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由一:
不重视中国市场
近两年在传统德系高端车三强的博弈中,奔驰似乎有一点失意,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奥迪和宝马的差距正在渐渐缩小,甚至大有你追我赶之势,而奔驰却有点力不从心,与前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战略方面,奥迪宣布,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工厂年产能由现有的30万辆提升至70万辆,甚至还计划在中国兴建除现有长春工厂以外的第二家工厂。今年以来,宝马也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5月份,宝马启动了在华第二工厂的投产。而与奥迪的激进、宝马的积极相比,奔驰在中国的战略则相对迟缓。在国产的产品线上,目前奔驰与上述两家相比不够丰富,产品也不够有吸引力。从市场表现来看,奔驰C级不敌主要竞争对手宝马3系和奥迪A4L,E级的市场表现也不如竞争车型奥迪A6L和宝马5系,而且销量相差不少。国产奔驰仅仅依靠C级、E级、GLK和几款MPV的车型势单力薄地作战。
产品线的单薄是奔驰在中国发展致命的危害,给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小,被选择的机会也越小。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奔驰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或者说言语上重视,而行动上不重视。仅仅把中国当做捞金的市场,而不拿出相应的重视与尊重,奔驰不要小觑中国消费者的辨识能力,销量表现就是这一事实的证据。
理由二:
价格战失去消费者信任
而奔驰的合资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今年1~7月,一汽一大众奥迪(A4L、老款A6L、新款A6L)销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5.15%至14.32万辆,华晨宝马(3系、5系)销量同比增长20.77%至6.60万辆,而北京奔驰(C级、E级)销量仅3.33万辆,出现7.48%的负增长。回想今年2月,奔驰率先发起高端车价格战,曾遭到了竞争对手的非议,并引得国内高端车价格跳水。尽管国产E级、C级也出现10万元左右的降价,短期内取得了销量增长,但总体来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延续了全球的颓势,与奥迪、宝马拉大了差距。
在豪华车领域依靠打价格战只能取得非常短暂的销量增长,但却能长久地破坏自身的品牌价值。试想刚刚购买的新车瞬时降价10万余元,就相当于无形中损失10万元,这样的价格跳水降低了奔驰汽车的保值率,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奔驰汽车的信任。
理由三:
同根相煎,车主受熬
相比于对手宝马和奥迪在华销量的大丰收,奔驰在华面临的还有营销渠道的窘境。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一直以来在销售车型上存在激烈的内部竞争,由此造成的内耗阻碍了奔驰在华的快速发展。自从2005年北京奔驰诞生后,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使双方矛盾日益凸显。北京奔驰主要销售国产奔驰,与销售进口奔驰的奔驰中国共享同一销售渠道,但却有两套销售系统以及销售政策。而奔驰中国则利用进口车更大的利润空间和议价能力助推价格战,抢占了北京奔驰的销售市场。
而奔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减小内耗开始进行渠道整合。利星行减少持股,回归零售商的身份:而随着戴姆勒持股的增加,厂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控制价格也变成了戴姆勒解决奔驰价格混乱这一情况的最优先解决方案。
奔驰进口车系和国产车系的售后同样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在奔驰主页上所找到的号码是专门处理进口车型的。由于进口车和国产车在维修以及售后上存在程序差异。根据车主的反映,反而是国产奔驰的投诉解决率好一些,买进口奔驰遇到问题的车主则更为恼火,他们往往遇到4S店与厂商相互推诿,拖上几个月最后不了了之,为了不耽误工作或生意只好先自掏腰包来修车。渠道整合也许会解决价格混乱,但不知奔驰是否能够同样解决售后服务的艰难。重视销售反而更突显了奔驰对售后的忽略,倘若不对售后服务进行整合,奔驰也许会被售后拖垮。
理由四:
价格亲民,品质降低
国产奔驰仅仅依靠C级、E级、GLK和几款MPV的车型势单力薄地作战。奔驰这几款产品的亲民化路线,拉近了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奔驰车不再是动辄一两百万的奢侈品,而是有机会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了。然而中国消费者对奔驰的抱怨却多了起来,各种小毛病不断,大家一直以来心目中品质可靠的奔驰车一时间不那么被人信任了,奔驰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大打折扣。
来自上海的周女士反映:奔驰E200购买不到10天,车不停地发出“哒哒哒哒”的异响声音,4S店已为车更换了零件,但异响还是很严重,“我向奔驰总部投诉已超过一个多月,他们直到现在还没给我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
昆明西山区的张先生:奔驰S600新车在磨合期内就出现筛糠现象,多次送交昆明星旗奔驰4S店处理均未能解决。反复送修均未彻底解决,直至2011年10月13日再次送修,里程已至26903km,4S店工作人员说轮辋严重变形,左后轮辋开裂!
