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追尾效应
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发行量530万,市场价格150元左右;1986年发行的“邮联二大”小型张同为纪念邮票,发行量只有388万,但市价尚不及前者的零头。
这就是“追尾效应”。通俗地讲,就是“炒新不炒老”的现象,这在邮市中屡见不鲜。比如“上海浦东”和“敦煌壁画”小型张,发行量接近2000万,目前市场价格分别在30元和40元左右,而1986年发行的“白鹤”小型张发行量只有508万,目前的市场价格也不过40元,投资者“喜新厌旧”心理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从总体上看,“追尾效应”尤其明显:解放区邮票存世量都很小,10万枚以上的几乎没有,但尽管如此,除了部分极其珍贵的品种,一般品种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奔马”这样发行量25万枚的品种;再比如老纪特邮票,发行量一般都不大,但也不及JT票受人追捧。
“追尾效应”的存在有着三个基础,一是发行年代越近,市场需求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当前的集邮人数是最多的,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人投身集邮大军之中以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新增加的集邮爱好者而言,当年发行的邮票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只有将当年邮票集全之后才会追尾而上收集以前的邮票,而对于“猴”票、“牡丹”小型张这样的品种而言,品质固然不错,但并不是人人都必需的。由此可见,无论如何,新邮票的市场需求量总是最大的。
二是发行年代越近,发行量一般也越大,因此其市场流通量就较大,适于短期快速建仓。再加上其市场需求较大,因此市场流通能力较强,非常适合炒作,因此经常会成为炒家的首选对象,这样一来,等于有人人为托价,价格自然较高。
三是邮市大气候的影响。邮市行情越热,“追尾效应”越明显,拿邮市高潮中诞生的品种同邮市低谷时发行的邮票相比则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追尾效应”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般与邮市大气候同步,因此投资者不可寄予过高的期望。如果机遇在手、操作得当,“追尾效应”也会创造丰硕的战果,投资者也不可盲目排斥,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投资选择。
4.形象效应
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总是对那些画面漂亮的品种青眼有加,而对于那些画面一般的品种则敬而远之,从而造成了这些品种之间增值能力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形象效应”。
邮票作为一种小型艺术品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备受集邮爱好者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画面漂亮,因此画面设计得越好看就越受欢迎,并且最终在增值速度上面得到直接体现。比如“红楼梦”和“仕女图”小型张,题材的含金量一样高,前者发行于1981年,发行量不到82万,后者发行于1984年,发行量103万。正因为发行年代和发行量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1994年夏天以前,“红楼梦”小型张的价格一直略高于“仕女图”,当时二者的市场价格分别为180元和150元。但一段时间后,“仕女图”后来居上,逐渐占了上风,目前的市场价格为570元,而“红楼梦”不过500元,二者之间的价格差距非常明显。为什么发行年代稍近、发行量较小的品种,市场价格反而逐渐超前呢?主要原因就在于画面美感有一定的差异。毫无疑问,这两枚小型张都是精品,但依然存在着高低之分:“红楼梦”出自著名画家刘旦宅的笔下,虽然令人爱不释手,但由于原著情节的限制画面色彩过于丰富,不免给人以过于艳丽的感觉,邮票名称、面值和国铭湮没在花的海洋里,不甚清晰。而反观“仕女图”小型张,画面古朴典雅,充满了盛唐的大气,更兼是一幅长卷,尤其适合国人审美口味,因此更加受人欢迎。同样的例子还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个系列的开门小型张,题材相同,前者发行年代早、发行量小,但价格却一直低于后者;直到1997年10月前后,在后续题材的推动之下,才改变了这种价格对比格局。穷其原因,也是画面美感程度的问题。再比如“昭君”小型张,在发行量上并不占优势,但由于画面漂亮,因此在上轮大行情中出尽风头,最高时曾经增值10倍,在“垃圾”张中首屈一指。
