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大银川”思路的继续发展,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以及滨海新区、各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土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民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做好银川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银川市为例,就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结合调研情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银川市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宁夏教育厅2013年高校科研项目(NGY2013177)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陡明韬,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诉讼法学;王臻,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警察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14-03
一、 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大银川”思路的继续发展,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以及滨海新区、各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宁夏银川市的城市化速度在加快,人口转移的规模日趋加大,城市化率达到73.2%。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口转移中大量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由农村进入城市,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养老、失业保险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西北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也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影响,由于缺乏社保资金,社会保障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银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本课题组对银川兴庆区红花乡、良田镇失地农民、清河街劳务市场、贺兰县金贵镇等乡镇与社区失地农民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银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置办法滞后,生活压力加大
当前,安置失地农民主要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而安置标准相对低,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增值的部分,并且一次性发放的安置补偿费,数目毕竟有限,又要将安置补偿费购买商品房,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坐吃山空,长此以往,生活难以保障。据银川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近5年有68%的失地农民办理了“农转非”,绝大多数失地农民都搬到了政府统一建设安居工程住宅区,生活基础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失地农民收入却减少了很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收入来源大大减少,消费相比在农村大大增加。失地农民主要集中于城市近郊区位特点,使其保障问题更加严峻。近郊农户的区位优势在于方便向城市提供经济作物,又可以发展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如农家乐、采摘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影响了农民致富的速度。很多失地农民做了些小生意,但是和城市里的生意人相比他们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面临淘汰和换门的境地。有些则拿着安置款大吃海喝,很多人花光了安置款,生活没有了基本保障。还有些人,拿着这些钱进行吸毒、赌博、嫖娼等,也很快挥霍一空。
(二)土地失去后,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
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仍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来源,是生计之本,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岗位。失地农民总体来说年龄偏大,缺乏一技之长,除了务农没有其他的工作技能,他们年龄又较大,失去土地以后还是从事体力工作,往往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平时生活也相当困难,很多农民工由于工作技术含量低,面临着失业的困境。在城市里往往从事保安、搬运工、水暖工等工作,在银川清河街的劳务市场聚集着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每天都等待着临时性的工作,他们工作的性质大都不会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只要能挣上钱,他们都会去干。同时缺乏第二、第三产业经营的经验和技能,缺乏投资方面的意识,拿到的补偿款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增值效应,有些人即使也投资了,但对市场把握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觉得中国股市现在是“一牛冲天”,周围也有人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有些失地农民觉得机会来了,拿着补偿款或者把安置房卖了,所有资金投入到股市,殊不知股市的风险,赔得血本无归。虽然,政府在征地的过程中很多种办法鼓励、引导、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但经过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处于无业可就的状态,他们缺乏技术、经验、资金和创业的知识,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用人单位往往不会把很重要很关键的岗位给他们,只能从事低端的体力活动,绝大多数是临时性的,再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了。银川市很多失地农民聚集在银川的劳务市场、各建材市场,这些市场也常常是犯罪分子逃窜的地方,社会秩序比较混乱,很多失地农民以打工的名义来到这,眼高手低不愿意干繁重的体力活,却在这结交了所谓的“哥们”,整天虚度光阴。
(三)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法律规定不健全
我国2010年出台了《社会保险法》,虽然规定了广覆盖、多举错的方针政策,但是法律主要将城镇职工作为适用对象,而对失地农民这个群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没有针对失地农民统一的失业保险,由于现阶段仍然没有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失地农民并不享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待遇。在现实中,失地农民失业的几率远远大于城镇居民,在政府征地前,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虽然不是十分富有,但基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失去土地后,失去了生活保障。政府应当统一给失地农民办理失业保险,享受应当享受的待遇。尽管有些地方法规规定了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但适用的范围还是过窄,并没有真正解决矛盾问题,一些失地农民有幸套上了失地保险,但支付的保险金较低并且支付的期间过长,只能都生活基本支出给一些补贴,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尤其是创业起不了多大作用。 (四)社会保障不完善,缺乏安全感