截止到去年12月22日,仅汽车投诉网就受理了68宗奔驰轿车投诉案例,奔驰C级、E级、S级三大车系全部进入到豪华车投诉前十排名。
自2010年至今,奔驰因滤清器漏油、调风扇继电器过热、电线干涉问题、油尺导管溢油可能导致起火、安全气囊无法打开等质量设计缺陷,先后在英国、中国市场召回40余次。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国际大牌居然出现过因“车辆可能装配了错误规格的制动盘”、“前照灯安装错误”等错误而召回。奔驰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正在逐渐被自己亲手埋葬。
理由五:
奔驰S400,混动技术不过关
早在2010年,奔驰S400的“电池门事件”曾经被曝光,当时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推移,S400牵涉的电池质量问题愈加严重,而且很多车目前已经过了两年的质保期,车主面临自费更换电池的境况。众所周知,奔驰一直以高昂的维修保养价格著称,一块高压电池的价格同样不菲,不算工时费需17万元左右。
“我是2010年1月买的这辆奔驰S400,当初买这款车是看中了混动技术。因为之前没开过混动的车,所以还是有点疑虑,但是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我,混动技术已经很成熟,绝对没有问题。另外是出于对奔驰品牌的信任,我下决心买了这款车,心想也算为节能做点儿贡献吧。没想到,事情远不似我想象的那么顺畅。开了半年,小毛病不断出现,主要问题是电池亏电。一开始我不敢开车出北京城,怕坏在路上。奔驰中国总部的电话我打过,也曾要求退车,客服态度每次都很好,说会把问题向上面反映,可过后就石沉大海。”北京的石先生如是说。 从受害群体上看,如此普遍的质量问题集中出现在同一款车型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质疑:S400确实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现在汽车的混动技术确实不够成熟,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把有缺陷的车拿出来卖就是奔驰的不对了。
理由六:
保养价格高“买得起,养不起”
奔驰是三大高端品牌中保养维修价格最高的。此外,因为维修价格高所以保险也很贵。消费者普遍反映“买得起奔驰,养不起奔驰”。甚至不少奔驰车主大呼“遭奔驰绑架”。比如车主经常遇到的前后保险杠的维修费用就高达近2.6万元。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不能不说是奔驰销量上不去的掣肘。
欧洲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奔驰将重宝押在中国市场。今年2月,奔驰放下身段,率先打起了高端车价格战,降价幅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奔驰的降价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量。奔驰之所以敢大幅度降价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第一,车卖不动,所以被迫降价。第二,降价诱使消费者买车,然后赚取售后维修保养的高额利润。
如果奔驰能把亲民路线继续走下去,把维修保养的价格也降下来,肯定能赢回不少在高端车4S店门前举棋不定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既买得起奔驰,也养得起奔驰,才会真正赢得中国市场。
理由七:
态度冷漠,国内外区别对待
奔驰车辆问题频出,令消费者不满的是其对待问题逃避耍赖的态度。此次E系轿车发动机涡轮漏油事故出现后,多名车主向奔驰方面投诉,申请维修和退换,均未能实现。厂家更是表现出不召回、不延保的强硬态度。而在此前发生的类似问题中,奔驰方面对于投诉和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同样充耳不闻,向来以“正在处理”这样打太极似的回答作为搪塞,根本不实际解决问题。
