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指人类在现有的得物质和精神基础上,改进或者创造出新的文化科学知识或者是物质财富。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个人拥有创新能力,就可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国家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屹立于世界之巅。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使高中生能够对各种数学现象产生好奇心与探究心,从而促使学生去追求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意识
时下,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是将来立身社会的重要资本;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则是这个国家民族能否长久处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能力的养成越早越好。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数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影响。然而,以前的高中数学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严谨性、科学性,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究,现将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能够促进这方面研究的发展。
一、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积极提问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如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要进行认真思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問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
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
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应该利用例题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题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应该创造适合学生创新的教学氛围
课堂气氛会直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四、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没有细致的观察力也就不可能发现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整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数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自觉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的意识、增强重视创新教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引向创新之路,我们的教育总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关键词:培养;高中生;数学;创新意识
时下,创新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是将来立身社会的重要资本;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则是这个国家民族能否长久处于世界前列的重要因素。因此,创新能力的养成越早越好。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数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极大影响。然而,以前的高中数学教师过于强调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严谨性、科学性,往往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究,现将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与广大同仁分享,希望能够促进这方面研究的发展。
一、教师应该提倡学生积极提问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生如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要进行认真思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年轻从教时,特别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他总是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問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
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
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师应该利用例题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
例题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首先,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应该创造适合学生创新的教学氛围
课堂气氛会直接影响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的,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就成为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异彩的必要先导,成为关键。
四、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促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没有细致的观察力也就不可能发现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及思维的流畅性;采用多题归一,训练求同思维能力;用整法解题,锻炼统摄思维能力;用反证法、倒解题等训练逆向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也不可忽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去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二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对教学中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探讨,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六是组织学生间相互批改作业,评阅试卷,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总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是大势所趋。当然,数学创新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21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工程之一,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自觉提高重视创新教学的意识、增强重视创新教学的自觉性,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扎扎实实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引向创新之路,我们的教育总可以培养出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