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与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语文教学的大难题。本文拟从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表达谈起,旨在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对文学表达的本质理解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表达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文学的表达亦是如此,就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与表达,是体和用的关系,表达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表达的载体。但对于“语言”与“表达”这两个要素,我们更应把重心放在“表达”上来。因为语言只要积累理解就行了,它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但表达不同,它有很多种方法与技巧,如果不明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就会妨碍对语言的理解。尤其对于文学表达,更是如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能领悟文学表达的实质,把握文学表达的方法与技巧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作文的能力。
对文学表达的理解,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例如,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而陆机《文赋》提出“会意尚巧”、“遣言贵妍”。苏珊·朗格则认为,文学的表达并不是词语的连缀,“一串连缀起来的词语并不比餐桌上的一摞盘碟更有资格充当创造物”,文学的表达是“诗人用语言创造了一种幻象,一种纯粹的幻象,它是非推论性符号的形式”。所有这些,作家们都从自己的理解和体验的角度谈出了对文学这种表达的感悟。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领悟与把握好文学这门语言艺术,笔者认为关键是要领悟“表达”与“艺术”这两个关键点。
什么是“艺术”,我们暂且来个咬文嚼字,“艺”,上面是草字头,“花草”含有“修饰”之意,修饰是为了美,为了雅观、好看,所以,我们不妨把“艺”理解为“修饰”、“美”的效果;“术”则是方法、手段之意。笔者认为,“艺术”和“医术”一样,是个偏正短语,“艺”是修饰语,“术”是中心语。医术之“术”,是一种能医好病人的方法和手段;艺术之“术”,则是一种能创造美的精神境界的方法与手段。医术与艺术实质指的都是一种方法与手段,但它们要实现的目标迥然不同,一个是要达到“医”的目标,一个是要达到“艺”的目标。由此可见,“艺术”一词,实际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方法与手段,另一个要素则是目标与效果。
文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它也包含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方法与手段,另一个要素则是目标、效果(创造出美的精神境界)。但在实际的理解中,我们只是把文学理解为一种结果、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往往会忽略它的“术”(方法与手段),也就是文学的表达。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疲于奔命地抓住“语言”来鉴赏,但语言只是载体而已,并不能列入艺术的范畴。就好像“药”只是医术的载体而已,但药不是医术。
对于文学,我们要鉴赏的,只是文学的表达(术)和文学的境界(艺)而已。至于作为载体的语言,只需积累与理解就可以了。
二.文学表达的艺术特征
文学表达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表达具有艺术性。要探究表达怎样才有艺术性,那就先要探究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最大特征就是“美”,可以说,没有“美”就没有艺术。那艺术是怎样产生美感的呢?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什么来营造“美”的?
中外艺术史上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关键是在于“形象”和“情感”。纵观人类的一切艺术,没有“形象”,怎能会给人强烈的印象和感觉?没有印象和感觉哪会产生感受?连感受都没有?又从何而来“美”感呢?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笔者认为,那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涉及表达,就排除不了“情感”。人类的一切表达,是离不开内心的感触的,将内心的感触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种“情感”。所以,艺术的另一个特征是情感。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的表达是通过形象来传递的,情感的表达融入在形象中营造了一种“美的意境”,这就是艺术效果。
文学这门语言艺术同其它一切艺术一样,它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产生美感”。
1、表达的形象性
文学要表达一些深刻的意思,它往往不是直述,而是把深意寓于富有典型性的优美形象当中,让人读后联想翩翩,意犹未尽,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读者请看这样的一个例句——“打翻了油灯引来了一片废墟”,它要表达的深意是:“只要关键的一步不小心做错了,就会引来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但如果直说了,意思是能准确表达,但它缺乏形象感,不够直观,没有产生美感,因而缺乏语言的魅力。文学的表达一般都具备了形象性的特征,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里,“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都是一些形象,这些形象蕴含着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一些深刻含义。
所有的艺术,都不喜欢“直说”,都喜欢通过“形象”来表达,文学的表达也是如此。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抽象的,但作者却要用舴艋舟来载;还有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直接赋予“愁”的形象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再有秦观的《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里的“愁”,不但是“春江”了,还是“泪”呀!不但形象,还带上多么忧伤的感情呀!