由此可见,投资者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画面效果和观赏价值的差别。
5.马太效应
如果一套邮票价格很贵、涨得很快,多数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都唯恐与之失之交臂,于是买的人就越多,而买的人多了自然又促使这套邮票的价格越贵、上涨得越快;假如一套邮票的价格便宜、涨得很慢,投资者和集邮爱好者都看不上眼,于是买的人就少,而买的人少了又会导致这种邮票的价格越便宜、涨得越慢。概括起来就是:越贵越买、越买越贵;越贱越厌、越厌越贱。这就是邮市投资中的“马太”效应。
以第一轮生肖票为例:1980年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猴”,1994年夏天它的价格不过300元,如今已经高达1600元,增值速度明显超过“红楼梦”、“仕女图”等题材好、设计佳的小型张;而1991年发行的生肖票“羊”,1994年和目前的市场价格分别只有0.5元和1.5元,如今与“猴”的距离越拉越大。强势板块与弱势板块的差别即在于此。
由此可见,选择邮市投资的品种不能仅仅依据发行量,还要依据其“出生”的强弱。强势板块泛指那些增值能力强、价格一直高高在上的品种,比较容易判断;弱势板块则是那些增值能力差、价格一直裹足不前的品种,判断起来就不那么明显。
一般说来,弱势板块主要包括这些品种:(1)发行年代久远、不为集邮爱好者所熟知的品种。比如后期发行量稍大的解放区票和老纪特邮票。区票的发行量其实都很小,很少有超过10万枚的,但由于集邮爱好者不熟悉,因此造成其价格长期滞后,老纪特也是如此;(2)跌破过面值的品种。比如1992年发行的“奥运会”和“敦煌壁画”两枚小型张。它们的发行量与“上海浦东”差不多,但由于有跌破面值的“前科”,一直备受冷落;(3)题材不受欢迎的品种。比如人物邮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它们的发行量和同时期邮票的发行量差不多,但由于题材一般,长期以来一直无人问津;(4)投资色彩淡化的品种。比如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同邮票比起来发行量也不大,但由于其投资功能已被大大淡化,人们普遍不将其视为投资品种;(5)携带不便的品种。比如邮资封、特种片和光片,它们携带不便,不利于炒家长途“搬运”。
需要说明的是,邮品出生的强与弱虽然具有“先天性”,但有时经过“后天努力”也可以改变,因此强弱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弱反而成为炒作的题材。凡事没有绝对真理,这大概也是邮市投资的一个特点、难点与乐趣之所在吧。
1995年发行的“世乒赛”小全张发行量530万,市场价格150元左右;1986年发行的“邮联二大”小型张同为纪念邮票,发行量只有388万,但市价尚不及前者的零头。
这就是“追尾效应”。通俗地讲,就是“炒新不炒老”的现象,这在邮市中屡见不鲜。比如“上海浦东”和“敦煌壁画”小型张,发行量接近2000万,目前市场价格分别在30元和40元左右,而1986年发行的“白鹤”小型张发行量只有508万,目前的市场价格也不过40元,投资者“喜新厌旧”心理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从总体上看,“追尾效应”尤其明显:解放区邮票存世量都很小,10万枚以上的几乎没有,但尽管如此,除了部分极其珍贵的品种,一般品种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奔马”这样发行量25万枚的品种;再比如老纪特邮票,发行量一般都不大,但也不及JT票受人追捧。
“追尾效应”的存在有着三个基础,一是发行年代越近,市场需求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当前的集邮人数是最多的,因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人投身集邮大军之中以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新增加的集邮爱好者而言,当年发行的邮票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只有将当年邮票集全之后才会追尾而上收集以前的邮票,而对于“猴”票、“牡丹”小型张这样的品种而言,品质固然不错,但并不是人人都必需的。由此可见,无论如何,新邮票的市场需求量总是最大的。
二是发行年代越近,发行量一般也越大,因此其市场流通量就较大,适于短期快速建仓。再加上其市场需求较大,因此市场流通能力较强,非常适合炒作,因此经常会成为炒家的首选对象,这样一来,等于有人人为托价,价格自然较高。
三是邮市大气候的影响。邮市行情越热,“追尾效应”越明显,拿邮市高潮中诞生的品种同邮市低谷时发行的邮票相比则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追尾效应”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般与邮市大气候同步,因此投资者不可寄予过高的期望。如果机遇在手、操作得当,“追尾效应”也会创造丰硕的战果,投资者也不可盲目排斥,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投资选择。
