缺乏,不注重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更不注重运用知识去创业。
创业资金短缺。资金问题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是最为关键和棘手的,是创业者创业路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我国大学生一般都是由家庭和社会帮扶体系来资助学习的,他们自身没有资金,更没有可供抵押的资产,所以资金的匮乏是所有大学生自主创业者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创业心理准备不足。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既不能充分估计创业的风险,又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有较强烈的创业意识,但是自主创业意识较差,且实际经验不足。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帮扶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有着较强的理论水平,但是缺乏动手能力。就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来讲,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大多偏向于收入相对稳定的国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大型公司等,对于自主创业接受能力较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加入到有限的职位竞争当中,导致机关、国企等相关职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包括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改革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培养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使创业成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虽然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但是真正成功的项目并不多,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片面。有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经商的能力,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大学生就业难而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些错误的认知则使得学校的创业计划认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进一步导致创业教育发展的迟缓。第二,创业教育过于单一、浅显,并没有渗透到实践之中。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停留在做一些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对虚拟的创业团队进行扶持等层面上,并未发挥创业教育应有的主阵地作用。第三,现行的教育体系相对落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偏窄、人文教育薄弱、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这样的教育体系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大地约束性,培养出来的人才趋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安于现状,难以适应经济时代的要求。
就业服务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了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快速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创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则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社会、国家和政府、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运用媒体削弱民众对大学生创业的抵触情绪。受传统教育模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民众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下的大学生都是精英,应该成为管理层人员而非经商人。对于这种传统观念,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宣传创业知识,开阔民众的眼界,削弱大家对创业风险的盲目畏惧以及对于创业的抵触情绪、歧视心理。同时,广泛正面宣传创业成功案例,以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目前已经逐渐走入各高校并成为必修课程,甚至成为高校的核心第二课堂活动,这对当代大学生克服创新心理障碍,树立创业理念、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尚处于初步发展和研究阶段,需要继续加大创业教育及帮扶的投入力度。
第一,转变教育思想、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开发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探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提出自主创业课程。高等院校的创业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根据院校和学生特点,结合所在地域的实际,积极构建出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要将创业课程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之中并设计出创业实践环节,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第三,加大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高等院校除举办传统的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校园活动外,更应当积极同相关企业合作,加大就业和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力度,使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将学习与社会实践更好地结合。有条件的高校更应当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或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战平台。第四,鼓励大学生积极创新。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高校加强开展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首先,更正就业误区,加强创业意识培养。我国高校从精英教育转型大众教育过程中,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存在误区,事业单位、公务员是毕业生集体首选,铁饭碗的意识根深蒂固,因此,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教育大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其次,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实践有利于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切实地投入到创业实践中,磨练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充分利用学校的创业实践基地,通过虚拟创业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便利,通过勤工俭学岗位,体验公司企业的运行过程,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创业自信。再次,加强大学生挫折耐受力培养。大学生能否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坚强的耐受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要通过虚拟创业实践,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以积极地态度看待工作压力,在挫折中认真分析原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
完善和健全创业政策法规。首先,建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出台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其次,社会组织体系通过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以资金、技术支持以及其他援助。第三,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扫除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制度障碍,最大限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地帮助。最后,大学生创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政府应在相应的政策法规出台后,牵头组织高校、企业等社会组织,宏观调控,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可行性分析和指导。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
责编/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