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道梁琼算不算是这个城市的名人。
不知道一个让几万名“四眼”摘掉眼镜的大夫,会否比哼上几支小曲便大红大紫的歌者更令人尊敬。
或许吧,不确定。
认识梁琼是在去年海甸岛的那家名叫“茶民公社”的小小茶坊里。刚好那儿正在搞一个“雅乐文化艺术周”的活动。内容多是古琴的演奏、收藏及鉴赏之类。古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乐器,很老,差不多五千岁了,所以称“雅乐”。没想到的是,组织这个活动的人竟然不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夫子,而是一个健谈风趣、精力充沛的四十多岁的女人。有人给介绍,这就是梁琼,海南省古琴学会的会长,也是这家茶社的主人。这实在令人意外。后来一想,也是,琴与茶这两种东西本来就是天作之合的一对,不过,我疑心她一定出身哪个音乐世家。
不料,更意外的是,不久后的一天,我去一家眼视光学中心配眼镜的时候又遇见了她。那会儿,她蓝衣蓝帽,正从手术室出来。
后来知道,她是国内最早从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视光学专家,七年前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海南。两年前,她创建了这家五星级的眼科医疗机构,目前,这里还是中科院光电研究所和中科大眼视光学研究基地。
这才是梁琼真正的身份和职业。
不知道一个人一天中经常切换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一个人在与一群痴迷的茶友品茶、鉴茶、赏茶、斗茶之后,还要飞往另一个城市去参加学术会议,会是怎样一种生活体验。
于是,抓起电话约梁琼去聊天,就在她的茶民公社。
问:你白天做手术,晚上会朋友,还要打理经营两个地方,这日子怎么过的?
(梁琼常规晚饭时间在晚上八点以后,而且每次在茶社,都见她一路小跑。)
梁:怎么过?把日子掰碎了,一段一段过。
问:好,先说职业这段。你从同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做大夫,这么多年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梁:那就是过分认真地对待工作中哪怕是最小的一个细节。我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做医生的,将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才能换回一夕的安寝。
问:收获呢?
梁:收获就是很长时间过去了,那些患者还会给你打电话,像亲戚一样。
问:累吧?听你老公说,你平时睡得很少。
梁:过去十年里,经常飞来飞去,到各地做手术,有时一天做六十几台手术,也曾经试过一天到过7个城市。近几年少飞了,白天专心做好海南眼视光,晚上和各界朋友品茶、抚琴,是最好的休息。
(笔者来茶社几次,每次交谈都会被她各种各样的朋友打断。种茶的、买茶的、画画的、唱歌的、做生意的、玩收藏的,梁琼告诉我,她这小小的茶社里藏龙卧虎。于是有了下面的问题。)
问:怎么看,你都不像个大夫,也不像个专家。
梁:大夫专家都什么样儿?
问:什么样我说不上,我只知道他们不会像你一样有这么多圈子。医学、艺术、茶道,而且都涉及这么深。
梁:这样不好吗?
问:好是好,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梁: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人,生下来就是做事的。当你能做的时候,你就该多做些。我有不同的圈子,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懂生活。和他们交往你能学到很多。我把精力花到每个圈子的同时,也从那里汲取了生活的乐趣。职业很要紧,但那不是生活的全部。
(和梁琼交谈有一个感受,就是她无论对待什么事似乎都朝好的一面去想,总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心理学上说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比普通人制造更多的动能。有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有人可以做很多。或许原因就在这里。晚上十点的时候,梁琼重新换了一泡茶。)
梁:你尝尝,这个是“红后”,是曹阳创立的品牌,是海南生态茶业研究所的骄傲。
(梁琼口中的“曹阳”,是她已故的前夫。曹阳是国内有名的茶人茶痴和茶道的大家。几年前,为了纪念曹阳,梁琼创建了这间茶社。茶社周围聚集了一批种茶、制茶、藏茶、爱茶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品茶、赏茶、鉴茶、斗茶。这小小的茶民公社沉淀了太多的欢乐和回忆。笔者因为来得多了,所以听到许多曹阳的故事,然逝者已逝,实不忍再谈及,料不到梁琼自己无意中说出来。)
问:这间茶社很有韵致,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
梁:为了将一代痴茶人曹阳的思想留下,茶社里一草一木都很考究,力求返璞归真,营造一个纯粹的茶趣环境。
(看得出来,她对曹阳有一种化不开的印迹。或许这就是这间茶社至今还开在这里的原因。但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手术室的肃静、古琴的乐声和茶社里的笑声还在继续。在梁大夫的生活世界里,无论是角色转换也好,场景切换也罢,到目前为止她都做得很好。临走的时候,我开玩笑地问,你这样天天吃得很晚,睡得很少,都不生病吗?她说,我没时间生病。)