再看奔驰往年的投诉,几年前投诉的问题现阶段依然可见:因产品缺陷而召回的车辆,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奔驰投诉种类繁多,但该公司对消费者诉求一拖再拖。该公司可能更热衷的是,当危机来临时寻求公关渠道。可以豪掷大把金钱去危机公关,但对消费者则显得一毛不拔。
然而,奔驰的售后服务,在国外则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副模样。据了解,在德国,如果奔驰车坏在路上,且故障地点距离申请牌照地超过100公里,可以享受奔驰公司的特殊抚慰:为客户提供三天的宾馆住宿费用以及免费拖车、租车或者承担换乘火车的费用等。而在新西兰,如果奔驰车需要进厂维修,不能当天拿走,那么维修点会免费借一辆奔驰车给车主使用,直到车辆修理好为止。而在中国,名义上奔驰会给维修的车主提供备用车,但实际上投诉案例中基本没有备用车的出现,这种区别对待的情况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奔驰的意见。
理由八:
4S店维修技术不过关
去年7月14日,罗先生的s350突然发出嗡嗡响声。未来的日子,响声越来越严重,同事们戏称罗先生开的是“奔驰牌拖拉机”。接下来罗先生不断奔波于北京市北奔汽修厂北京博瑞祥驰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和北京亚奥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检测维修。对于故障问题技术人员几乎都是“可能是……问题”、“这个问题还不好说”、“也许是……问题”等模棱两可的回答。故障排除更是瞎子摸象,试着看。
而项先生遇到的同样是故障连连,由于这些故障,项先生不得一次次的往返4S店,有时一个故障的维修时间就要近10天,而4S店又不愿意提供代步车,更是让他抓狂。再加上有些故障连续多次维修都不能解决,也让项先生对4S店的技术水平产生怀疑。购车一年多,项先生没有享受到豪车所应带来的尊贵和奢华,反而是无尽的麻烦,这让项先生感觉真是“伤不起”。
不重视中国市场
近两年在传统德系高端车三强的博弈中,奔驰似乎有一点失意,无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奥迪和宝马的差距正在渐渐缩小,甚至大有你追我赶之势,而奔驰却有点力不从心,与前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战略方面,奥迪宣布,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工厂年产能由现有的30万辆提升至70万辆,甚至还计划在中国兴建除现有长春工厂以外的第二家工厂。今年以来,宝马也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5月份,宝马启动了在华第二工厂的投产。而与奥迪的激进、宝马的积极相比,奔驰在中国的战略则相对迟缓。在国产的产品线上,目前奔驰与上述两家相比不够丰富,产品也不够有吸引力。从市场表现来看,奔驰C级不敌主要竞争对手宝马3系和奥迪A4L,E级的市场表现也不如竞争车型奥迪A6L和宝马5系,而且销量相差不少。国产奔驰仅仅依靠C级、E级、GLK和几款MPV的车型势单力薄地作战。
产品线的单薄是奔驰在中国发展致命的危害,给消费者的选择余地越小,被选择的机会也越小。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奔驰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或者说言语上重视,而行动上不重视。仅仅把中国当做捞金的市场,而不拿出相应的重视与尊重,奔驰不要小觑中国消费者的辨识能力,销量表现就是这一事实的证据。
理由二:
价格战失去消费者信任
而奔驰的合资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今年1~7月,一汽一大众奥迪(A4L、老款A6L、新款A6L)销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5.15%至14.32万辆,华晨宝马(3系、5系)销量同比增长20.77%至6.60万辆,而北京奔驰(C级、E级)销量仅3.33万辆,出现7.48%的负增长。回想今年2月,奔驰率先发起高端车价格战,曾遭到了竞争对手的非议,并引得国内高端车价格跳水。尽管国产E级、C级也出现10万元左右的降价,短期内取得了销量增长,但总体来看,奔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仍延续了全球的颓势,与奥迪、宝马拉大了差距。