2、表达的情感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的表达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的,在每一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文学的情感是融化在形象当中的,具有意境之美。文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带有审美特性的精神境界,因此,文学的表达离不开作者的感受,离开了感受,就失去了共鸣,就无法以作者性灵的火花点燃读者心灵的火花。
文学表达的情感性,它不同于个人感情的随意宣泄,例如“我很生气”和“你是个魔鬼!”这个例子,前者是泄露了情感,而后者则是表达了情感。泄露情感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原始形式,它和文学的表达是有区别的。就像中国古代陆机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那样,既要求抒发感情,又要求语言要精美。
艺术的情感往往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就像苏珊·朗格所说的那样:“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要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然而当人们步入音乐厅的时候,决没有想到要去听一种类似于孩子的嚎啕的声音。假如有人把这样的一个孩子领进音乐厅,观众就会离场。”因此,对于文学情感,不是限于个人的情绪,而是着眼于共性的情感,这种情感始终是融于形象之中的。
3、文学的审美性及艺术手法
笔者认为,一切的艺术都具有审美性,文学是一门艺术,这就决定它像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审美性。审美性是一切艺术的共性。艺术的创造,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但艺术的方法和技巧却大多是相同的,比如通过形象性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这是一切的艺术都具有的共同点,但表达的载体因不同的艺术而异,如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声响等为载体的,而绘画是以色彩、线条、明暗等作为载体的,舞蹈则通过造型、动作、肢体等作为载体。不管何种艺术,它都离不开形象和感情这两个要素,都具有审美的要素。而且不同的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往往会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相互借鉴使用,比如对比、衬托、暗示、虚实等艺术手法,可以用在绘画艺术中,也可以用在文学艺术中;再如音律可以用在音乐艺术中,也可以用在诗歌等文学艺术中;本来为电影艺术手段的蒙太奇,却可以移植到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中来。
因此,要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文学的表达,就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去理解除文学之外的其它一些艺术的表现技巧。
三.掌握文学的表达,提高读写的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表达之本质,学生就会很容易读懂文章的言外之意。比如,学生读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学生懂得作者是用“黑夜”、“黑色的眼睛”等形象来表达艰难的环境、艰难的命运等深意的,那么就会读得懂这句话的含义了:“上天给了我不公的命运,我却坚贞不屈,以不公的命运去寻找美好的真理”。
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作文往往缺乏文采,写出来的语言没有文学艺术性,因而曾做过尝试,先让他们明白文学的艺术本质和文学表达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以及常用的一些文学艺术的表达技巧,比如用形象来表达深意,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描写、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文章一改过去语言平铺直述,感情干巴的风格,作文中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感情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
放眼艺术,站到艺术的高度来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有何难哉?明白了文学的本质,掌握了文学表达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作文水平,又有何难哉?
杨福弘,教师,现居广西东兴。
一.对文学表达的本质理解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表达最重要的工具是语言,文学的表达亦是如此,就像高尔基说的那样:“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与表达,是体和用的关系,表达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表达的载体。但对于“语言”与“表达”这两个要素,我们更应把重心放在“表达”上来。因为语言只要积累理解就行了,它不需要过多的分析,但表达不同,它有很多种方法与技巧,如果不明了这些方法与技巧,就会妨碍对语言的理解。尤其对于文学表达,更是如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能领悟文学表达的实质,把握文学表达的方法与技巧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作文的能力。
对文学表达的理解,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论述,例如,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而陆机《文赋》提出“会意尚巧”、“遣言贵妍”。苏珊·朗格则认为,文学的表达并不是词语的连缀,“一串连缀起来的词语并不比餐桌上的一摞盘碟更有资格充当创造物”,文学的表达是“诗人用语言创造了一种幻象,一种纯粹的幻象,它是非推论性符号的形式”。所有这些,作家们都从自己的理解和体验的角度谈出了对文学这种表达的感悟。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领悟与把握好文学这门语言艺术,笔者认为关键是要领悟“表达”与“艺术”这两个关键点。
什么是“艺术”,我们暂且来个咬文嚼字,“艺”,上面是草字头,“花草”含有“修饰”之意,修饰是为了美,为了雅观、好看,所以,我们不妨把“艺”理解为“修饰”、“美”的效果;“术”则是方法、手段之意。笔者认为,“艺术”和“医术”一样,是个偏正短语,“艺”是修饰语,“术”是中心语。医术之“术”,是一种能医好病人的方法和手段;艺术之“术”,则是一种能创造美的精神境界的方法与手段。医术与艺术实质指的都是一种方法与手段,但它们要实现的目标迥然不同,一个是要达到“医”的目标,一个是要达到“艺”的目标。由此可见,“艺术”一词,实际包含了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方法与手段,另一个要素则是目标与效果。
文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它也包含两个要素,一个要素是方法与手段,另一个要素则是目标、效果(创造出美的精神境界)。但在实际的理解中,我们只是把文学理解为一种结果、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往往会忽略它的“术”(方法与手段),也就是文学的表达。
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疲于奔命地抓住“语言”来鉴赏,但语言只是载体而已,并不能列入艺术的范畴。就好像“药”只是医术的载体而已,但药不是医术。
对于文学,我们要鉴赏的,只是文学的表达(术)和文学的境界(艺)而已。至于作为载体的语言,只需积累与理解就可以了。
二.文学表达的艺术特征
文学表达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表达具有艺术性。要探究表达怎样才有艺术性,那就先要探究艺术的特征。艺术的最大特征就是“美”,可以说,没有“美”就没有艺术。那艺术是怎样产生美感的呢?所有的艺术都是通过什么来营造“美”的?