不知道一个让几万名“四眼”摘掉眼镜的大夫,会否比哼上几支小曲便大红大紫的歌者更令人尊敬。
或许吧,不确定。
认识梁琼是在去年海甸岛的那家名叫“茶民公社”的小小茶坊里。刚好那儿正在搞一个“雅乐文化艺术周”的活动。内容多是古琴的演奏、收藏及鉴赏之类。古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乐器,很老,差不多五千岁了,所以称“雅乐”。没想到的是,组织这个活动的人竟然不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夫子,而是一个健谈风趣、精力充沛的四十多岁的女人。有人给介绍,这就是梁琼,海南省古琴学会的会长,也是这家茶社的主人。这实在令人意外。后来一想,也是,琴与茶这两种东西本来就是天作之合的一对,不过,我疑心她一定出身哪个音乐世家。
不料,更意外的是,不久后的一天,我去一家眼视光学中心配眼镜的时候又遇见了她。那会儿,她蓝衣蓝帽,正从手术室出来。
后来知道,她是国内最早从事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视光学专家,七年前作为人才引进来到海南。两年前,她创建了这家五星级的眼科医疗机构,目前,这里还是中科院光电研究所和中科大眼视光学研究基地。
这才是梁琼真正的身份和职业。
不知道一个人一天中经常切换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一个人在与一群痴迷的茶友品茶、鉴茶、赏茶、斗茶之后,还要飞往另一个城市去参加学术会议,会是怎样一种生活体验。
于是,抓起电话约梁琼去聊天,就在她的茶民公社。
问:你白天做手术,晚上会朋友,还要打理经营两个地方,这日子怎么过的?
(梁琼常规晚饭时间在晚上八点以后,而且每次在茶社,都见她一路小跑。)
梁:怎么过?把日子掰碎了,一段一段过。
问:好,先说职业这段。你从同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做大夫,这么多年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梁:那就是过分认真地对待工作中哪怕是最小的一个细节。我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做医生的,将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才能换回一夕的安寝。
问:收获呢?
梁:收获就是很长时间过去了,那些患者还会给你打电话,像亲戚一样。
问:累吧?听你老公说,你平时睡得很少。
梁:过去十年里,经常飞来飞去,到各地做手术,有时一天做六十几台手术,也曾经试过一天到过7个城市。近几年少飞了,白天专心做好海南眼视光,晚上和各界朋友品茶、抚琴,是最好的休息。
(笔者来茶社几次,每次交谈都会被她各种各样的朋友打断。种茶的、买茶的、画画的、唱歌的、做生意的、玩收藏的,梁琼告诉我,她这小小的茶社里藏龙卧虎。于是有了下面的问题。)
问:怎么看,你都不像个大夫,也不像个专家。
梁:大夫专家都什么样儿?
问:什么样我说不上,我只知道他们不会像你一样有这么多圈子。医学、艺术、茶道,而且都涉及这么深。
梁:这样不好吗?
问:好是好,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梁: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人,生下来就是做事的。当你能做的时候,你就该多做些。我有不同的圈子,有很多朋友,他们都很懂生活。和他们交往你能学到很多。我把精力花到每个圈子的同时,也从那里汲取了生活的乐趣。职业很要紧,但那不是生活的全部。
(和梁琼交谈有一个感受,就是她无论对待什么事似乎都朝好的一面去想,总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心理学上说这种积极的态度可以比普通人制造更多的动能。有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有人可以做很多。或许原因就在这里。晚上十点的时候,梁琼重新换了一泡茶。)
梁:你尝尝,这个是“红后”,是曹阳创立的品牌,是海南生态茶业研究所的骄傲。
(梁琼口中的“曹阳”,是她已故的前夫。曹阳是国内有名的茶人茶痴和茶道的大家。几年前,为了纪念曹阳,梁琼创建了这间茶社。茶社周围聚集了一批种茶、制茶、藏茶、爱茶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品茶、赏茶、鉴茶、斗茶。这小小的茶民公社沉淀了太多的欢乐和回忆。笔者因为来得多了,所以听到许多曹阳的故事,然逝者已逝,实不忍再谈及,料不到梁琼自己无意中说出来。)
问:这间茶社很有韵致,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
梁:为了将一代痴茶人曹阳的思想留下,茶社里一草一木都很考究,力求返璞归真,营造一个纯粹的茶趣环境。
(看得出来,她对曹阳有一种化不开的印迹。或许这就是这间茶社至今还开在这里的原因。但不管怎样,生活还在继续,手术室的肃静、古琴的乐声和茶社里的笑声还在继续。在梁大夫的生活世界里,无论是角色转换也好,场景切换也罢,到目前为止她都做得很好。临走的时候,我开玩笑地问,你这样天天吃得很晚,睡得很少,都不生病吗?她说,我没时间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