在豪华车领域依靠打价格战只能取得非常短暂的销量增长,但却能长久地破坏自身的品牌价值。试想刚刚购买的新车瞬时降价10万余元,就相当于无形中损失10万元,这样的价格跳水降低了奔驰汽车的保值率,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奔驰汽车的信任。
理由三:
同根相煎,车主受熬
相比于对手宝马和奥迪在华销量的大丰收,奔驰在华面临的还有营销渠道的窘境。北京奔驰和奔驰中国一直以来在销售车型上存在激烈的内部竞争,由此造成的内耗阻碍了奔驰在华的快速发展。自从2005年北京奔驰诞生后,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使双方矛盾日益凸显。北京奔驰主要销售国产奔驰,与销售进口奔驰的奔驰中国共享同一销售渠道,但却有两套销售系统以及销售政策。而奔驰中国则利用进口车更大的利润空间和议价能力助推价格战,抢占了北京奔驰的销售市场。
而奔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减小内耗开始进行渠道整合。利星行减少持股,回归零售商的身份:而随着戴姆勒持股的增加,厂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控制价格也变成了戴姆勒解决奔驰价格混乱这一情况的最优先解决方案。
奔驰进口车系和国产车系的售后同样是属于两个不同的部门,在奔驰主页上所找到的号码是专门处理进口车型的。由于进口车和国产车在维修以及售后上存在程序差异。根据车主的反映,反而是国产奔驰的投诉解决率好一些,买进口奔驰遇到问题的车主则更为恼火,他们往往遇到4S店与厂商相互推诿,拖上几个月最后不了了之,为了不耽误工作或生意只好先自掏腰包来修车。渠道整合也许会解决价格混乱,但不知奔驰是否能够同样解决售后服务的艰难。重视销售反而更突显了奔驰对售后的忽略,倘若不对售后服务进行整合,奔驰也许会被售后拖垮。
理由四:
价格亲民,品质降低
国产奔驰仅仅依靠C级、E级、GLK和几款MPV的车型势单力薄地作战。奔驰这几款产品的亲民化路线,拉近了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奔驰车不再是动辄一两百万的奢侈品,而是有机会让更多的人买得起了。然而中国消费者对奔驰的抱怨却多了起来,各种小毛病不断,大家一直以来心目中品质可靠的奔驰车一时间不那么被人信任了,奔驰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大打折扣。
来自上海的周女士反映:奔驰E200购买不到10天,车不停地发出“哒哒哒哒”的异响声音,4S店已为车更换了零件,但异响还是很严重,“我向奔驰总部投诉已超过一个多月,他们直到现在还没给我一个妥善的处理方案。”
昆明西山区的张先生:奔驰S600新车在磨合期内就出现筛糠现象,多次送交昆明星旗奔驰4S店处理均未能解决。反复送修均未彻底解决,直至2011年10月13日再次送修,里程已至26903km,4S店工作人员说轮辋严重变形,左后轮辋开裂!
截止到去年12月22日,仅汽车投诉网就受理了68宗奔驰轿车投诉案例,奔驰C级、E级、S级三大车系全部进入到豪华车投诉前十排名。
自2010年至今,奔驰因滤清器漏油、调风扇继电器过热、电线干涉问题、油尺导管溢油可能导致起火、安全气囊无法打开等质量设计缺陷,先后在英国、中国市场召回40余次。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国际大牌居然出现过因“车辆可能装配了错误规格的制动盘”、“前照灯安装错误”等错误而召回。奔驰多年建立起来的品牌正在逐渐被自己亲手埋葬。
理由五:
奔驰S400,混动技术不过关
早在2010年,奔驰S400的“电池门事件”曾经被曝光,当时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推移,S400牵涉的电池质量问题愈加严重,而且很多车目前已经过了两年的质保期,车主面临自费更换电池的境况。众所周知,奔驰一直以高昂的维修保养价格著称,一块高压电池的价格同样不菲,不算工时费需17万元左右。