土地被征用之后,作为农民,他们没有了最基本的土地作为依靠和保障,对以后的生老病死会有长远的担忧。虽然各地政府将失地农民分年龄段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范畴,采取政府补助,集体负责部分,个人负责部分的方式进行缴纳。很多失地农民愿意将得到的征地补偿款用于购买养老保险,但据失地农民反映,政府补助的部分太少,个人自付的部分过多,而他们的失业保险等问题也没有解决,使他们得到的征地补偿款的大部分要用于购买养老保险来寻求保障。
三、城市化进程汇总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一)征地补偿款偏低,缺乏与城镇居民相衔接的社保制度
失地农民普遍反映征地补偿方式不够合理,补偿款偏低。有的家庭成员少,田地不多,补偿标准偏低,使整个家庭得到的补偿金很少,直接导致家庭比征地之前更加困难,得到的征地补偿金不足以购买并装修一套商品房,连基本的住房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不能完全统一,更不能很好的衔接。近些年,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中央的“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到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陆续出台了一些惠及民生的政策和制度。于2005年出台了针对农村农民的新农合医疗保障机制,2007年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对于养老保险,至今还没有大面积全部实行,在实际生活中,很难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对失地农民安置单一,安置办法滞后
当前,安置失地农民主要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一次性将补偿款给农民,让其自谋出路。同时,而安置标准相对低,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增值的部分,并且一次性发放的安置补偿费,数目毕竟有限,又要将安置补偿费购买商品房,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坐吃山空,长此以往,生活难以保障。说到安置就业,政府要求企业在用工上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即使被硬性安排到企业里,但企业发现不符合单位工作要求,也很快被辞退,失地农民很快会失业。再者,失地农民缺乏理财意识和职业技能,坐吃山空。少数失地农民因为感觉“一夜暴富”,缺乏理财意识,将征地款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更有甚至还参与传销、非法集资、吸毒贩毒,征拆款大部分被挥霍一空,甚至还负债累累,导致家庭不和睦,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三)失地农民培训途径单一,就业保障机制不到位
据了解,虽然组织了对失地农民的一些培训,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严重缺乏等原因,培训的专业十分有限,有的针对性不太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培训效果不明显。虽然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要求园区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但实际上从事技术工作或者经商的总体人数不多。
(四)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低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这部分人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在实行货币补偿后,他们要自行解决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尽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受到政府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自负过多。这样导致了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银川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增加安置费用的补偿标准,多方位开展安置渠道
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提供给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外,还对基于农业而产生的就业机会、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农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办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安置手段单一,基本上除了给予失地农民一定比例的安置费外,农民的职业发展、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问题均未得到合理规划,同时土地流转增值方面的收益更是没有考虑在补偿的范围之内,这样不利于失地农民长远的发展。因此,应当结合征用土地的质量、区位条件、地理位置等条件来提高补偿标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按照现市价格,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补偿的标准,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客观的补偿安置费,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应拓展多方位安置渠道,在生产安置方面多下功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项目规划之前,就应将这部分内容同时纳入到工作调研范畴中,予以统筹规划,做到在补偿经济损失的同时,创造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机会。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打牢社会保障基础
很多国家都设立社会保障基金,为失地农民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径。在基金的来源问题上,基金可以由政府、集体、失地农民个人共同出资。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拨放财政,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拿出款项拨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集体承担的部分从土地补偿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积累中提取,失地农民个人缴费的部分可在其具体经济收入中提取,失地农民个人缴纳的部分也可在其安置费中扣除。我国目前是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障金,这种模式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管理容易产生无监督、无效率、空头帐等状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建立强制性的准政府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各种信息实施统一的强制性管理,并委托商业银行共同办理相关业务,由商业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保管和保值增值。
(三)制定与法律配套的相关政策,完善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不断加大投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落实解决失地农民养老资金问题,对于续保不能够及时衔接的,政府应当深处援助之手,筹集相关资金或者免交部分费用,同时,定期向社会公示养老保险金收支情况,保障资金不能够足额到位、及时发放的,追究相关人责任。