4.形象效应
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总是对那些画面漂亮的品种青眼有加,而对于那些画面一般的品种则敬而远之,从而造成了这些品种之间增值能力的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形象效应”。
邮票作为一种小型艺术品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备受集邮爱好者的青睐,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画面漂亮,因此画面设计得越好看就越受欢迎,并且最终在增值速度上面得到直接体现。比如“红楼梦”和“仕女图”小型张,题材的含金量一样高,前者发行于1981年,发行量不到82万,后者发行于1984年,发行量103万。正因为发行年代和发行量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1994年夏天以前,“红楼梦”小型张的价格一直略高于“仕女图”,当时二者的市场价格分别为180元和150元。但一段时间后,“仕女图”后来居上,逐渐占了上风,目前的市场价格为570元,而“红楼梦”不过500元,二者之间的价格差距非常明显。为什么发行年代稍近、发行量较小的品种,市场价格反而逐渐超前呢?主要原因就在于画面美感有一定的差异。毫无疑问,这两枚小型张都是精品,但依然存在着高低之分:“红楼梦”出自著名画家刘旦宅的笔下,虽然令人爱不释手,但由于原著情节的限制画面色彩过于丰富,不免给人以过于艳丽的感觉,邮票名称、面值和国铭湮没在花的海洋里,不甚清晰。而反观“仕女图”小型张,画面古朴典雅,充满了盛唐的大气,更兼是一幅长卷,尤其适合国人审美口味,因此更加受人欢迎。同样的例子还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个系列的开门小型张,题材相同,前者发行年代早、发行量小,但价格却一直低于后者;直到1997年10月前后,在后续题材的推动之下,才改变了这种价格对比格局。穷其原因,也是画面美感程度的问题。再比如“昭君”小型张,在发行量上并不占优势,但由于画面漂亮,因此在上轮大行情中出尽风头,最高时曾经增值10倍,在“垃圾”张中首屈一指。
由此可见,投资者在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画面效果和观赏价值的差别。
5.马太效应
如果一套邮票价格很贵、涨得很快,多数集邮爱好者和投资者都唯恐与之失之交臂,于是买的人就越多,而买的人多了自然又促使这套邮票的价格越贵、上涨得越快;假如一套邮票的价格便宜、涨得很慢,投资者和集邮爱好者都看不上眼,于是买的人就少,而买的人少了又会导致这种邮票的价格越便宜、涨得越慢。概括起来就是:越贵越买、越买越贵;越贱越厌、越厌越贱。这就是邮市投资中的“马太”效应。
以第一轮生肖票为例:1980年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猴”,1994年夏天它的价格不过300元,如今已经高达1600元,增值速度明显超过“红楼梦”、“仕女图”等题材好、设计佳的小型张;而1991年发行的生肖票“羊”,1994年和目前的市场价格分别只有0.5元和1.5元,如今与“猴”的距离越拉越大。强势板块与弱势板块的差别即在于此。
由此可见,选择邮市投资的品种不能仅仅依据发行量,还要依据其“出生”的强弱。强势板块泛指那些增值能力强、价格一直高高在上的品种,比较容易判断;弱势板块则是那些增值能力差、价格一直裹足不前的品种,判断起来就不那么明显。
一般说来,弱势板块主要包括这些品种:(1)发行年代久远、不为集邮爱好者所熟知的品种。比如后期发行量稍大的解放区票和老纪特邮票。区票的发行量其实都很小,很少有超过10万枚的,但由于集邮爱好者不熟悉,因此造成其价格长期滞后,老纪特也是如此;(2)跌破过面值的品种。比如1992年发行的“奥运会”和“敦煌壁画”两枚小型张。它们的发行量与“上海浦东”差不多,但由于有跌破面值的“前科”,一直备受冷落;(3)题材不受欢迎的品种。比如人物邮票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它们的发行量和同时期邮票的发行量差不多,但由于题材一般,长期以来一直无人问津;(4)投资色彩淡化的品种。比如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同邮票比起来发行量也不大,但由于其投资功能已被大大淡化,人们普遍不将其视为投资品种;(5)携带不便的品种。比如邮资封、特种片和光片,它们携带不便,不利于炒家长途“搬运”。
需要说明的是,邮品出生的强与弱虽然具有“先天性”,但有时经过“后天努力”也可以改变,因此强弱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弱反而成为炒作的题材。凡事没有绝对真理,这大概也是邮市投资的一个特点、难点与乐趣之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