“我是2010年1月买的这辆奔驰S400,当初买这款车是看中了混动技术。因为之前没开过混动的车,所以还是有点疑虑,但是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我,混动技术已经很成熟,绝对没有问题。另外是出于对奔驰品牌的信任,我下决心买了这款车,心想也算为节能做点儿贡献吧。没想到,事情远不似我想象的那么顺畅。开了半年,小毛病不断出现,主要问题是电池亏电。一开始我不敢开车出北京城,怕坏在路上。奔驰中国总部的电话我打过,也曾要求退车,客服态度每次都很好,说会把问题向上面反映,可过后就石沉大海。”北京的石先生如是说。 从受害群体上看,如此普遍的质量问题集中出现在同一款车型上,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质疑:S400确实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或质量问题。现在汽车的混动技术确实不够成熟,还存在一定缺陷,但是把有缺陷的车拿出来卖就是奔驰的不对了。
理由六:
保养价格高“买得起,养不起”
奔驰是三大高端品牌中保养维修价格最高的。此外,因为维修价格高所以保险也很贵。消费者普遍反映“买得起奔驰,养不起奔驰”。甚至不少奔驰车主大呼“遭奔驰绑架”。比如车主经常遇到的前后保险杠的维修费用就高达近2.6万元。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不能不说是奔驰销量上不去的掣肘。
欧洲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奔驰将重宝押在中国市场。今年2月,奔驰放下身段,率先打起了高端车价格战,降价幅度之大可谓前所未有。奔驰的降价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销量。奔驰之所以敢大幅度降价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第一,车卖不动,所以被迫降价。第二,降价诱使消费者买车,然后赚取售后维修保养的高额利润。
如果奔驰能把亲民路线继续走下去,把维修保养的价格也降下来,肯定能赢回不少在高端车4S店门前举棋不定的消费者。让消费者既买得起奔驰,也养得起奔驰,才会真正赢得中国市场。
理由七:
态度冷漠,国内外区别对待
奔驰车辆问题频出,令消费者不满的是其对待问题逃避耍赖的态度。此次E系轿车发动机涡轮漏油事故出现后,多名车主向奔驰方面投诉,申请维修和退换,均未能实现。厂家更是表现出不召回、不延保的强硬态度。而在此前发生的类似问题中,奔驰方面对于投诉和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同样充耳不闻,向来以“正在处理”这样打太极似的回答作为搪塞,根本不实际解决问题。
再看奔驰往年的投诉,几年前投诉的问题现阶段依然可见:因产品缺陷而召回的车辆,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奔驰投诉种类繁多,但该公司对消费者诉求一拖再拖。该公司可能更热衷的是,当危机来临时寻求公关渠道。可以豪掷大把金钱去危机公关,但对消费者则显得一毛不拔。
然而,奔驰的售后服务,在国外则是截然相反的另一副模样。据了解,在德国,如果奔驰车坏在路上,且故障地点距离申请牌照地超过100公里,可以享受奔驰公司的特殊抚慰:为客户提供三天的宾馆住宿费用以及免费拖车、租车或者承担换乘火车的费用等。而在新西兰,如果奔驰车需要进厂维修,不能当天拿走,那么维修点会免费借一辆奔驰车给车主使用,直到车辆修理好为止。而在中国,名义上奔驰会给维修的车主提供备用车,但实际上投诉案例中基本没有备用车的出现,这种区别对待的情况进一步加深了消费者对奔驰的意见。
理由八:
4S店维修技术不过关
去年7月14日,罗先生的s350突然发出嗡嗡响声。未来的日子,响声越来越严重,同事们戏称罗先生开的是“奔驰牌拖拉机”。接下来罗先生不断奔波于北京市北奔汽修厂北京博瑞祥驰汽车销售服务中心和北京亚奥之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检测维修。对于故障问题技术人员几乎都是“可能是……问题”、“这个问题还不好说”、“也许是……问题”等模棱两可的回答。故障排除更是瞎子摸象,试着看。
而项先生遇到的同样是故障连连,由于这些故障,项先生不得一次次的往返4S店,有时一个故障的维修时间就要近10天,而4S店又不愿意提供代步车,更是让他抓狂。再加上有些故障连续多次维修都不能解决,也让项先生对4S店的技术水平产生怀疑。购车一年多,项先生没有享受到豪车所应带来的尊贵和奢华,反而是无尽的麻烦,这让项先生感觉真是“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