今年,银川市辖三区近3万失地农民可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168名失地农民1月15日到指定银行就能领取729元至814元不等的职工养老金。银川市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近3万名被征地农民将受益于养老保险新政,可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因新政策涉及人数多、周期长、工作难度大,为使被征地农民早参保、早受益,银川市根据财政补贴情况制定参保目标任务,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严把资格审核关,及时完成信息登记及缴费核定业务。核定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333万元,落实政府补贴资金607万元,为168名到龄人员计算了养老金待遇,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在729元-814元之间,2015年1月起委托银行发放。 (四)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采取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有步骤地实现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建立统一的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相适应,用几年时间力争使全市有培训需求的失地农民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以上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促使其尽快实现就业。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
(1)根据失地农民特点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可根据失地农民的年龄、特长、爱好等进行分类培训,通过这样的途径有针对性的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也可联系相关部门,如技能培训中心、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定点培养、定位输送,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就业率。
(2)做好市场调研,定位岗位需求,切实以解决就业为宗旨。根据银川市经济的发展态势,失地农民更加适应在第二、三产业开展就业,所以这部分的技能培训,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技能培训,也成为重中之重。
(3)采用专业、灵活的培训方式。一是加大与产业密切相关单位的合作,举办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一对一的培训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职业需要结合起来;三是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联系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参与培训,将学习课堂搬到具体的实操部门;四是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能够掌握一门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4)大力宣传失地农民的就业观。通过政策宣传、案例展现,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传统、狭隘的就业观念,开拓思路、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积极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使失地农民从传统的“精英主义就业观”转向“大众化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2.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1)建立失地农民失业登记制度,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2)把具有劳动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就业的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鼓励、指导,通过学习和专业指导,使之早日实现就业。
(3)努力寻求就业机会,大力开展服务行业,例如家政、快餐速送、老年护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及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安置失地农民就业。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业线索、洞察市场,提供信息,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以个体、合伙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并指派专业人士对创业进行指导,并建立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模式。对有求职愿望而不得就业的失地农民,通过网上传递信息等各种多媒体途径帮助其寻求岗位,并通过劳务输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参考文献:
[1]宁夏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2]童星、林闽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刘丽英.GDP诱惑与失地农民.中国新闻周刊.2013(12).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银川市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宁夏教育厅2013年高校科研项目(NGY2013177)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陡明韬,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诉讼法学;王臻,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警察法。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0-214-03
一、 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
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提出、“大银川”思路的继续发展,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以及滨海新区、各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宁夏银川市的城市化速度在加快,人口转移的规模日趋加大,城市化率达到73.2%。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人口转移中大量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由农村进入城市,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失地农民就业、养老、失业保险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而在西北边疆地区,经济欠发达,社会保障也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影响,由于缺乏社保资金,社会保障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了解西北地区银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本课题组对银川兴庆区红花乡、良田镇失地农民、清河街劳务市场、贺兰县金贵镇等乡镇与社区失地农民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银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城市化进程中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置办法滞后,生活压力加大
当前,安置失地农民主要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而安置标准相对低,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增值的部分,并且一次性发放的安置补偿费,数目毕竟有限,又要将安置补偿费购买商品房,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坐吃山空,长此以往,生活难以保障。据银川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近5年有68%的失地农民办理了“农转非”,绝大多数失地农民都搬到了政府统一建设安居工程住宅区,生活基础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失地农民收入却减少了很多,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收入来源大大减少,消费相比在农村大大增加。失地农民主要集中于城市近郊区位特点,使其保障问题更加严峻。近郊农户的区位优势在于方便向城市提供经济作物,又可以发展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如农家乐、采摘园、农业生态观光园,对土地的依赖性更强,影响了农民致富的速度。很多失地农民做了些小生意,但是和城市里的生意人相比他们缺乏经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面临淘汰和换门的境地。有些则拿着安置款大吃海喝,很多人花光了安置款,生活没有了基本保障。还有些人,拿着这些钱进行吸毒、赌博、嫖娼等,也很快挥霍一空。
