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新征程,高职院校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队伍的现状,分析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成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并且从整体的角度,系统性地统筹师资队伍、辅导员队伍、学工管理队伍建设,对建设高质量的思政工作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机 构】
: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党总支;榆林职业技术学院师公共教学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新征程,高职院校要切实把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此,文章基于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队伍的现状,分析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成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并且从整体的角度,系统性地统筹师资队伍、辅导员队伍、学工管理队伍建设,对建设高质量的思政工作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戏剧艺术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戏剧美育是以戏剧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充分结合戏剧的特点,发挥戏剧的优势,使学生在戏剧氛围中解放天性,回归自我,与自我交流,激发自身潜能并善于自我表达.故而,文章分析了戏剧审美的定义、发展以及高校戏剧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戏剧审美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西方艺术史中存在的伟大精神内核始终离不开艺术家们对于人文精神的解读,艺术家们将自然、科学、自由、革新与哲学的内涵结合在自身的艺术品中.尽管历史上某些时期对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艺术有所限制,但终究无法将人们的精神禁锢,人文主义的精神可谓西方艺术史中永恒不变的内在结构动力.
中国当代审美教育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在现代文明与文化中汲取新的生命力,对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发展与教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当下审美教育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获得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审美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倡导自由和创造,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哲学精神.以人为对象、强调人的发展的人本主义审美教育,符合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愿,有利于青年一代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之熏陶,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文章通过剖析审美教育思想,分析新
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肖邦对世界音乐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他在1831年至1842年这几年间创作了四首叙事曲,重新定义了叙事曲,对后世影响深远.文章从《g小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方面出发,去探寻《g小调叙事曲》背后的划时代意义.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简称“三进”)是深化当前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夯实党的思想根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推进“三进”工作关系到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认识到推进“三进”工作的必要性,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打造完善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以实现全员参与“三进”工作.文章就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思路进行了探讨,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三进”工作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张培成是上海当代水墨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民间美术的色彩表达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性因素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个人风格是美术家创造个性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从多维度探析张培成的艺术观念及其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河北民歌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在华北平原的沃土上,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小调、嘹亮的号子、动人的山歌无不体现出河北人民朴实善良的性格以及河北地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分析民歌要素融入专业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河北民歌中的视唱练耳训练要素,探讨了视唱练耳课程专业教学与河北民歌要素的融合发展,以更好地传承河北民歌文化,拓展民间音乐发展新方向,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就务必要从加强共产党人的组织纪律修养方面来落实任务.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保证全党高度团结统一的坚强力量,既有丰富的历史经验,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纪律修养,要求共产党人遵循党章和党规,并对党章和党规产生价值认同,再通过政治实践活动做好政治表率,强化政治担当,永葆清廉本色,以此突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纪律修养的实践导向.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新生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党性意识的重要环节.故而,以地方红色文化为主要素材,探讨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以锤炼大学生党员党性,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篆书是中国文字早期的存在形态,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其形式达到了和谐规范的极致.文章从大篆、小篆入手,介绍篆书的形式美,分析当代篆书作品的审美倾向,并对篆书的章法、结构、形式等进行探索,在给篆书创作提供审美参考的同时,助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