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教媒体以其直观、灵活和机动性等优势,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使学生把空泛知识形象化、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电教手段的优势在课堂上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从而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但是,如果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当,课堂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我在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以下地理电化教学中的几大误区,以便电教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一、滥用电教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化教学快捷、直观,在地理教学中其辅助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不能把电教手段当作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更不能把电化教学当成为课堂添彩的手段。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忙于放录音、放录像、放幻灯、打投影,或者使用Flash动画,搞得学生眼花缭乱,势必就会造成学生“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本节学了什么,整堂课就是老师的表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过去的“满堂灌”同样有“换汤不换药”之嫌。同时,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影、音、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地理事物具象化,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而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运用电教手段会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但是把无关紧要的知识也通过这些手段展现出来,不仅浪费授课时间,而且使学生无所适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记住次要的知识,而忽略本节的重要知识点。如讲《中国的旅游业》一节,其重点是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我国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使学生明白这个“无烟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不很困难,如果教师过多地播放一些景区的风光片,就势必造成学生醉心于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及文化宝库之美,而忽略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课教师必须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熟悉各种与地理课教学有关的电教手段,有选择地恰当使用,在课堂上显示出电教手段的积极作用,切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演”轻“助”,盲目使用
在地理教学中,突出重点,往往就伴随着要突破难点,这正是电教媒体发挥作用的时刻。找准了最佳作用点,确实能画龙点睛,并让学生解难释疑,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容易误导学生。例如《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一节,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讲,理论是较抽象的,学生想象不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及其与地轴的夹角,同时“66.5°”的概念学生也难以掌握。而由此产生的地球表面不同的纬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也不同,这些空泛的道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就此利用投影或动画显示会使学生很快明白其中道理,而此刻利用录像回放一些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气象景观,则仍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纬度与吸收太阳光热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安排好,本节要使用哪些电教手段,在哪里使用,在何时使用效果更佳,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对地理教师的高素质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这样。
三、用电教手段代替板书
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集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优美的形体语言及有条不紊的板书于一身。而地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发挥板书、板画、板图的作用,这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过多地使用电教手段,并以此来代替板书则是不足取的。好的板书会使学生耳聪目明,系统掌握本节知识结构,并且能凸显课堂的教学重心。例如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是一个系统问题,单凭图片和影像的展示,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点,而教师通过板书,把这种从东向西的递变,以及引起这种递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板书出来,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地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必然联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如何解决京城地区沙尘暴肆虐的问题,而且能教给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知识点、面的方法,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明了、系统、清晰,学生理解得就透彻、精辟,从而提高学生应对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条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另外,地理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毋庸置疑,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判图能力,但是学生的动手画图却是一切电教媒体不易替代的,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绘图、填图,才能识记各种地理事物。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电教手段的提示,指导学生画图、填图,唯其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恰当地使用这些电教手段,更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真正使之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待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走出媒体教学的误区,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具时代气息。
一、滥用电教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电化教学快捷、直观,在地理教学中其辅助作用不可低估,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使用而使用,不能把电教手段当作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更不能把电化教学当成为课堂添彩的手段。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教师忙于放录音、放录像、放幻灯、打投影,或者使用Flash动画,搞得学生眼花缭乱,势必就会造成学生“看”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本节学了什么,整堂课就是老师的表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过去的“满堂灌”同样有“换汤不换药”之嫌。同时,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的影、音、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抽象地理事物具象化,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而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运用电教手段会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但是把无关紧要的知识也通过这些手段展现出来,不仅浪费授课时间,而且使学生无所适从,“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记住次要的知识,而忽略本节的重要知识点。如讲《中国的旅游业》一节,其重点是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我国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使学生明白这个“无烟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不很困难,如果教师过多地播放一些景区的风光片,就势必造成学生醉心于领略祖国的自然风光及文化宝库之美,而忽略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地理课教师必须站在教学改革的最前沿,熟悉各种与地理课教学有关的电教手段,有选择地恰当使用,在课堂上显示出电教手段的积极作用,切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末倒置,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演”轻“助”,盲目使用
在地理教学中,突出重点,往往就伴随着要突破难点,这正是电教媒体发挥作用的时刻。找准了最佳作用点,确实能画龙点睛,并让学生解难释疑,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就容易误导学生。例如《地球的公转和季节变化》一节,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讲,理论是较抽象的,学生想象不出地球的公转轨道面及其与地轴的夹角,同时“66.5°”的概念学生也难以掌握。而由此产生的地球表面不同的纬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也不同,这些空泛的道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就此利用投影或动画显示会使学生很快明白其中道理,而此刻利用录像回放一些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气象景观,则仍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纬度与吸收太阳光热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事先安排好,本节要使用哪些电教手段,在哪里使用,在何时使用效果更佳,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对地理教师的高素质的要求。事实上,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这样。
三、用电教手段代替板书
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集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优美的形体语言及有条不紊的板书于一身。而地理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发挥板书、板画、板图的作用,这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过多地使用电教手段,并以此来代替板书则是不足取的。好的板书会使学生耳聪目明,系统掌握本节知识结构,并且能凸显课堂的教学重心。例如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是一个系统问题,单凭图片和影像的展示,学生接受到的知识只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点,而教师通过板书,把这种从东向西的递变,以及引起这种递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板书出来,不仅能使学生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地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必然联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如何解决京城地区沙尘暴肆虐的问题,而且能教给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结构,系统掌握知识点、面的方法,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板书明了、系统、清晰,学生理解得就透彻、精辟,从而提高学生应对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条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另外,地理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读图、画图的能力。毋庸置疑,电教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判图能力,但是学生的动手画图却是一切电教媒体不易替代的,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绘图、填图,才能识记各种地理事物。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电教手段的提示,指导学生画图、填图,唯其如此,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地理素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而恰当地使用这些电教手段,更是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化教学的作用,真正使之服务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待于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走出媒体教学的误区,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具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