(二)土地失去后,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
在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仍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来源,是生计之本,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岗位。失地农民总体来说年龄偏大,缺乏一技之长,除了务农没有其他的工作技能,他们年龄又较大,失去土地以后还是从事体力工作,往往工资待遇不是很高,平时生活也相当困难,很多农民工由于工作技术含量低,面临着失业的困境。在城市里往往从事保安、搬运工、水暖工等工作,在银川清河街的劳务市场聚集着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每天都等待着临时性的工作,他们工作的性质大都不会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只要能挣上钱,他们都会去干。同时缺乏第二、第三产业经营的经验和技能,缺乏投资方面的意识,拿到的补偿款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增值效应,有些人即使也投资了,但对市场把握不好,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例子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觉得中国股市现在是“一牛冲天”,周围也有人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有些失地农民觉得机会来了,拿着补偿款或者把安置房卖了,所有资金投入到股市,殊不知股市的风险,赔得血本无归。虽然,政府在征地的过程中很多种办法鼓励、引导、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但经过调研,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处于无业可就的状态,他们缺乏技术、经验、资金和创业的知识,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用人单位往往不会把很重要很关键的岗位给他们,只能从事低端的体力活动,绝大多数是临时性的,再就业情况就不容乐观了。银川市很多失地农民聚集在银川的劳务市场、各建材市场,这些市场也常常是犯罪分子逃窜的地方,社会秩序比较混乱,很多失地农民以打工的名义来到这,眼高手低不愿意干繁重的体力活,却在这结交了所谓的“哥们”,整天虚度光阴。
(三)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法律规定不健全
我国2010年出台了《社会保险法》,虽然规定了广覆盖、多举错的方针政策,但是法律主要将城镇职工作为适用对象,而对失地农民这个群体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没有针对失地农民统一的失业保险,由于现阶段仍然没有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失地农民并不享有城镇居民的基本待遇。在现实中,失地农民失业的几率远远大于城镇居民,在政府征地前,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安逸的,虽然不是十分富有,但基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失去土地后,失去了生活保障。政府应当统一给失地农民办理失业保险,享受应当享受的待遇。尽管有些地方法规规定了失地农民失业保险制度,但适用的范围还是过窄,并没有真正解决矛盾问题,一些失地农民有幸套上了失地保险,但支付的保险金较低并且支付的期间过长,只能都生活基本支出给一些补贴,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尤其是创业起不了多大作用。 (四)社会保障不完善,缺乏安全感
土地被征用之后,作为农民,他们没有了最基本的土地作为依靠和保障,对以后的生老病死会有长远的担忧。虽然各地政府将失地农民分年龄段纳入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范畴,采取政府补助,集体负责部分,个人负责部分的方式进行缴纳。很多失地农民愿意将得到的征地补偿款用于购买养老保险,但据失地农民反映,政府补助的部分太少,个人自付的部分过多,而他们的失业保险等问题也没有解决,使他们得到的征地补偿款的大部分要用于购买养老保险来寻求保障。
三、城市化进程汇总银川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分析
(一)征地补偿款偏低,缺乏与城镇居民相衔接的社保制度
失地农民普遍反映征地补偿方式不够合理,补偿款偏低。有的家庭成员少,田地不多,补偿标准偏低,使整个家庭得到的补偿金很少,直接导致家庭比征地之前更加困难,得到的征地补偿金不足以购买并装修一套商品房,连基本的住房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次,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不能完全统一,更不能很好的衔接。近些年,国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中央的“一号文件”也多次提到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陆续出台了一些惠及民生的政策和制度。于2005年出台了针对农村农民的新农合医疗保障机制,2007年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对于养老保险,至今还没有大面积全部实行,在实际生活中,很难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对失地农民安置单一,安置办法滞后
当前,安置失地农民主要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一次性将补偿款给农民,让其自谋出路。同时,而安置标准相对低,征地补偿标准未包含土地增值的部分,并且一次性发放的安置补偿费,数目毕竟有限,又要将安置补偿费购买商品房,如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坐吃山空,长此以往,生活难以保障。说到安置就业,政府要求企业在用工上优先考虑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即使被硬性安排到企业里,但企业发现不符合单位工作要求,也很快被辞退,失地农民很快会失业。再者,失地农民缺乏理财意识和职业技能,坐吃山空。少数失地农民因为感觉“一夜暴富”,缺乏理财意识,将征地款吃喝玩乐,打牌赌博,更有甚至还参与传销、非法集资、吸毒贩毒,征拆款大部分被挥霍一空,甚至还负债累累,导致家庭不和睦,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三)失地农民培训途径单一,就业保障机制不到位
据了解,虽然组织了对失地农民的一些培训,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培训经费严重缺乏等原因,培训的专业十分有限,有的针对性不太强,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培训效果不明显。虽然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要求园区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但实际上从事技术工作或者经商的总体人数不多。
(四)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低
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这部分人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在实行货币补偿后,他们要自行解决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待遇,尽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受到政府重视,但是,从总体上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自负过多。这样导致了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银川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增加安置费用的补偿标准,多方位开展安置渠道
