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更在于启蒙阅读意识,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阅读的概念,即要看、要听、要读,通过养成性教育,有力地推动今后的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教师不仅要让孩子掌握语言教学大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语言发展的良好氛围。提供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早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读本中的语言和美,并通过形形色色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大胆地进行交流,爱上阅读,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童谣儿歌类、看图说话类、散文诗歌类以及故事类。在每一类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孩子从生活出发,去理解,去感受,再将优美的字词运用到生活中。
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学好语言,喜爱阅读,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第一,感受童谣儿歌的韵律美。童谣儿歌类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最喜欢的形式,每一首儿歌和童谣都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极为容易。
在这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可利用节奏敲击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将语言学习和音乐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儿歌《小胖小》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让幼儿通过听觉刺激感受连锁调的韵律;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自己去发现每句之间的关联。在幼儿能流利朗读儿歌时,可加入打击乐器,让幼儿随着节奏去朗读,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在儿歌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都动起来,可以让孩子在背儿歌时一边表演一边背诵,由于孩子对此感兴趣,所以在学的时候都动了起来。这种边表演边背诵儿歌的教学方法比单纯拍手念儿歌的效果要好得多,形式也更为生动活泼,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孩子边表演边背诵儿歌,既能满足孩子爱玩的特点,又能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轻松地在玩中学、学中玩,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表达情感。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的重要一点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去说,去表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好多孩子胆小不自信,不敢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很弱。看图说话的语言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简单的图片成为孩子说话的桥梁,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会表达。
在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画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即从上到下,从前向后,从左到右地进行观察。孩子有好的习惯,在观察画面时就会细心、细致。在请幼儿自主表达时,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从局部开始,说出有代表性的词语,再进行补充,丰富幼儿的语言和词汇积累,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会觉得表达困难了,慢慢地就会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题材选择上也要有针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欢的图片:小班幼儿多一些动物图片,中班适当增加人物类的图片,到大班可以加入连环画教学图片及漫画图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雪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等优秀的儿童读物,语言简练,画面丰富。一方面,幼儿对绘本本身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引导孩子自己去说,去创编。这些故事的创编,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让散文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幼儿内心深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笔者极力为幼儿推荐短小精悍,内容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优秀散文诗,来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在进行《风姐姐来了》《两朵白云》等散文教学时,一方面请幼儿欣赏静谧的画面,将幼儿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另一方面,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请幼儿欣赏散文优美的文字,让幼儿陶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充分理解散文的内容,体验文字美。
第四,理解感受故事情节。故事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表达,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其蕴含的认知和情感等,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受到感染,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
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好的作品对孩子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有保证。选择作品时,教师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好的绘本总是在富有诗意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着浓郁的艺术感,语言流畅生动,画面优美和谐。如故事《七彩下雨天》,它是在讲美丽的雨,它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气息,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绘本中斑斓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与种种具体的事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仿佛七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一定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
在为幼儿呈现作品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变色鸟》《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也可以选择生动有趣、句式重复的《咕噜牛》《抱抱》《好饿的毛毛虫》等,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理解故事。好的故事往往蕴涵着意味无穷的艺术形式,如能挖掘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学、音乐、美术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将会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达到艺术综合教育的审美目的。
在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各种语言学习的契机,让幼儿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感官形式来丰富自身的经验,这样才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表达。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利用说话的平台与人沟通,从而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教师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大胆沟通的能力,也希望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从小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习语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笔者觉得让孩子爱上阅读,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完成。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所以,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幼儿阅读的兴趣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在阅读的时间,也可以大声为孩子朗读,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这样孩子会将阅读和愉悦联系在一起,从此来巩固幼儿的阅读兴趣。
