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创新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e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室内与软装设计、展示与公共艺术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及其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具备设计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潜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环境艺术专业(以下简称环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环艺专业的课程可被归纳成五个研究模块,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住宅空间设计模块、展示与公共艺术设计模块、商业空间设计模块、建筑与景观设计模块。教师通过对这五个设计模块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在整个环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中,后四个模块的课程是基于第一个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科自身的核心知识系统,也是学生掌握环艺专业类型化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针对环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特点,研究模块化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力求让学生在学习核心设计课程的过程中系统性地掌握设计理论,并将理论综合地运用于设计实践。
  关键词:环境艺术专业;模块化课程;多维度教学
  引言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发展迅速。从以环境艺术为重点的第一批毕业生到各个艺术学校全面发展环境艺术教育,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环境艺术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专业的教学领域不断扩大。学生广泛的知识教育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环境艺术教学中,艺术课程和其他人文科学课程不仅在数量关系上相互制约,而且对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也有相互影响。
  一、模块化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一,規划和远见。面对当今社会的大局,培养和出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是推进高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前提和首要目标,也是高校专业教学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动力。高校应正确把握社会需求,不仅要进行需求调查,还要进行需求预测等,确保实际教学培训工作有针对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培养社会建设所需的后备人才。二、系统化。环境艺术与设计专业具有完备性和系统性特点,其系统构成还包括几个独立确定的分支子系统。主要的环境设计融合了功能层面、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包括艺术和科学双重领域几个具体学科的内容。它具有交叉关系、相互渗透和多学科知识元素相互融合的模式。实践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后备人才,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高度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整体综合思维能力,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规划全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
  (一)课程整体较单一,缺乏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涵盖的学科比较多,主要包含室内外装修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等,专业细分较多,在主体课程内容上缺少完整的统一规划,而新增专业科目应市场需求而开发,重视度不高,教学内容不够严谨,缺乏专业的新型教师资源,容易导致课程体系整体上缺乏特色,单一化比较严重。另外,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浓厚,应从人文、人居的角度考虑,丰富我国文化独特的艺术气息,展现人文之美、人居之宜。
  (二)课程内容思维有所局限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目前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专业限定过于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较难打破局限整合资源进行思考,在应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长远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相关专业的国际地位提升。同时,容易导致环境艺术专业人才普通化,缺乏特色和特点,不能应对市场横向需求发展。在这一点上需要学校与教师团队不断打开教学思维,优化教学内容,加强与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环境艺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创新分析
  (一)改革内容、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环艺专业的核心设计课程包括办公空间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策划与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展示设计、艺术介入空间、景观设计等。新的教学模式将核心专业课程按照培养任务分成四个类型模块,在每一个教学模块中调整课程之间的教学联系,用“核心主干课程+创新设计选修课程”的模式拓展学生对主干课的专业学习深度,匹配相应的创新设计选修课程,对设计应用进行横向拓展。环艺专业的传统专业课程原本都是单独的科目,教学改革针对教学模块中的专业主干课的深化教学,由3~4名教师共同完成一个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每位教师负责不同深度的课程内容,由此使主干课知识理论和设计实践层层推进,以课程设计为轴线形成纵向维度的知识框架,达到课程内容和设计实践的深化。同时,再由2~3名教师负责将与主干课匹配的创新设计选修课相结合,横向拓展创新型的理论与设计实践。这样一个纵向与横向的多维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并及时地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模块化课程的课程设置和多维度教学活动的展开是相互关联与作用的。在将原来分散的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分类的基础上,教师应合理地编排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计的轴线,纵向地推进与深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设计实践,同时横向地连接和拓展与之匹配的创新设计选修课,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创新设计实践。专业课程平台的四个教学模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类型课程模块的教师在授课上相互配合,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能为环艺专业的创新工作室实践类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二)实施方案和方法
  专业模块化课程多维度教学体系的特色在于,将专业模块的主干课程内容进行串联与深化,同时匹配创新设计课程作为选修课,利用以市场为导向的命题设计,设计课堂快题训练与各类型方案概念,将课程设计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轴线,推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运用。以展示与公共艺术设计模块为例,教师利用具有模块化特征的专业教学模型,为其他三个专业课模块提供类型化设计课程教学的示例。以此模型的建构和连接方式为参照,可以打破原有专业课程的独立教学模式,在模块化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实现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的串联和深化,并按照专业设计思维和应用方法,让学生用系统的专业思考模式,灵活地开展设计实践,达到专业理论纵向深化和创新设计实践的横向拓展,更好地实现环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创造实践机会,提升需求引导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应变力极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思维。应切实考虑好企业与人才的衔接,以适应市场为主要目的,提倡学生发挥个人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帮助学生建立企业联系,为实践教学创造机会。校内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直接对标外部企业标准,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和团队,由教师统筹管理,加强学生实际作业能力。开设讨论课题,结合学群导向学习,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际讨论提高实际作业能力,做好就业引导,掌握市场信息和变动情况,熟知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个人技能,充分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
  结束语
  多维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为环艺专业课程的模块化课程设置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同时,专业课程的这种模块设置是在长期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得来的,将其与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可以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为环艺专业的工作室实践新模式和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娟.新体制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8):113-115.
