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稿日期]2007-04-28
[作者简介]曾友中(1968—),男,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政府经济学。
[摘 要]提出和谐的公共政策有利于赢得民心,有利于树立政府总体形象,有利于公共政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指出在制定和谐的公共政策时应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可持续发展,体现公平性,宣传和谐文化,讲究诚信。
[关键词]公共政策;和谐;政府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058-02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全会还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一种新的发展目标,它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多方面要求。而作为具有权威性的集中体现政府意志、决策,实现政府运作目标的公共政策将对良性协调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理顺各利益集团关系,合理分配公共利益,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构建“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制定有效的、最大化反映各个利益群体的和谐性公共政策便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公共政策和谐性的意义
1.1 有利于赢得民心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和谐的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分配好社会资源,协调好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使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享其成、各得其所,维护好社会公平,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如更好地分配就业岗位、协调好收入分配、解决好社会保障等问题。从而起到更好地理顺民心,赢得各利益群体的口碑,减少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政策失灵的效果。
1.2 有利于树立政府总体形象
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往往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来体现。良好而和谐的公共政策能更好地体现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能更好地协调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此外还可更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可更加稳固政府的权威形象,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体现政府人性化、伦理化的一面,可很好地树立起政府的总体形象。
1.3 有利于公共政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和谐的公共政策以各利益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个体上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可更好地赢得各利益群体的拥护,可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和谐公共政策还可展现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良好的道德、素质、信用,对于实现民主法治和诚信合作具有巨大的社会昭示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伦理意识,容易形成遵纪守法、诚信互爱的公共生活习惯,从而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扫清了意识障碍,更有利于形成公众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可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动作用,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2.凸显公共政策和谐性应注意的问题
2.1 符合时代的要求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世界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因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应紧跟时代步伐,正确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把握社会规律性,体现时代要求,不断推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在微观上还应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群众、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水平的变化以制定出具有人性化、合乎人心的公共政策。为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至始至终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突出公共的前瞻性、先进性,坚持“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十六字原则。此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还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
2.2 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认为因为只有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综合国力。同样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自身要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条件理论。而公共政策作为推出政府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方式,涉及范围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因为公共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重大事务、决策、意志的重要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制定出的公共政策的好坏,关系到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快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否则,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生产力不发展,则经济就会发展滞后甚至倒退,人们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就会导致如失业、社会犯罪频发等现象,将危机到社会治安,国家安宁。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 体现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的制定在于实现公共政策的预期目标。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具有广泛影响性、可持续的公共政策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制定出的公共政策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政府公共政策的可持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应能够起到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能够赢得民心,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起码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应起到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及单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起码的自然生存环境。为此和谐的公共政策应能够维护大众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破坏自然生存环境的公共政策出现。否则人们起码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这样的公共政策就会遭到大众的质疑和反对。
2.4 体现公平性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和各利益主体具有引导、规范、调控、分配的功能。公共政策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公共性强,适用范围广泛,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公共要想顺利推行,就更应体现人性化,公平化,以最大化符合各利益群体的需要,有效协调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并公正地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使社会达到平衡协调、诚信互爱、充满活力、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如在公共政策决策时,要排除自己主观好恶、私人利益、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的干扰,以各利益群体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遵循民主、公开、合法的决策规则与程序,选择符合大众利益需要的政策;在执行政策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坚持执行公共政策的原则下,做好部分受损利益群体或不理解的部分公众的宣传解释及说服教育工作;在进行公共政策的评估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获得公共政策执行的真实情况,保证政策执行不偏离既定目标〔3〕。从而通过以上做法,赢得公众的心灵和谐,进而转化为起行为和谐,最终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和谐实现。
2.5 宣传和谐文化
公共政策对引领舆论导向,建设和谐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在本质上公共政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反映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由于公共政策在文化建设中的权威性、统领性、纲领性、指导性,它对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建设和谐文化潮流,打造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向上的公共政策能够激发公众的远大理想,增强其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的创建活动〔4〕。从而有利于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文化氛围,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开放的建言渠道,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更公正的程序、为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6 讲究诚信
诚信政府是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是否按章执行,执行者是否缺位体现着政府的诚信度,是对政府的公信度的考验。因为公共政策一旦公布就意味着政府向广大公众做出了承诺。而是否能够实现公共政策的既定目标,就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和权威性。如果既定公共政策目标不能有效实现,将降低政府的权威性和诚信度,将影响到政府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尤其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将政府信用度与政府行为效率性、规范性、透明性等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和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的同时提高政府的诚信形象。当政府的诚信形象树立好时,才能更好地赢得公众心理的信服,从而更好地推进公众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社会讲究诚信的良好风气的形象,加快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结 语
由于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普遍性,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重视公共政策决策的民主化、执行的公平化、评估的公正化。以使从公共政策的出台、到结束都能够很好获得公众信服,促使其与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0-5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3〕王国华.公共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EB/OL〕.人民网,2005-08-02.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3585622.html.
〔4〕山东省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EB/OL〕.南方网,2006-12-04,http://www.southcn.com/nflr/dangjian/200612040286.htm.