总之,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来完成,教师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儿园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教师不仅要让孩子掌握语言教学大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语言发展的良好氛围。提供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一些早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读本中的语言和美,并通过形形色色的语言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使他们大胆地进行交流,爱上阅读,在书海中尽情遨游。
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类:童谣儿歌类、看图说话类、散文诗歌类以及故事类。在每一类的教学活动中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孩子从生活出发,去理解,去感受,再将优美的字词运用到生活中。
笔者认为,要让孩子学好语言,喜爱阅读,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利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第一,感受童谣儿歌的韵律美。童谣儿歌类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最喜欢的形式,每一首儿歌和童谣都有一定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也极为容易。
在这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可利用节奏敲击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儿歌的韵律,将语言学习和音乐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如在儿歌《小胖小》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让幼儿通过听觉刺激感受连锁调的韵律;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自己去发现每句之间的关联。在幼儿能流利朗读儿歌时,可加入打击乐器,让幼儿随着节奏去朗读,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幼儿更进一步地体验儿歌的韵律美。
在儿歌教学过程中,要让孩子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都动起来,可以让孩子在背儿歌时一边表演一边背诵,由于孩子对此感兴趣,所以在学的时候都动了起来。这种边表演边背诵儿歌的教学方法比单纯拍手念儿歌的效果要好得多,形式也更为生动活泼,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孩子边表演边背诵儿歌,既能满足孩子爱玩的特点,又能满足孩子求知的欲望,让孩子轻松地在玩中学、学中玩,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表达情感。幼儿园早期阅读课程的重要一点就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去说,去表达。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好多孩子胆小不自信,不敢主动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很弱。看图说话的语言活动是很好的教育契机。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简单的图片成为孩子说话的桥梁,让他们在一种自然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会表达。
在看图讲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画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即从上到下,从前向后,从左到右地进行观察。孩子有好的习惯,在观察画面时就会细心、细致。在请幼儿自主表达时,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从局部开始,说出有代表性的词语,再进行补充,丰富幼儿的语言和词汇积累,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会觉得表达困难了,慢慢地就会增强自信心。
教师在题材选择上也要有针对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他们喜欢的图片:小班幼儿多一些动物图片,中班适当增加人物类的图片,到大班可以加入连环画教学图片及漫画图片,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雪人》《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等优秀的儿童读物,语言简练,画面丰富。一方面,幼儿对绘本本身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观察,引导孩子自己去说,去创编。这些故事的创编,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进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让散文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入幼儿内心深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活动中,笔者极力为幼儿推荐短小精悍,内容生动、形象,意境优美的优秀散文诗,来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求知欲,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在进行《风姐姐来了》《两朵白云》等散文教学时,一方面请幼儿欣赏静谧的画面,将幼儿带入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另一方面,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请幼儿欣赏散文优美的文字,让幼儿陶冶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充分理解散文的内容,体验文字美。
第四,理解感受故事情节。故事教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表达,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其蕴含的认知和情感等,对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受到感染,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孩子们能够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感受到故事中语言的美。
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好的作品对孩子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选择的故事作品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作品选得好,故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会有保证。选择作品时,教师既要考虑到作品的教育功能、熏陶功能,更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
好的绘本总是在富有诗意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有着浓郁的艺术感,语言流畅生动,画面优美和谐。如故事《七彩下雨天》,它是在讲美丽的雨,它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气息,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绘本中斑斓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与种种具体的事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仿佛七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一定会在孩子们心里留下最美的印记。
在为幼儿呈现作品时,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变色鸟》《城里最漂亮的巨人》;也可以选择生动有趣、句式重复的《咕噜牛》《抱抱》《好饿的毛毛虫》等,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地理解故事。好的故事往往蕴涵着意味无穷的艺术形式,如能挖掘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促进文学、音乐、美术三者之间的融会贯通,将会使幼儿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达到艺术综合教育的审美目的。
在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各种语言学习的契机,让幼儿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感官形式来丰富自身的经验,这样才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表达。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利用说话的平台与人沟通,从而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教师在早期阅读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喜欢阅读、大胆沟通的能力,也希望通过教师的教育活动,能让孩子从小在一种良性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习语言,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笔者觉得让孩子爱上阅读,更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来完成。大家都知道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生的教师。所以,家长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幼儿阅读的兴趣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抱着孩子或拉着孩子的手与孩子共同分享阅读,在阅读的时间,也可以大声为孩子朗读,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这样孩子会将阅读和愉悦联系在一起,从此来巩固幼儿的阅读兴趣。
总之,幼儿早期阅读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来完成,教师也会通过各种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