  [2]莫书雯.环境艺术专业模块化课程的多维度教学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4):144-145.
  [3]于潇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实践教学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21,38(01):123-127.
  [4]高静.高等职业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框架体系解读[J].艺术家,2019(06): 110-111.
  [5]赵佳佳.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块化新模型探索[J].人生十六七,2018 (17):90.
其他文献
CD146最初是从黑色素细胞瘤上发现的黏附分子,能介导细胞间同型或异型黏附,在维持组织完整性、参与跨膜的信号传导和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我们已经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在健康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发现了CD146的表达㈦;而肾脏病理状态下CD146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的关系还不清楚。我们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来研究高糖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D146表达的影响,为探讨肾小管问质病
期刊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出现各种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血液透析(HD)和肾移植患者中最常见的肝脏病变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腹膜透析患者由于不涉及体外血液操作,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较少输血,且居家进行,出现血源性感染的风险要比HD患者小得多.本文就CKD患者,尤其是维持性透析及肾移植患者中肝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转分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胰蛋白酶法分离培养RPMC,取第2代腹腔间皮细胞用于实验研究。观察TGF-β1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ColⅠ)、E钙黏蛋白(E—cadherin)以及磷酸化(p)JNK表达的影响;应用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细胞后,观
期刊
丙型肝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在于预防.目前血液透析采用一次性材料,广泛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了输血,但丙型肝炎发生率仍然高,已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本地区有2家血液透析室发生了19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事件,我们分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期刊
肾间质纤维化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  后最重要的指标[1],寻求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新药物已成为当前肾脏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双环醇是在联苯双酯的基础上,经结构改造和筛选得到的国家Ⅰ类抗肝炎新药.近来研究发现,双环醇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应用双环醇动态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术后肾组织NF-κB的表达水平,探讨双环醇对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期刊
摘要:本文着眼于科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从实践中探索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和反思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之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所发生的变化。在实践反思过程中,通过“先学后模-定本再研”,让教师先于学生深度感知思维导图;再通过“临摹试画-成形PK”,引导学生学会并喜欢上画思维导图;最后通过“一课异构-课后研讨-同课再现-反思总结”的实践研究模式,激发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策略
期刊
急性肾损伤(AKI)是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病症,早期发现与治疗可防止其病情恶化,阻止其发展成肾衰竭.目前,在临床研究领域中十分注重转移医学,即临床-基础相结合研究,临床生物学标志物是其中的研究重点[1].近年来发现的肾损伤分子1(Kim-1)位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缺血性损伤时可从尿中排出[2],可作为肾损伤早期监测的一个生物指标.我们回顾性收集并观察了62例AKI患者及36例非AKI患者的临床资料
期刊
研究证实,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减轻急性肾炎大鼠系膜细胞增殖,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1].因此,我们采用5/6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观察atRA能否保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残余肾功能。
期刊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血压节律可能存在的异常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于透析间期(透析前1 d)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非高血压组、高血压控制组及高血压未控制组.监测或评估3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肌酐(Ser)、Kt/V、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IDWG)、Mo
氯氮平中毒引起多种并发症已有较多报道,但同时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深静脉血栓及麻痹性肠梗阻极罕见.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期刊