中外艺术史上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提出了许多精辟的、颇有意义的见解。
笔者认为,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关键是在于“形象”和“情感”。纵观人类的一切艺术,没有“形象”,怎能会给人强烈的印象和感觉?没有印象和感觉哪会产生感受?连感受都没有?又从何而来“美”感呢?人类为什么创造艺术?笔者认为,那是出于一种表达的需要,涉及表达,就排除不了“情感”。人类的一切表达,是离不开内心的感触的,将内心的感触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种“情感”。所以,艺术的另一个特征是情感。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的表达是通过形象来传递的,情感的表达融入在形象中营造了一种“美的意境”,这就是艺术效果。
文学这门语言艺术同其它一切艺术一样,它最主要的艺术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产生美感”。
1、表达的形象性
文学要表达一些深刻的意思,它往往不是直述,而是把深意寓于富有典型性的优美形象当中,让人读后联想翩翩,意犹未尽,这样就避免了平铺直述所带来的枯燥乏味。读者请看这样的一个例句——“打翻了油灯引来了一片废墟”,它要表达的深意是:“只要关键的一步不小心做错了,就会引来全盘皆输的严重后果”,但如果直说了,意思是能准确表达,但它缺乏形象感,不够直观,没有产生美感,因而缺乏语言的魅力。文学的表达一般都具备了形象性的特征,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这里,“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都是一些形象,这些形象蕴含着不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一些深刻含义。
所有的艺术,都不喜欢“直说”,都喜欢通过“形象”来表达,文学的表达也是如此。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抽象的,但作者却要用舴艋舟来载;还有李后主《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直接赋予“愁”的形象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再有秦观的《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里的“愁”,不但是“春江”了,还是“泪”呀!不但形象,还带上多么忧伤的感情呀!
2、表达的情感性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的表达是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的,在每一个形象中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文学的情感是融化在形象当中的,具有意境之美。文学所追求的目标是创造一种带有审美特性的精神境界,因此,文学的表达离不开作者的感受,离开了感受,就失去了共鸣,就无法以作者性灵的火花点燃读者心灵的火花。
文学表达的情感性,它不同于个人感情的随意宣泄,例如“我很生气”和“你是个魔鬼!”这个例子,前者是泄露了情感,而后者则是表达了情感。泄露情感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原始形式,它和文学的表达是有区别的。就像中国古代陆机所说的“诗缘情而绮靡”那样,既要求抒发感情,又要求语言要精美。
艺术的情感往往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就像苏珊·朗格所说的那样:“一个嚎啕大哭的儿童所释放出来的情感要比一个音乐家释放出来的个人情感多得多,然而当人们步入音乐厅的时候,决没有想到要去听一种类似于孩子的嚎啕的声音。假如有人把这样的一个孩子领进音乐厅,观众就会离场。”因此,对于文学情感,不是限于个人的情绪,而是着眼于共性的情感,这种情感始终是融于形象之中的。
3、文学的审美性及艺术手法
笔者认为,一切的艺术都具有审美性,文学是一门艺术,这就决定它像其它艺术一样具有审美性。审美性是一切艺术的共性。艺术的创造,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但艺术的方法和技巧却大多是相同的,比如通过形象性带有强烈的情感性,这是一切的艺术都具有的共同点,但表达的载体因不同的艺术而异,如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声响等为载体的,而绘画是以色彩、线条、明暗等作为载体的,舞蹈则通过造型、动作、肢体等作为载体。不管何种艺术,它都离不开形象和感情这两个要素,都具有审美的要素。而且不同的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往往会在不同的艺术种类中相互借鉴使用,比如对比、衬托、暗示、虚实等艺术手法,可以用在绘画艺术中,也可以用在文学艺术中;再如音律可以用在音乐艺术中,也可以用在诗歌等文学艺术中;本来为电影艺术手段的蒙太奇,却可以移植到诗歌、散文等文学艺术中来。
因此,要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文学的表达,就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去理解除文学之外的其它一些艺术的表现技巧。
三.掌握文学的表达,提高读写的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真正领悟文学表达之本质,学生就会很容易读懂文章的言外之意。比如,学生读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学生懂得作者是用“黑夜”、“黑色的眼睛”等形象来表达艰难的环境、艰难的命运等深意的,那么就会读得懂这句话的含义了:“上天给了我不公的命运,我却坚贞不屈,以不公的命运去寻找美好的真理”。
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发现,学生作文往往缺乏文采,写出来的语言没有文学艺术性,因而曾做过尝试,先让他们明白文学的艺术本质和文学表达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以及常用的一些文学艺术的表达技巧,比如用形象来表达深意,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通过描写、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事实证明,很多学生作文水平提高较快,文章一改过去语言平铺直述,感情干巴的风格,作文中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感情也变得丰富细腻起来。
放眼艺术,站到艺术的高度来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有何难哉?明白了文学的本质,掌握了文学表达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作文水平,又有何难哉?
杨福弘,教师,现居广西东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