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思维导图进行合理应用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文中通过对当前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当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更是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该方法的应用引起足够重视,接下来,本文就以提高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主要目的,对其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 做好课前预习和阅读笔记
在阅读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画图的形式,具象的将自己抽象的思维表现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求就比较高,若学生对课文不够了解,也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结构,是很难将思维导图画出来的。为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先笼统地了解整篇课文所讲解的主要内容,并做好自己课前预习的阅读笔记,初步了解在阅读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阅读重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预习结果以及阅读笔记,将思维导图的大体结构给绘制出来,形成一个大体的骨架,等正式进行学习之后,再对骨架上的“肉”进行逐渐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是对学生思维和思路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繪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两点,第一,导图一定要有时间轴和主次之分,即要求能够明确整篇课文阅读中的时间进程和内容的主次,不能颠倒,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中知识点和重点的梳理,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要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文章是讲究连贯性的,所以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关联的,若在思维导图中,没有体现出这种关联关系,就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对《出师表》一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应该理顺整篇文章的时间进程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具备大体骨架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如“亲小人、远贤臣”的结果、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原因、历史的发展以及诸葛亮的嘱咐等。然后,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的讲解以及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对各个轮廓和骨架进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二、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之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直接采用线性表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直观地将所有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阅读,便于理解;而缺点则在于,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的表现是一种网状结构,而非直线,其能够通过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重点而拓展出相关的知识点。因此,为摆脱这种弊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网状的结构,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学习中,之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通过线性的表述,将事情发生的原因、铺垫、描述、发展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统一表述出来,方便学生直接去理解,但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强制学生去按照已经描述好的线性表述去阅读课文。而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以背影为中心,将开始的起点、衬托、铺垫、过程描述以及结局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络骨架,最后,再对这种骨架进行逐渐填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三、 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正确绘制
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自身的自制能力都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确保思维导图的良好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整个思维导图的绘制。不过在对该主题进行明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学生以特定的主题来进行绘制,而应该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的过程中,喜欢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主题来绘制,然后关联出整个文章的知识点;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以主要知识点为主题,然后关联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的学生可能会以整篇文章的时间进程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等。任何一种方法,教师都不应该否定,只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主题,然后确保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即可。
其次,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维导图并不是整个图流畅地绘制下来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思维改变、知识点抓取偏差、笔记跟不上思维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而导致导图绘制出现停滞,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去绘制思维导图。
四、 结束语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语文以及其他学科成绩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采用思维导图等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其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44-46.
[2]梁泳谊.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当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更是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较为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该方法的应用引起足够重视,接下来,本文就以提高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主要目的,对其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 做好课前预习和阅读笔记
在阅读中,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让学生画图的形式,具象的将自己抽象的思维表现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求就比较高,若学生对课文不够了解,也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结构,是很难将思维导图画出来的。为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前预习,先笼统地了解整篇课文所讲解的主要内容,并做好自己课前预习的阅读笔记,初步了解在阅读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阅读重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预习结果以及阅读笔记,将思维导图的大体结构给绘制出来,形成一个大体的骨架,等正式进行学习之后,再对骨架上的“肉”进行逐渐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是对学生思维和思路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繪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两点,第一,导图一定要有时间轴和主次之分,即要求能够明确整篇课文阅读中的时间进程和内容的主次,不能颠倒,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中知识点和重点的梳理,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要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文章是讲究连贯性的,所以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关联的,若在思维导图中,没有体现出这种关联关系,就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对《出师表》一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应该理顺整篇文章的时间进程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然后,在此基础上画出具备大体骨架的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应该重点画出文章中的重点,如“亲小人、远贤臣”的结果、诸葛亮写出师表的原因、历史的发展以及诸葛亮的嘱咐等。然后,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师的讲解以及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对各个轮廓和骨架进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二、 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之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直接采用线性表述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直观地将所有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让学生带着目的性去阅读,便于理解;而缺点则在于,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的表现是一种网状结构,而非直线,其能够通过一个时间点或者是一个重点而拓展出相关的知识点。因此,为摆脱这种弊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来绘制思维导图,通过网状的结构,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例如在《背影》一文的学习中,之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直接通过线性的表述,将事情发生的原因、铺垫、描述、发展过程以及最后的结果统一表述出来,方便学生直接去理解,但这种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强制学生去按照已经描述好的线性表述去阅读课文。而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以背影为中心,将开始的起点、衬托、铺垫、过程描述以及结局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络骨架,最后,再对这种骨架进行逐渐填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
三、 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正确绘制
由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自身的自制能力都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确保思维导图的良好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整个思维导图的绘制。不过在对该主题进行明确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学生以特定的主题来进行绘制,而应该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有的学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的过程中,喜欢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主题来绘制,然后关联出整个文章的知识点;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以主要知识点为主题,然后关联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有的学生可能会以整篇文章的时间进程为主题绘制思维导图等。任何一种方法,教师都不应该否定,只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主题,然后确保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即可。
其次,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维导图并不是整个图流畅地绘制下来的,在绘制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受到思维改变、知识点抓取偏差、笔记跟不上思维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而导致导图绘制出现停滞,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去绘制思维导图。
四、 结束语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语文以及其他学科成绩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采用思维导图等科学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其更好成长。
参考文献:
[1]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44-46.
[2]梁泳谊.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