〔责任编辑:张振华〕
[作者简介]曾友中(1968—),男,湖南娄底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政府经济学。
[摘 要]提出和谐的公共政策有利于赢得民心,有利于树立政府总体形象,有利于公共政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指出在制定和谐的公共政策时应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可持续发展,体现公平性,宣传和谐文化,讲究诚信。
[关键词]公共政策;和谐;政府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3-0058-02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全会还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当前社会一种新的发展目标,它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了多方面要求。而作为具有权威性的集中体现政府意志、决策,实现政府运作目标的公共政策将对良性协调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理顺各利益集团关系,合理分配公共利益,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构建“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制定有效的、最大化反映各个利益群体的和谐性公共政策便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公共政策和谐性的意义
1.1 有利于赢得民心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协调。和谐的公共政策能够有效地分配好社会资源,协调好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使各利益主体各尽其能、各享其成、各得其所,维护好社会公平,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如更好地分配就业岗位、协调好收入分配、解决好社会保障等问题。从而起到更好地理顺民心,赢得各利益群体的口碑,减少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政策失灵的效果。
1.2 有利于树立政府总体形象
公共政策具有权威性,往往通过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来体现。良好而和谐的公共政策能更好地体现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能更好地协调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此外还可更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可更加稳固政府的权威形象,另一方面可更好地体现政府人性化、伦理化的一面,可很好地树立起政府的总体形象。
1.3 有利于公共政策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和谐的公共政策以各利益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个体上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可更好地赢得各利益群体的拥护,可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和谐公共政策还可展现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良好的道德、素质、信用,对于实现民主法治和诚信合作具有巨大的社会昭示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伦理意识,容易形成遵纪守法、诚信互爱的公共生活习惯,从而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扫清了意识障碍,更有利于形成公众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可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能动作用,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2.凸显公共政策和谐性应注意的问题
2.1 符合时代的要求
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世界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因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应紧跟时代步伐,正确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把握社会规律性,体现时代要求,不断推进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在微观上还应贴近实际生活、贴近群众、根据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水平的变化以制定出具有人性化、合乎人心的公共政策。为此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至始至终按三个代表的要求,突出公共的前瞻性、先进性,坚持“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十六字原则。此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时还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
2.2 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认为因为只有有了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综合国力。同样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先进社会生产力自身要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多种条件理论。而公共政策作为推出政府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方式,涉及范围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2〕因为公共政策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国家重大事务、决策、意志的重要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制定出的公共政策的好坏,关系到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快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否则,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生产力不发展,则经济就会发展滞后甚至倒退,人们生活水平就得不到提高,就会导致如失业、社会犯罪频发等现象,将危机到社会治安,国家安宁。所以,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3 体现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的制定在于实现公共政策的预期目标。而构建和谐社会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具有广泛影响性、可持续的公共政策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制定出的公共政策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坚持用科学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具体而言,政府公共政策的可持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共政策应能够起到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能够赢得民心,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起码的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应起到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及单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起码的自然生存环境。为此和谐的公共政策应能够维护大众生存的自然环境,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因此,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充分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避免破坏自然生存环境的公共政策出现。否则人们起码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甚至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这样的公共政策就会遭到大众的质疑和反对。
2.4 体现公平性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公共政策对社会成员和各利益主体具有引导、规范、调控、分配的功能。公共政策代表的是国家的意志,公共性强,适用范围广泛,目标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公共要想顺利推行,就更应体现人性化,公平化,以最大化符合各利益群体的需要,有效协调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并公正地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使社会达到平衡协调、诚信互爱、充满活力、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如在公共政策决策时,要排除自己主观好恶、私人利益、部门利益和集团利益的干扰,以各利益群体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遵循民主、公开、合法的决策规则与程序,选择符合大众利益需要的政策;在执行政策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坚持执行公共政策的原则下,做好部分受损利益群体或不理解的部分公众的宣传解释及说服教育工作;在进行公共政策的评估时,应坚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获得公共政策执行的真实情况,保证政策执行不偏离既定目标〔3〕。从而通过以上做法,赢得公众的心灵和谐,进而转化为起行为和谐,最终促进公共政策目标的和谐实现。
2.5 宣传和谐文化
公共政策对引领舆论导向,建设和谐文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在本质上公共政策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反映人类文明的一种方式。由于公共政策在文化建设中的权威性、统领性、纲领性、指导性,它对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建设和谐文化潮流,打造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积极向上的公共政策能够激发公众的远大理想,增强其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的创建活动〔4〕。从而有利于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的和谐文化氛围,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开放的建言渠道,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更公正的程序、为公共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6 讲究诚信
诚信政府是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是否按章执行,执行者是否缺位体现着政府的诚信度,是对政府的公信度的考验。因为公共政策一旦公布就意味着政府向广大公众做出了承诺。而是否能够实现公共政策的既定目标,就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诚信度和权威性。如果既定公共政策目标不能有效实现,将降低政府的权威性和诚信度,将影响到政府其他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其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尤其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将政府信用度与政府行为效率性、规范性、透明性等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提高和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的同时提高政府的诚信形象。当政府的诚信形象树立好时,才能更好地赢得公众心理的信服,从而更好地推进公众之间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从而最终促进整个社会讲究诚信的良好风气的形象,加快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结 语
由于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普遍性,其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重视公共政策决策的民主化、执行的公平化、评估的公正化。以使从公共政策的出台、到结束都能够很好获得公众信服,促使其与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及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50-5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9.
〔3〕王国华.公共政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EB/OL〕.人民网,2005-08-02.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6/3585622.html.
〔4〕山东省政协理论学习中心组.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EB/OL〕.南方网,2006-12-04,http://www.southcn.com/nflr/dangjian/200612040286.htm.
〔责任编辑:张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