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提供给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外,还对基于农业而产生的就业机会、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农民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的办法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安置手段单一,基本上除了给予失地农民一定比例的安置费外,农民的职业发展、就业培训等社会保障问题均未得到合理规划,同时土地流转增值方面的收益更是没有考虑在补偿的范围之内,这样不利于失地农民长远的发展。因此,应当结合征用土地的质量、区位条件、地理位置等条件来提高补偿标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农用地分等定级,按照现市价格,进行综合评估,来确定补偿的标准,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客观的补偿安置费,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应拓展多方位安置渠道,在生产安置方面多下功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项目规划之前,就应将这部分内容同时纳入到工作调研范畴中,予以统筹规划,做到在补偿经济损失的同时,创造培训和就业创业的机会。
(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打牢社会保障基础
很多国家都设立社会保障基金,为失地农民提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是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的重要途径。在基金的来源问题上,基金可以由政府、集体、失地农民个人共同出资。政府按照一定比例拨放财政,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拿出款项拨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集体承担的部分从土地补偿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积累中提取,失地农民个人缴费的部分可在其具体经济收入中提取,失地农民个人缴纳的部分也可在其安置费中扣除。我国目前是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保障金,这种模式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管理容易产生无监督、无效率、空头帐等状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建立强制性的准政府性质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和个人账户的各种信息实施统一的强制性管理,并委托商业银行共同办理相关业务,由商业专门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保管和保值增值。
(三)制定与法律配套的相关政策,完善民族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出资,不断加大投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落实解决失地农民养老资金问题,对于续保不能够及时衔接的,政府应当深处援助之手,筹集相关资金或者免交部分费用,同时,定期向社会公示养老保险金收支情况,保障资金不能够足额到位、及时发放的,追究相关人责任。
今年,银川市辖三区近3万失地农民可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首批168名失地农民1月15日到指定银行就能领取729元至814元不等的职工养老金。银川市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近3万名被征地农民将受益于养老保险新政,可自愿选择参加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因新政策涉及人数多、周期长、工作难度大,为使被征地农民早参保、早受益,银川市根据财政补贴情况制定参保目标任务,社保部门工作人员严把资格审核关,及时完成信息登记及缴费核定业务。核定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用333万元,落实政府补贴资金607万元,为168名到龄人员计算了养老金待遇,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在729元-814元之间,2015年1月起委托银行发放。 (四)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采取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就业,有步骤地实现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建立统一的失地农民培训项目和资金统筹管理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劳动转移就业相适应,用几年时间力争使全市有培训需求的失地农民都得到一次以上的技能培训,掌握一项以上适应就业需要的实用技能,促使其尽快实现就业。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
(1)根据失地农民特点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加强对劳动年龄段内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可根据失地农民的年龄、特长、爱好等进行分类培训,通过这样的途径有针对性的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也可联系相关部门,如技能培训中心、技工学校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根据市场岗位需求,进行定点培养、定位输送,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操作训练,从而提高就业率。
(2)做好市场调研,定位岗位需求,切实以解决就业为宗旨。根据银川市经济的发展态势,失地农民更加适应在第二、三产业开展就业,所以这部分的技能培训,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技能培训,也成为重中之重。
(3)采用专业、灵活的培训方式。一是加大与产业密切相关单位的合作,举办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相关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一对一的培训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职业需要结合起来;三是企业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及时联系失地农民进入企业参与培训,将学习课堂搬到具体的实操部门;四是与用人单位签订“订单式”培训,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方式。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能够掌握一门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
(4)大力宣传失地农民的就业观。通过政策宣传、案例展现,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传统、狭隘的就业观念,开拓思路、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积极创业的先进典型,从而使失地农民从传统的“精英主义就业观”转向“大众化就业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
2.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1)建立失地农民失业登记制度,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
(2)把具有劳动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就业的困难家庭,作为重点帮扶对象,通过鼓励、指导,通过学习和专业指导,使之早日实现就业。
(3)努力寻求就业机会,大力开展服务行业,例如家政、快餐速送、老年护理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和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及社区管理服务岗位,安置失地农民就业。
(4)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业线索、洞察市场,提供信息,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以个体、合伙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展创业,并指派专业人士对创业进行指导,并建立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模式。对有求职愿望而不得就业的失地农民,通过网上传递信息等各种多媒体途径帮助其寻求岗位,并通过劳务输送促进失地农民就业。
参考文献:
[1]宁夏统计局.宁夏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2]童星、林闽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刘丽英.GDP诱惑与失地农民.中国新闻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